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感知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8227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1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行程感知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装配在壳体内的蜗杆、离合弹簧、大斜齿轮、芯轴、副蜗杆、三脚啮合轮、小齿轮、控制臂、盖板、齿环、蜗轮等,当汽车进行制动或释放制动时,壳体绕蜗轮中心转动,控制臂通过齿环、小齿轮、三脚啮合轮、副蜗杆驱动大斜齿轮转动;当汽车释放制动时,控制臂通过齿环、小齿轮、三脚啮合轮、副蜗杆驱动大斜齿轮反向转动且带动离合弹簧、蜗杆驱动蜗轮转动达到行程补偿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制动气室的行程进行感知,当制动行程超出气室最佳输出力位置时进行补偿,保证了的制动稳定可靠,不会因制动鼓过热导致制动系统刚度降低而使气室有力使不出。

Automatic adjustment arm of brake clearance based on travel sen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程感知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动系统
,用于商用车S-凸轮鼓式制动器上,尤其是一种行程感知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技术介绍
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简称“自动调整臂”,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实时地、自动的调整刹车间隙的产品,保证制动间隙处于在一个合适的数值,可以使刹车及时、可靠,对于行车安全十分有利。另外,装备ABS的车辆如果没有装配自动调整臂,因为人工调整制动间隙,由于调整技能的高低,很难保证各个车轮之间的制动间隙一致,从而导致不同制动分泵的力臂、制动力相差较大情况,就不能保证实现最佳效果。使用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有几个非常明显的好处:维持摩擦片和刹车鼓之间间隙的恒定,保持车辆制动的平衡;保持最佳的制动反应时间,保证充分发挥ABS的性能;最大化的利用气室的推力和行程,减少压缩空气损耗并节油;相比较手动调整臂自动间隙调整臂能使车辆缩短刹车距离;减少维修停工的时间,提高效率。目前市面上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结构有多种,市场占有率最大的还数Haldex结构。Haldex结构的S-ABA自动调整臂由壳体、蜗轮、蜗杆、锥齿离合器、三角齿单向离合器、小蜗轮蜗杆副、制动转角感应控制臂组件等主要件组成。通过制动转角感应汽车制动时制动间隙的大小,锥齿离合器将制动器刚性引起的变形和制动间隙引起的制动转角区别开,这样自动调整臂便能正常识别汽车过量制动间隙并将其调整到设定间隙范围内,以保证汽车制动性能。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标准的中规定:自2018年1月起,新出厂车辆必需配装“制动间隙磨损自动补偿器”,对S-凸轮鼓式制动器言就是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目前市场主流产品当数以Haldex为代表的欧式结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另外以Bendix、Meritor结构为代表的美式制动间隙自动调整也有一定市场份额。但由于后两者在密封与调整性能上不及前者,故越来越多主机厂选择前者。Haldex为代表的欧式结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是通过对自身转过的角度及所受凸轮轴的反作用力感知,将正常间隙、过量间隙、弹性变形三者识别开来,只对过量间隙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制动间隙恒定。该结构产品还有一个特点是密封性能好,所有运动零件均密封在壳体内,故润滑性能可靠,寿命长,这是该结构产品的优势所在。但该结构产品由于机构复杂,有37个零件,导致了制造成本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一些制造商均在努力降低成本,由于结构没有改变,成本空间很多都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的。Haldex为代表的欧式结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当蜗杆被驱动时,是由一组锥齿离合器来传递力矩的。这组离合器最大传递力矩值M由锥齿之间的摩擦系数与蜗杆作用在离合器上的正压力F大小、及锥齿的半径三者决定的。由于F=止推弹簧预压F1-蜗轮反作用于蜗杆上的F2,而F1因弹簧的质量问题容易衰退、F2因车辆零件磨损、受载荷大小变形导致变大,这样F值就会变小。一旦变小,M值将不足以驱动蜗杆转动,从而导致调整功能失效。Haldex为代表的欧式结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是间隙感知原理。当汽车制动系统因高负荷制动时,制动鼓很容易出现高温。这时制动系统的刚度就会降低,同时也会导致制动间隙变大。此时,调整臂会对增大的间隙进行补偿,而刚度变化会引起气室推杆行程加大才能完成相同的制动负荷。一旦气室推杆行程超出了气室的有效行程范围,则会因作用力快速下降,而无法有效完成汽车制动任务,出现制动疲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新型产品,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新颖的行程感知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装配在壳体内的蜗杆、离合弹簧、大斜齿轮、芯轴、副蜗杆、三脚啮合轮、小齿轮、控制臂、盖板、齿环、蜗轮等,当汽车进行制动或释放制动时,壳体绕蜗轮中心转动,控制臂通过齿环、小齿轮、三脚啮合轮、副蜗杆驱动大斜齿轮转动;当汽车释放制动时,控制臂通过齿环、小齿轮、三脚啮合轮、副蜗杆驱动大斜齿轮反向转动且带动离合弹簧、蜗杆驱动蜗轮转动达到行程补偿目的,本专利技术对制动气室的行程进行感知,当制动行程超出气室最佳输出力位置时进行补偿,保证了的制动稳定可靠,不会因制动鼓过热导致制动系统刚度降低而使气室有力使不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行程感知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均装配在壳体内的蜗杆、离合弹簧、大斜齿轮、螺盖、芯轴、副蜗杆、三脚啮合轮、小齿轮、控制臂、盖板、齿环、蜗轮,当汽车进行制动或释放制动时,壳体绕蜗轮中心转动,控制臂通过齿环、小齿轮、三脚啮合轮、副蜗杆驱动大斜齿轮转动;当汽车释放制动时,控制臂通过齿环、小齿轮、三脚啮合轮、副蜗杆驱动大斜齿轮反向转动且带动离合弹簧、蜗杆驱动蜗轮转动达到行程补偿目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蜗杆的杆部端面与壳体接触,不是蜗杆的齿部端面与壳体内孔端面接触,当汽车制动时,蜗杆所受到蜗轮的反作用力全部由蜗杆的杆部端面传给壳体。进一步设置,所述离合弹簧6呈左旋且依靠内径将蜗杆和大斜齿轮抱在一起,当蜗杆和大斜齿轮二者相对逆时针转动时无二者相对运动进行干涉;当蜗杆和大斜齿轮二者相对顺时针转动时,离合弹簧将蜗杆和大斜齿轮二者抱死在一起能相对转动,当蜗杆和大斜齿轮7相对顺时转动的力矩超过离合弹簧的弹性阻尼值时,蜗杆和大斜齿轮才能滑移。进一步设置,所述蜗杆和大斜齿轮二者相对顺时针转动和驱动力矩超过一定值时,离合弹簧的抱紧力不足够继续保持蜗杆和大斜齿轮的固定状态,蜗杆和大斜齿轮便相对顺时针转动滑移。进一步设置,所述芯轴不受任何轴向作用力;小齿轮裙部外圆与副蜗杆端接触,所述三脚啮合轮沿轴向与小齿轮没有任何接触位。进一步设置,所述三脚啮合轮与小齿轮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自由转动的扇形空间角度a,调整臂输出转角的大小由该扇形空间角度a大小决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对制动气室的行程进行感知,当制动行程超出气室最佳输出力位置时进行补偿,保证了的制动稳定可靠,不会因制动鼓过热导致制动系统刚度降低而使气室有力使不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小齿轮与三脚啮合轮组合示意图;图4为图1中小齿轮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应用时气室推杆工作行程图示意图;图6为汽车制动时本专利技术的转过角度图示意图。图中:衬套1、壳体2、黄油嘴3、油嘴护套4、蜗杆5、离合弹簧6、大斜齿轮7、O型圈8、螺盖9、铆钉10、芯轴11、副蜗杆12、三脚啮合轮13、小齿轮14、螺钉15、控制臂16、O型圈一17、盖板18、齿环19、O型圈二20、蜗轮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图6所示,行程感知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均装配在壳体2内的蜗杆5、离合弹簧6、大斜齿轮7、螺盖9、芯轴11、副蜗杆12、三脚啮合轮13、小齿轮14、控制臂16、盖板18、齿环19、蜗轮21,当汽车进行制动或释放制动时,壳体2绕蜗轮21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行程感知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均装配在壳体(2)内的蜗杆(5)、离合弹簧(6)、大斜齿轮(7)、螺盖(9)、芯轴(11)、副蜗杆(12)、三脚啮合轮(13)、小齿轮(14)、控制臂(16)、盖板(18)、齿环(19)、蜗轮(21),当汽车进行制动或释放制动时,壳体(2)绕蜗轮(21)中心转动,控制臂(16)通过齿环(19)、小齿轮(14)、三脚啮合轮(13)、副蜗杆(12)驱动大斜齿轮(7)转动;当汽车释放制动时,控制臂(16)通过齿环(19)、小齿轮(14)、三脚啮合轮(13)、副蜗杆(12)驱动大斜齿轮(7)反向转动且带动离合弹簧(6)、蜗杆(5)驱动蜗轮(21)转动达到行程补偿目的。/n

【技术特征摘要】
1.行程感知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均装配在壳体(2)内的蜗杆(5)、离合弹簧(6)、大斜齿轮(7)、螺盖(9)、芯轴(11)、副蜗杆(12)、三脚啮合轮(13)、小齿轮(14)、控制臂(16)、盖板(18)、齿环(19)、蜗轮(21),当汽车进行制动或释放制动时,壳体(2)绕蜗轮(21)中心转动,控制臂(16)通过齿环(19)、小齿轮(14)、三脚啮合轮(13)、副蜗杆(12)驱动大斜齿轮(7)转动;当汽车释放制动时,控制臂(16)通过齿环(19)、小齿轮(14)、三脚啮合轮(13)、副蜗杆(12)驱动大斜齿轮(7)反向转动且带动离合弹簧(6)、蜗杆(5)驱动蜗轮(21)转动达到行程补偿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书第1条所述行程感知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5)的杆部端面与壳体(2)接触,不是蜗杆(5)的齿部端面与壳体(2)内孔端面接触,当汽车制动时,蜗杆(5)所受到蜗轮(21)的反作用力全部由蜗杆(5)的杆部端面传给壳体(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行程感知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弹簧(6)呈左旋且依靠内径将蜗杆(5)和大斜齿轮(7)抱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厚情白洁明潘少波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驰达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