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上引悬浮连续铸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9266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上引悬浮连续铸造装置,包括U型压力管,所述U型压力管一端设置有进液口;所述U型压力管另一端与电磁泵其泵沟管道密封连通;所述U型压力管外部设置有隔热套;所述U型压力管与泵沟管道入口处通过一结晶器;所述U型压力管外部设置有中频感应加热模组;所述电磁泵其泵沟管道外部设置有电磁绕组;所述泵沟管道输出端连通有分流管道;所述电磁绕组包括传输绕组和出液控制绕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磁上引悬浮连续铸造装置,采用U型压力管外部的中频感应加热模组对液态金属进行加热保温,并通过U型压力管将液态金属压制到结晶器,通过结晶器初步结晶后,通过电磁泵送到石墨管一出口,能够完成满管出料;其铸造效率高。

A kind of continuous casting device with electromagnetic up lead suspen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上引悬浮连续铸造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态金属铸造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电磁上引悬浮连续铸造装置,属于液态金属铸造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于液态金属的铸造方式有水平、上引、下引三种方式;其中,上引方式中多采用步进循环结晶方式,这种无法克服溶液重力,铸造速度慢而且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特别是铸坯内部晶相组织偏析,每道节距部位产生横向断面(节距纹);为此,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20259851.5,公开了一种电磁上引悬连续浮铸造装置,包括石墨管,所述石墨管沿竖直方向设置;还包括套接于所述石墨管外并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保护隔热套、电磁泵、结晶器、辅助冷却器、上牵引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电磁泵产生向上运动电磁场作用于石墨管内金属溶液,使溶液产生向上推力克服重力,熔融态金属的液压力将可以减至最小,从而避免了铸模和金属界面之间产生的许多问题;液态金属不断地补充到悬浮圈的底部和结晶器的结晶区,结晶后的金属铸坯又不断地通过结晶器冷却,再经过辅助冷却器充分冷却,从顶部由上牵引装置的压轮压牵引出,通过调节牵引速度和电磁推力来匀速拉坯;但其铸造效率低,且上引过程中,仍然容易存在铸坯内部晶相组织偏析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磁上引悬浮连续铸造装置,采用U型压力管下压,能够将液态金属压制到结晶器。本专利技术的电磁上引悬浮连续铸造装置,采用U型压力管外部的中频感应加热模组对液态金属进行加热保温,并通过U型压力管将液态金属压制到结晶器,通过结晶器初步结晶后,通过电磁泵送到石墨管一出口,能够完成满管出料;其具体结构如下:包括U型压力管,所述U型压力管一端设置有进液口;所述U型压力管另一端与电磁泵其泵沟管道密封连通;所述U型压力管外部设置有隔热套;所述U型压力管与泵沟管道入口处通过一结晶器;所述U型压力管外部设置有中频感应加热模组;所述电磁泵其泵沟管道外部设置有电磁绕组;所述泵沟管道输出端连通有分流管道;所述电磁绕组包括传输绕组和出液控制绕组;所述传输绕组安装于泵沟管道上;所述出液控制绕组安装于每一分流管道上;所述传输绕组和出液控制绕组之间设置有隔离器;所述传输绕组和出液控制绕组分别通过各自电控系统连接到供电系统;所述泵沟管道和分流管道内通过一人字形的石墨管;所述石墨管输出端设置有牵引机构。进一步地,所述U型压力管为石墨管。进一步地,所述U型压力管远离结晶器一端顶面高于靠近结晶器一端顶面。作为优选,所述传输绕组为多端头绕组。作为优选,所述铸造装置其工作过程如下:第一步,开启中频感应加热模组,开启中频感应加热模组并设定好中频或高频交流电指标,接着将外部制备的液态金属送入到U型管,并通过中频感应加热模组进行恒温保温;第二步,交替铸造,设定好泵芯体的电磁绕组,并进行液态金属传输,并确定某一铸造流道,设定电磁绕组,打开传输绕组,并控制电流大小,从而完成传输速率控制,接着,开启铸造流道的的出液控制绕组,并控制其电流大小能够完成出液速率控制,并将其它流道的出液控制绕组电流反向,其能够完成并流出流,完成持续出流和稳流操作;最后,通过牵引机构完成出流铸造。作为优选,所述电磁绕组其采用数字化控制,通过将传输绕组设置成多端头绕组,相邻一端为公共端,通过电控系统对相邻各两端之间的依次开关投切,能够实现具有坡度的液态金属需求点的爬坡式供液,或完成平面直线的液态金属需求点的平滑供液。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电磁上引悬浮连续铸造装置,采用U型压力管外部的中频感应加热模组对液态金属进行加热保温,并通过U型压力管将液态金属压制到结晶器,通过结晶器初步结晶后,通过电磁泵送到石墨管一出口,能够完成满管出料;其铸造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电磁上引悬浮连续铸造装置,采用U型压力管外部的中频感应加热模组对液态金属进行加热保温,并通过U型压力管将液态金属压制到结晶器,通过结晶器初步结晶后,通过电磁泵送到石墨管一出口,能够完成满管出料;其具体结构如下:包括U型压力管1,所述U型压力管1一端设置有进液口2;所述U型压力管1另一端与电磁泵其泵沟管道3密封连通;所述U型压力管1外部设置有隔热套4;所述U型压力管1与泵沟管道3入口处通过一结晶器5;所述U型压力管1外部设置有中频感应加热模组6;所述电磁泵其泵沟管道3外部设置有电磁绕组7;所述泵沟管道3输出端连通有分流管道8;所述电磁绕组7包括传输绕组71和出液控制绕组72;所述传输绕组71安装于泵沟管道3上;所述出液控制绕组72安装于每一分流管道8上;所述传输绕组71和出液控制绕组72之间设置有隔离器;所述传输绕组71和出液控制绕组72分别通过各自电控系统连接到供电系统;所述泵沟管道3和分流管道8内通过一人字形的石墨管9;所述石墨管9输出端设置有牵引机构10。其中,所述U型压力管1为石墨管;所述U型压力管1远离结晶器5一端顶面高于靠近结晶器5一端顶面;所述传输绕组71为多端头绕组。其中,所述铸造装置其工作过程如下:第一步,开启中频感应加热模组,开启中频感应加热模组并设定好中频或高频交流电指标,接着将外部制备的液态金属送入到U型管,并通过中频感应加热模组进行恒温保温;第二步,交替铸造,设定好泵芯体的电磁绕组,并进行液态金属传输,并确定某一铸造流道,设定电磁绕组,打开传输绕组,并控制电流大小,从而完成传输速率控制,接着,开启铸造流道的的出液控制绕组,并控制其电流大小能够完成出液速率控制,并将其它流道的出液控制绕组电流反向,其能够完成并流出流,完成持续出流和稳流操作;最后,通过牵引机构完成出流铸造。其中,所述电磁绕组其采用数字化控制,通过将传输绕组设置成多端头绕组,相邻一端为公共端,通过电控系统对相邻各两端之间的依次开关投切,能够实现具有坡度的液态金属需求点的爬坡式供液,或完成平面直线的液态金属需求点的平滑供液。上述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上引悬浮连续铸造装置,包括U型压力管,所述U型压力管一端设置有进液口;所述U型压力管另一端与电磁泵其泵沟管道密封连通;所述U型压力管外部设置有隔热套;所述U型压力管与泵沟管道入口处通过一结晶器;所述U型压力管外部设置有中频感应加热模组;所述电磁泵其泵沟管道外部设置有电磁绕组;所述泵沟管道输出端连通有分流管道;所述电磁绕组包括传输绕组和出液控制绕组;所述传输绕组安装于泵沟管道上;所述出液控制绕组安装于每一分流管道上;所述传输绕组和出液控制绕组之间设置有隔离器;所述传输绕组和出液控制绕组分别通过各自电控系统连接到供电系统;所述泵沟管道和分流管道内通过一人字形的石墨管;所述石墨管输出端设置有牵引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上引悬浮连续铸造装置,包括U型压力管,所述U型压力管一端设置有进液口;所述U型压力管另一端与电磁泵其泵沟管道密封连通;所述U型压力管外部设置有隔热套;所述U型压力管与泵沟管道入口处通过一结晶器;所述U型压力管外部设置有中频感应加热模组;所述电磁泵其泵沟管道外部设置有电磁绕组;所述泵沟管道输出端连通有分流管道;所述电磁绕组包括传输绕组和出液控制绕组;所述传输绕组安装于泵沟管道上;所述出液控制绕组安装于每一分流管道上;所述传输绕组和出液控制绕组之间设置有隔离器;所述传输绕组和出液控制绕组分别通过各自电控系统连接到供电系统;所述泵沟管道和分流管道内通过一人字形的石墨管;所述石墨管输出端设置有牵引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上引悬浮连续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压力管为石墨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上引悬浮连续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压力管远离结晶器一端顶面高于靠近结晶器一端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上引悬浮连续铸造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国李广张烨贾晓兰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爱迪尔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