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铣锥机构及铣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0829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线圈铣锥机构及铣锥机,包括安装机构、铣刀及第一转动轴;所述铣刀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所述安装机构设置有若干个供线圈的引脚穿过的通孔,所述铣刀设置在所述通孔的下方并与引脚的位置处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第一转动轴通过第一伺服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安装机构可上下升降。将人工替代成全自动机械化铣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Coil taper milling mechanism and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铣锥机构及铣锥机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是线圈铣锥机构及铣锥机。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线圈铜线引脚倒角方式多数采用人工操作,启动倒角机,铣刀旋转,人手抓取线圈,将线圈铜线引脚对着倒角机铣刀,逐个进行倒角。这种方式,一方面由于线圈引脚较小,由人工抓取进行倒角,进给量与位置的难以把握,往往出现倒角铣偏、铣多,导致线圈引脚高度不一致现象;一方面由于单个线圈的引脚较多,需要人工旋转不同的角度进行逐个引脚的倒角,而引脚间的距离太近,需要操作工手拿线圈引脚倒角时,注意相邻引脚与铣刀的碰撞,这样致每个线圈引脚倒角时间花费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线圈铣锥机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线圈铣锥机构,包括安装机构、铣刀及第一转动轴;所述铣刀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所述安装机构设置有若干个供线圈的引脚穿过的通孔,所述铣刀设置在所述通孔的下方并与引脚的位置处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第一转动轴通过第一伺服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安装机构可上下升降。有益效果是:将人工替代成全自动机械化铣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夹座及压紧机构,所述夹座设置有与线圈的外壳外形匹配的凹槽,所述压紧机构配合所述夹座固定线圈的位置。固定线圈的位置,防止对引脚进行铣锥的过程中线圈位置发生偏移,导致加工质量不及格。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固定座、压盖、齿条、滑动杆及齿轮,所述固定座设置有弯曲的导轨,所述滑动杆可插在所述导轨上并在所述导轨中运动,所述夹座可在所述固定座上转动,所述固定座中空,所述铣刀伸入所述固定座的中部并设置在所述夹座的下方,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夹座上,所述压盖与所述夹座转动连接,所述齿条滑动连接在所述夹座与所述压盖转动连接的一侧,所述齿条可向所述夹座的转动中心进给或退后,压盖上固定有与转动轴同轴的齿轮,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滑动杆固定在所述齿条上。滑动杆在导轨中运动时,使滑动杆逐渐远离夹座中心时,将带动齿条向外运动,驱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压盖压向线圈并固定线圈。进一步,所述夹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穿过所述固定座的中部,所述第二转动轴通过第二伺服电机驱动转动。需要提及的是,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中部中空,所述铣刀可伸入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中部。进一步,所述夹座设置有约束引脚位置的限位机构。固定引脚的位置,防止引脚与铣刀位置错开。进一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嵌入所述凹槽中的卡板,所述卡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长槽孔,所述长槽孔与所述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卡板可在所述凹槽中转动。卡板转动并使长槽孔的任意一端与引脚相抵,配合通孔,给予长槽孔水平面上的约束力,保证引脚的水平位置不变。进一步,所述夹座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卡板设置有穿过所述第一开口的支臂,夹座靠近所述支臂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设置有一端密封的导孔,所述支臂固定有可在所述导孔中滑动的滑杆,所述滑杆与所述导孔之间设置有弹簧,利用弹簧反压提供为长槽孔提供对引脚的压力,配合通孔对引脚进行约束,需要提及的是,所述支臂的下部固定有第一斜块,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二斜块,所述第一斜块的斜面与所述第二斜块的斜面相抵并停止所述支臂的摆动,在夹座转动的同时,第一斜块与第二斜块将会相抵,相抵并压缩弹簧,为弹簧提供压力,从而有效利用弹簧为长槽孔提供压力。进一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部还包裹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设置有毛刷,所述毛刷连接有驱动所述毛刷朝向或背向所述第一转动轴移动的气缸。方便清扫来自铣刀的碎屑。铣锥机,包括上述任一项的线圈铣锥机构及输送机构。有益效果是:将人工替代成全自动机械化铣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线圈铣锥机构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线圈铣锥机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线圈铣锥机构的剖面结构图;图4是图3的A部的放大图;图5是图1的B部的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的铣锥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本技术的线圈铣锥机构1,包括安装机构、铣刀20及第一转动轴30;所述铣刀20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动轴30上,所述安装机构设置有若干个供线圈的引脚穿过的通孔11,所述铣刀20设置在所述通孔11的下方并与引脚的位置处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第一转动轴30通过第一伺服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安装机构可上下升降。工作时,在安装机构中安装线圈,线圈中的引脚通过通孔11伸出安装机构,优选地,还设置有竖直的滑轨41,安装机构固定在可在所述滑轨41上滑动的滑块42上,所述安装机构带着引脚下落到铣刀20处,并利用铣刀20对引脚进行加工,加工后,第一转动轴30在第一伺服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到预设好的位置,对其余引脚继续进行加工,优选地,每个铣刀20会单独连接有驱动铣刀20进行转动的转动电机,从而驱动铣刀20不断旋转对引脚进行打磨。将人工替代成全自动机械化铣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某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夹座12及压紧机构,所述夹座12设置有与线圈的外壳外形匹配的凹槽121,所述压紧机构配合所述夹座12固定线圈的位置。将线圈放在凹槽121中,由于线圈的外壳一般都会设置有突出的镶件,因此通过设置与外壳外形匹配的凹槽121便可利用镶块固定线圈的位置,防止对引脚进行铣锥的过程中线圈位置发生偏移,导致加工质量不及格的情况出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固定座13、压盖14、齿条15、滑动杆16及齿轮17,所述固定座13设置有弯曲的导轨161,所述滑动杆16可插在所述导轨161上并在所述导轨161中运动,所述夹座12可在所述固定座13上转动,所述固定座13中空,所述铣刀20伸入所述固定座13的中部并设置在所述夹座12的下方,所述通孔11设置在所述夹座12上,所述压盖14与所述夹座12转动连接,所述齿条15滑动连接在所述夹座12与所述压盖14转动连接的一侧,所述齿条15可向所述夹座12的转动中心进给或退后,压盖14上固定有与转动轴同轴的齿轮17,所述齿条15与所述齿轮17啮合,所述滑动杆16固定在所述齿条15上。优选地,所述固定座13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导轨161为设置在该环形槽上的凹部,滑动杆16在凹部上进行移动并带动齿条15移动。驱动滑动杆16在导轨161中运动,使滑动杆16逐渐远离夹座12中心时,将带动齿条15向外运动,驱动齿轮17转动,进而带动压盖14压向线圈并固定线圈。而加工完成后,驱动滑动杆16往相反方向移动,松开线圈,即可取出线圈。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夹座12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穿过所述固定座13的中部,所述第二转动轴通过第二伺服电机驱动转动。需要提及的是,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线圈铣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机构、铣刀及第一转动轴;所述铣刀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所述安装机构设置有若干个供线圈的引脚穿过的通孔,所述铣刀设置在所述通孔的下方并与引脚的位置处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第一转动轴通过第一伺服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安装机构可上下升降。/n

【技术特征摘要】
1.线圈铣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机构、铣刀及第一转动轴;所述铣刀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所述安装机构设置有若干个供线圈的引脚穿过的通孔,所述铣刀设置在所述通孔的下方并与引脚的位置处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第一转动轴通过第一伺服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安装机构可上下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铣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夹座及压紧机构,所述夹座设置有与线圈的外壳外形匹配的凹槽,所述压紧机构配合所述夹座固定线圈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铣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固定座、压盖、齿条、滑动杆及齿轮,所述固定座设置有弯曲的导轨,所述滑动杆可插在所述导轨上并在所述导轨中运动,所述夹座可在所述固定座上转动,所述固定座中空,所述铣刀伸入所述固定座的中部并设置在所述夹座的下方,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夹座上,所述压盖与所述夹座转动连接,所述齿条滑动连接在所述夹座与所述压盖转动连接的一侧,所述齿条可向所述夹座的转动中心进给或退后,压盖上固定有与转动轴同轴的齿轮,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滑动杆固定在所述齿条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铣锥机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李建华杨舒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安作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