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8212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1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性压缩机。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线性压缩机包括:活塞,沿轴向进行往复运动;气缸,设置在所述活塞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以容纳所述活塞;以及轴承流入流路,贯通所述气缸而形成,以向所述活塞供给轴承制冷剂。另外,所述轴承流入流路包括:第一轴承流入流路,从所述气缸的外周面沿半径方向向内延伸;以及第二轴承流入流路,从所述第一轴承流入流路延伸到所述气缸的内周面。此时,所述第二轴承流入流路形成为在所述气缸的内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延伸。

Linear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性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性压缩机。
技术介绍
通常,压缩机(Compressor)是接收从电动马达或涡轮等动力发生装置传递的动力,将空气或制冷剂或除此之外的多种工作气体进行压缩,从而提高其压力的机械装置,广泛应用于所述家用电器或整个工业领域中。这样的压缩机可大致分为:往复式压缩机(Reciprocatingcompressor)、旋转式压缩机(Rotarycompressor)以及涡旋式压缩机(Scrollcompressor)。所述往复式压缩机在活塞(Piston)和气缸(Cylinder)之间形成能够吸入或排出工作气体的压缩空间,以使活塞在气缸内部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并压缩制冷剂。另外,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在偏心旋转的辊子(Roller)和气缸之间形成吸入或排出工作气体的压缩空间,辊子沿着气缸内壁进行偏心旋转并压缩制冷剂。另外,所述涡旋式压缩机在绕动涡旋盘(Orbitingscroll)和固定涡旋盘(Fixedscroll)之间形成吸入或排出工作气体的压缩空间,所述绕动涡旋盘沿着固定涡旋盘进行旋转并压缩制冷剂。最近,在所述往复式压缩机中,开发有活塞直接连接于往复直线运动的驱动马达的线性压缩机。所述线性压缩机在不发生因运动转换引起的机械损失的情况下,提高压缩效率并由简单的结构构成。所述线性压缩机的所述活塞在密闭的外壳内部利用所述驱动马达(线性马达)在气缸内部进行往复直线运动。根据所述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吸入制冷剂并进行压缩后排出。另外,所述线性压缩机可以通过向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的所述活塞供给制冷剂气体来执行轴承功能。即,所述线性压缩机可以通过使用制冷剂的气体轴承结构进行驱动,而不使用额外的轴承流体(例如,油)。关于具有这种气体轴承结构的线性压缩机,本申请人申请了现有文献1。<现有文献1>1.公开号:韩国第10-2016-0000324号(公开日:2016年1月4日)2.专利技术名称:线性压缩机在所述现有文献1的线性压缩机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通过将制冷剂气体供应给气缸和活塞之间的空间来执行轴承功能的气体轴承结构。所述制冷剂气体通过所述气缸流到所述活塞的外周面,并对往复运动的活塞执行轴承作用。详细地,所述气缸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向内侧凹陷的气体流入部并容纳气体制冷剂。另外,从所述气体流入部到所述气缸的内周面形成有孔口,容纳在所述气体流入部中的气体制冷剂通过所述孔口流动到所述活塞的外周面。此时,所述现有文献1的线性压缩机存在以下问题。(1)存在流动到所述活塞外周面的气体制冷剂无法有效地支撑所述活塞的问题。尤其,为了在所述现有文献1的结构中有效地支撑所述活塞,存在需要供给相对大量的气体制冷剂的问题。(2)另外,当向气体轴承供给相对大量的气体制冷剂以有效地支撑所述活塞时,存在整个系统中制冷剂的流量减少且压缩效率降低的问题。(3)另外,存在孔口被容纳在所述气体流入部中的气体制冷剂中包含的异物封闭的问题。因此,气体制冷剂不能通过所述孔口流动,结果,存在活塞等的驱动部可能被破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压缩机,其通过使用相对少量的气体制冷剂有效地支撑活塞。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压缩机,其通过使用相对少量的气体制冷剂作为气体轴承,整个系统中的制冷剂流量增加并且压缩效率提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线性压缩机包括:活塞,沿轴向进行往复运动;气缸,设置在所述活塞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以容纳所述活塞;以及轴承流入流路,形成为贯通所述气缸以向所述活塞供给轴承制冷剂。另外,所述轴承流入流路包括:第一轴承流入流路,从所述气缸的外周面沿半径方向向内延伸;以及第二轴承流入流路,从所述第一轴承流入流路延伸到所述气缸的内周面。此时,所述第二轴承流入流路形成为在所述气缸的内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延伸。尤其,所述第一轴承流入流路是沿半径方向延伸的流路,所述第二轴承流入流路是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流路。此时,所述第一轴承流入流路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轴承流入流路的横截面积。详细地,所述第一轴承流入流路可以形成为限制所述轴承制冷剂流动的孔口(orifice)。即,所述第一轴承流入流路的横截面积非常窄。另外,所述第二轴承流入流路可以形成为容纳通过所述第一轴承流入流路供给的轴承制冷剂的袋(pocket)。由此,可以通过容纳在所述第二轴承流入流路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来支撑活塞。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具有以下效果。由于由相对少量的气体制冷剂来支撑活塞,因此,减少了气体轴承所需的制冷剂的消耗流量。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整个系统中的制冷剂流量增加并且压缩效率提高的优点。另外,本专利技术具有通过在气缸的内周面上凹陷形成的轴承流入流路,能够容纳足够量的制冷剂以支撑所述活塞的优点。尤其,本专利技术具有通过在所述气缸的内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延伸而形成的轴承流入流路,能够有效地支撑所述活塞的优点。另外,由于位于轴向的同一平面上的多个轴承流入流路在圆周方向上隔开,因此,容纳在内部的制冷剂的压力能够保持相对较高。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用于支撑所述活塞的支撑力增加的优点。另外,本专利技术具有所述轴承流入流路的形状可以根据设计不同地形成的优点。尤其,本专利技术通过以所述轴承流入流路的横截面积变化的方式设置,从而具有能够为所述活塞提供更大的支撑力的优点。另外,根据所述轴承流入流路不仅在圆周方向上延伸,而且还在轴向方向上延伸,从而具有能够更稳定地支撑所述活塞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的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的外壳和外壳盖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沿着图1的A-A'线剖开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图4的框架、气缸和活塞的横截面以及轴承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图6是示出图5的B部分以及轴承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的气缸的图。图8是沿着图7的C-C'线剖开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图9是示出沿着图7的D-D'线剖开的横截面以及制冷剂的流动的图(第一实施例)。图10是沿着图7的C-C'线剖开的剖视图(第二实施例)。图11是示出沿着图7的D-D'线剖开的横截面以及制冷剂的流动的图(第二实施例)。图12是沿着图7的C-C'线剖开的剖视图(第三实施例)。图13是沿着图7的C-C'线剖开的剖视图(第四实施例)。图14是示出图13的E部分以及轴承过滤器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线性压缩机120:气缸130:活塞1200:轴承流入流路1202:第一轴承流入流路(孔口)1204:第二轴承流入流路(袋或弯曲袋)1206:第三轴承流入流路(袋或线性袋)1208:过滤器设置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活塞,沿轴向进行往复运动;/n气缸,设置在所述活塞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以容纳所述活塞;以及/n轴承流入流路,贯通所述气缸而形成,以向所述活塞供给轴承制冷剂,/n所述轴承流入流路包括:/n第一轴承流入流路,从所述气缸的外周面沿半径方向向内延伸;以及/n第二轴承流入流路,从所述第一轴承流入流路延伸到所述气缸的内周面,/n所述第二轴承流入流路形成为在所述气缸的内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03 KR 10-2018-00772041.一种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活塞,沿轴向进行往复运动;
气缸,设置在所述活塞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以容纳所述活塞;以及
轴承流入流路,贯通所述气缸而形成,以向所述活塞供给轴承制冷剂,
所述轴承流入流路包括:
第一轴承流入流路,从所述气缸的外周面沿半径方向向内延伸;以及
第二轴承流入流路,从所述第一轴承流入流路延伸到所述气缸的内周面,
所述第二轴承流入流路形成为在所述气缸的内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承流入流路是沿半径方向延伸的流路,所述第二轴承流入流路是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流路,
所述第一轴承流入流路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轴承流入流路的横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承流入流路形成为限制所述轴承制冷剂的流动的孔口,
所述第二轴承流入流路形成为容纳经由所述第一轴承流入流路供给的轴承制冷剂的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轴承流入流路以所述第一轴承流入流路为中心向圆周方向两侧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宇宙金烔汉崔基喆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