一种河道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1311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河道净化装置,包括若干生物浮体、喷泉曝气装置、阻挡板、强化光催化装置、轻质防腐框架、弹性填料、增氧曝气装置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若干生物浮体通过轻质防腐框架连接,中间放置喷泉曝气装置,阻挡板将喷出的水收集到强化光催化装置,生物浮体外端为防撞护围,上面种有水生植物,下方悬挂弹性填料,弹性填料下方设置有增氧曝气装置。强化光催化装置内中部设置紫外光源,和外部水体连通。太阳能发电系统为紫外光源、喷泉曝气装置和增氧曝气装置智能提供电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物理曝气法、生物降解法和化学光催化法相耦合,组装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生物浮体上,具有效率高、净化彻底、无二次污染、景观美等特点,适合于自然河道的净化处理。

A river purific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净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河道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地表水环境的污染也日益加重,导致湖泊富营养化、河道黑臭等问题,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水体污染问题。传统的受污染水体治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方法等,但是因为单一的治理方法存在一定的缺点,所以目前常用组合式的治理方法。浮床技术是以可漂浮的材料作为载体,栽植植物在载体上,利用植物的根系以及根系上承载的微生物协同削减受污染水体中氮、磷、有机污染物等。因浮床可移动、无需动力,运行成本低、管理方便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受污染水体治理中,与多种手段联合运用净化水质较差,有机污染物较多的水体。如申请号为201110378424.8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光催化氧化-生物浮床除藻收藻装置,该装置将浮床、光催化氧化装置、增氧技术和袋式过滤装置联用,用以除藻、杀菌、脱氮除磷。该装置依靠植物根系和水面下光催化膜组件对水中有机污染物氧化去除,但设计的光催化装置进水方向单一,处理效果有限,实际水体环境中应用净化效果有限;申请号为201510622977.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一体化生态浮床及净化河道水体的方法,该方法在浮床下悬挂弹性填料,填料中包括曝气系统和微生物罐,用以解决传统生态浮床植物生长限制、水体含氧量不足等问题,但是该专利未考虑到水生植物对水质处理效果有限,并且微生物菌剂需要定期更换、成本较高等问题。申请号为201810577659.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光催化浮床,该浮床组装了光导浮板、聚光器、光导纤维用于去除水体中痕量有机污染物,但是实际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种类多,污染量较大,此装置处理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河道净化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道净化装置,包括若干生物浮体、喷泉曝气装置、阻挡板、强化光催化装置、轻质防腐框架、弹性填料、增氧曝气装置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所述生物浮体设于河道内,生物浮体位于水面上方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轻质防腐框架,若干生物浮体之间通过轻质防腐框架连接围成环状结构;所述生物浮体下方固定连接多组弹性填料,所述弹性填料垂直悬挂,位于水面下方,弹性填料下方设有增氧曝气装置,所述增氧曝气装置通过轻质防腐框架与生物浮体的底部相连,用于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所述喷泉曝气装置通过轻质防腐框架固定连接在环状结构的中心位置,用于将河道中的水体扬起;所述轻质防腐框架的上方设有阻挡板,所述阻挡板以喷泉曝气装置为中心环形分布于轻质防腐框架上,阻挡板的一端与轻质防腐框架固定连接,另一端向生物浮体的方向倾斜,用于将喷泉曝气装置喷出的水收集到装置中间区域;所述轻质防腐框架的下方设有强化光催化装置,由非透明防水层和紫外光源组成,所述非透明防水层将紫外光源包围,用于遮蔽紫外光,所述非透明防水层的内表面涂覆紫外光响应光催化剂;非透明防水层上部与轻质防腐框架固定连接,下部的位置高于增氧曝气装置所在的位置;所述非透明防水层上部与下部无遮挡,与外部水体连通;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位于水面上部,由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蓄电池组成,所述蓄电池分别与紫外光源、喷泉曝气装置和增氧曝气装置连接,为紫外光源、喷泉曝气装置和增氧曝气装置提供电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所述生物浮体的数目多于4个,形状为正方形,由水生植物、基质以及防撞护围组成;生物浮体的中心为装有基质的栽培区域,生物浮体上方种有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种在栽培区域内,生物浮体外端设有防撞护围。所述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是15-18株/m2,水生植物包括芦苇、香蒲、菖蒲、美人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基质包括砂石、蒙脱土、海泡石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所述弹性填料为碳素纤维类材料,弹性填料长度0.8-1.0m,挂载密度15-18条/m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所述增氧曝气装置为圆形橡胶环管,外缘与轻质防腐框架固定连接,环管表面均匀布置有直径为0.05mm的圆形微孔。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所述阻挡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为45-6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所述阻挡板由树脂类材料加工而成,表面呈海绵蓬松状,阻挡板表面涂覆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所述非透明防水层为圆柱中空结构,内部1/3-2/3的高度处设有支撑架,所述紫外光源固定于支撑架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将物理曝气法、生物降解法和化学光催化法相耦合,组装在可以自由移动的浮床上,具有灵活性,节约占地空间,安装管理方便、成本低、污染水体可以循环处理,实际水体处理效果好。充分利用各种技术的优势,水中增氧曝气和喷泉物理曝气在水下和水上同时进行物理充氧,阻挡板表面的可见光催化和强化光催化装置的紫外光催化进行光化学处理,水生植物和弹性填料协同微生物降解,并且可以减缓水流,有利于物理充氧和化学光催化作用,无需投加额外的化学药剂,安全无二次污染。本装置将多功能组合在一起,使受污染水体得到彻底的治理,节约能源,采用太阳能发电系统,智能开启紫外光催化。采用喷泉曝气装置和水生植物,可以修饰河道景观,提高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河道净化装置能够实现高效、低成本、美观的处理受污染水体,非常适合于自然河道的净化处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装置的结构分布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强化光催化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生物浮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增氧曝气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1-生物浮体、2-喷泉曝气装置、3-阻挡板、4-强化光催化装置、5-轻质防腐框架、6-弹性填料、7-增氧曝气装置、8-太阳能发电系统、11-水生植物、12-基质、13-防撞护围、41-非透明防水层、42-紫外光源、81-太阳能电池组件、82-蓄电池、411-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2所示的一种河道净化装置,包括若干生物浮体1、喷泉曝气装置2、阻挡板3、强化光催化装置4、轻质防腐框架5、弹性填料6、增氧曝气装置7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8;所述生物浮体1设于河道内,生物浮体1位于水面上方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轻质防腐框架5,若干生物浮体1之间通过轻质防腐框架5连接围成环状结构;所述生物浮体1下方固定连接多组弹性填料6,所述弹性填料6垂直悬挂,位于水面下方,弹性填料6下方设有增氧曝气装置7,所述增氧曝气装置7通过轻质防腐框架5与生物浮体1的底部相连,用于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所述喷泉曝气装置2通过轻质防腐框架5固定连接在环状结构的中心位置,喷泉曝气装置2将受污染水体扬起后跌落复氧曝气,喷出的水跌落在环状结构的中间、强化光催化装置4上方或者喷洒到阻挡板3上,由阻挡板3汇集到强化光催化装置4上方,本实施例中喷泉曝气装置2选用HQB-4503型潜水喷泉泵,采用帐幕式喷洒法,曝气均匀,效果优于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生物浮体(1)、喷泉曝气装置(2)、阻挡板(3)、强化光催化装置(4)、轻质防腐框架(5)、弹性填料(6)、增氧曝气装置(7)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8);所述生物浮体(1)设于河道内,生物浮体(1)位于水面上方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轻质防腐框架(5),若干生物浮体(1)之间通过轻质防腐框架(5)连接围成环状结构;所述生物浮体(1)下方固定连接多组弹性填料(6),所述弹性填料(6)垂直悬挂,位于水面下方,弹性填料(6)下方设有增氧曝气装置(7),所述增氧曝气装置(7)通过轻质防腐框架(5)与生物浮体(1)的底部相连,用于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所述喷泉曝气装置(2)通过轻质防腐框架(5)固定连接在环状结构的中心位置,用于将河道中的水体扬起;所述轻质防腐框架(5)的上方设有阻挡板(3),所述阻挡板(3)以喷泉曝气装置(2)为中心环形分布于轻质防腐框架(5)上,阻挡板(3)的一端与轻质防腐框架(5)固定连接,另一端向生物浮体(1)的方向倾斜,用于将喷泉曝气装置(2)喷出的水收集到装置中间区域;所述轻质防腐框架(5)的下方设有强化光催化装置(4),由非透明防水层(41)和紫外光源(42)组成,所述非透明防水层(41)将紫外光源(42)包围,用于遮蔽紫外光,所述非透明防水层(41)的内表面涂覆紫外光响应光催化剂;非透明防水层(41)上部与轻质防腐框架(5)固定连接,下部的位置高于增氧曝气装置(7)所在的位置;所述非透明防水层(41)上部与下部无遮挡,与外部水体连通;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8)位于水面上部,由太阳能电池组件(81)和蓄电池(82)组成,所述蓄电池(82)分别与紫外光源(42)、喷泉曝气装置(2)和增氧曝气装置(7)连接,为紫外光源(42)、喷泉曝气装置(2)和增氧曝气装置(7)提供电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生物浮体(1)、喷泉曝气装置(2)、阻挡板(3)、强化光催化装置(4)、轻质防腐框架(5)、弹性填料(6)、增氧曝气装置(7)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8);所述生物浮体(1)设于河道内,生物浮体(1)位于水面上方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轻质防腐框架(5),若干生物浮体(1)之间通过轻质防腐框架(5)连接围成环状结构;所述生物浮体(1)下方固定连接多组弹性填料(6),所述弹性填料(6)垂直悬挂,位于水面下方,弹性填料(6)下方设有增氧曝气装置(7),所述增氧曝气装置(7)通过轻质防腐框架(5)与生物浮体(1)的底部相连,用于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所述喷泉曝气装置(2)通过轻质防腐框架(5)固定连接在环状结构的中心位置,用于将河道中的水体扬起;所述轻质防腐框架(5)的上方设有阻挡板(3),所述阻挡板(3)以喷泉曝气装置(2)为中心环形分布于轻质防腐框架(5)上,阻挡板(3)的一端与轻质防腐框架(5)固定连接,另一端向生物浮体(1)的方向倾斜,用于将喷泉曝气装置(2)喷出的水收集到装置中间区域;所述轻质防腐框架(5)的下方设有强化光催化装置(4),由非透明防水层(41)和紫外光源(42)组成,所述非透明防水层(41)将紫外光源(42)包围,用于遮蔽紫外光,所述非透明防水层(41)的内表面涂覆紫外光响应光催化剂;非透明防水层(41)上部与轻质防腐框架(5)固定连接,下部的位置高于增氧曝气装置(7)所在的位置;所述非透明防水层(41)上部与下部无遮挡,与外部水体连通;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8)位于水面上部,由太阳能电池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菊颖何健孔德洋豆叶枝张悦清倪妮张洁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