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河道信息管理系统,包括BIM主机,还包括河道施工管理单元、河道监测管理单元,BIM主机分别与河道施工管理模单元和河道监测管理单元通信连接;述河道施工管理单元包扩施工管理模块、施工进程模块、设计分析模块、河道模拟模块、河道蓄水模拟模块;河道监测管理单元包括水位监测仪、水质监测仪、淤积监测仪。本发明专利技术面向河道施工,实现对河道施工现场及河道监测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提高河道施工进程与质量管理,提高监测水平,保证施工过程及监测的实时管理。
A riv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BI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河道信息管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理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BIM的河道信息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BIM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信息库不仅包含描述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如空间、运动行为)的状态信息。借助这个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提供了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河道施工过程复杂,施工中有多种专业交叉,过程质量与进度控制难度大,传统的管理方法无法实现精细化的过程质量控制,河道后期的监测也不能实现在线监测。为了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需要从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以及运行方式、原理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和改善,以达到河道施工管理及监测的数字化、智能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河道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BIM技术,面向河道施工,实现对河道施工现场及河道监测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提高河道施工进程与质量管理,提高监测水平,保证施工过程及监测的实时管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于BIM的河道信息管理系统,包括BIM主机,还包括河道施工管理单元、河道监测管理单元,所述BIM主机分别与河道施工管理模单元和河道监测管理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河道施工管理单元包扩施工管理模块、施工进程模块、设计分析模块、河道模拟模块、河道蓄水模拟模块;所述河道监测管理单元用于对河道是水位、水质及淤积情况进行监控。上述的基于BIM的河道信息管理系统,其中,所述的施工管理模块包括人员管理模块、材料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上述的基于BIM的河道信息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材料管理模块中的材料均设有二维码标识,所述二维码标识包含所述材料的生产信息。上述的基于BIM的河道信息管理系统,其中,所述设计分析模块包括河道排水设计模块、泵站设计模块、河道泄洪设计模块,所述河道设计分析模块通过BIM主机对河道排水、泵站排水、河道泄洪进行设计。上述的基于BIM的河道信息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河道模拟模块包括河道排水模拟模块、泵站抽水模拟模块、泄洪排水模拟模块,所述河道排水模拟模块、泵站抽水模拟模块、泄洪通道排水模拟模块均通过BIM主机模拟出河道现场情景。上述的基于BIM的河道信息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河道监测管理单元包括河道上布设的水位监测仪、水质监测仪及淤积监测仪,所述水位监测仪、水质监测仪及淤积监测仪分别将水位、水质及淤积信息实时传送给BIM主机。上述的基于BIM的河道信息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河道上还设有若干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分别与所述水位监测仪、水质监测仪、淤积监测仪电连接,并根据所述水位监测仪、水质监测仪、淤积监测仪监测的信息状态发送相应报警信息。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BIM技术对河道设计分析、河道模拟、河道蓄水模拟及施工进行管理,实现对河道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预见性,可优化设计方案、缩短河道设计和建设周期,减少材料使用量,降低施工成本。通过在河道设置河道监测管理单元,对河道的水质、水位及淤积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全天实时获取相关监测数据信息,并通过信息的反馈及时进行报警,实现对河道的智能化、高效性的监测模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BIM的河道信息管理系统,包括BIM主机,还包括河道施工管理单元、河道监测管理单元,所述BIM主机分别与河道施工管理模单元和河道监测管理单元通信连接;河道施工管理单元包扩施工管理模块、施工进程模块、设计分析模块、河道模拟模块、河道蓄水模拟模块;河道监测管理单元用于对河道是水位、水质及淤积情况进行监控。通过上述设置,河道的设计、模拟、施工及监测通过BIM主机进行管理,河道蓄水模拟用于模拟河道蓄水,根据河道参数的变化,如水流、水速、淤积情况模拟出河道蓄水情况,为河道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施工管理模块包括人员管理模块、材料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通过上述设置,通过施工管理模块管理、施工、验收、监理等不同工作人员的工作,可以管理人员的进出、增减,包括调整各施工班组的人员等;有利于使用时方便、快捷的分配使用,提高库存材料的使用效率。材料管理模块中的材料均设有二维码标识,所述二维码标识包含所述材料的生产信息。通过在材料上设置二维码标识,可作为检查审计和责任追溯的依据。工程资料信息化使得资料调取和查阅更为快捷,通过手机就可以查询材料的基本信息,同时也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资料遗失和损坏,保证了资料的完整性。设计分析模块包括河道排水设计模块、泵站设计模块、河道泄洪设计模块,河道设计分析模块通过BIM主机对河道排水、泵站排水、河道泄洪进行设计。河道模拟模块包括河道排水模拟模块、泵站抽水模拟模块、泄洪排水模拟模块,河道排水模拟模块、泵站抽水模拟模块、泄洪通道排水模拟模块均通过BIM主机模拟出河道现场情景。通过上述设置,采用BIM主机模拟河道场景,加载河道模拟模块下得到相应参数数据,根据相应数据和模拟效果对设计和施工进行相应调整,从而起到优化设计的目的,保证河道施工质量。河道监测管理单元包括河道上布设的水位监测仪、水质监测仪及淤积监测仪,水位监测仪、水质监测仪及淤积监测仪分别将水位、水质及淤积信息实时传送给BIM主机。水位监测仪、水质监测仪及淤积监测仪将监测到的数据传送给BIM主机,BIM主机对传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确保河道设施的安全运行。河道上还设有若干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分别与所述水位监测仪、水质监测仪、淤积监测仪电连接,并根据所述水位监测仪、水质监测仪、淤积监测仪监测的信息状态发送相应报警信息。水位监测仪、水质监测仪、淤积监测仪根据监测到的信息状态发出报警信息。通过BIM主机对河道监测维护管理模块进行管理,实时监控水质、水位及淤积的变化,报警装置及时进行预警,提醒相关人员及时进行干预,预防事故发生。通过采用BIM技术,河道的施工质量及监测测都能得到有效管控,通过河道施工管理单元将河道信息传送给BIM,并依据输入的河道信息进行河道模型的构建,使建筑物从平面图形变为立体模型,通过对河道进行仿真实验,可以提前预测发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设计调整,使河道施工更优化,从而达到节约材料,缩短施工工期,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对河道设计监测管理单元,实现对河道的全天候实时监测,保障河道的安全运行。本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河道信息管理系统,包括BIM主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河道施工管理单元、河道监测管理单元,所述BIM主机分别与河道施工管理模单元和河道监测管理单元通信连接;/n所述河道施工管理单元包扩施工管理模块、施工进程模块、设计分析模块、河道模拟模块、河道蓄水模拟模块;/n所述河道监测管理单元用于对河道是水位、水质及淤积情况进行监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河道信息管理系统,包括BIM主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河道施工管理单元、河道监测管理单元,所述BIM主机分别与河道施工管理模单元和河道监测管理单元通信连接;
所述河道施工管理单元包扩施工管理模块、施工进程模块、设计分析模块、河道模拟模块、河道蓄水模拟模块;
所述河道监测管理单元用于对河道是水位、水质及淤积情况进行监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河道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工管理模块包括人员管理模块、材料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的河道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管理模块中的材料均设有二维码标识,所述二维码标识包含所述材料的生产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河道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分析模块包括河道排水设计模块、泵站设计模块、河道泄洪设计模块,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君,王记,刘加林,隗强,王宇鸿,宋闯,刘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河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