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洞口声光渐变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降噪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洞口声光渐变结构。
技术介绍
城市快速路的修建,带来了通行的便利,拉近了远郊与中心区的距离,让城市整体融合发展成为可能,极大的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座座高架桥、下穿隧道也应运而生,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我们获得空前发展的同时,城市桥梁、隧道的噪音扰民问题也日渐突出。但是,目前城市隧道降噪仅考虑隧道封闭段内降噪,只是在隧道侧墙装饰吸声板,其降噪效果仅是对封闭段内部噪音有一定程度消减,由于隧道密不透风,隧道墙面及顶部又是坚硬的反射面,这些声音在内部经过混响,使隧道内声压级显著增强,进出口噪声更强烈,在隧道洞口外形成的喇叭口效应噪声严重超标,目前城市隧道噪声的投诉主要来源于此,目前尚不存在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隧道均存在从隧道口至隧道内部时光线变化问题,明暗急剧变化对视觉冲击严重,严重影响驾驶安全;因此目前隧道口处存在噪声大,容易影响周边住户,和光线急剧变化容易对驾驶者产生视觉冲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洞口声光渐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隧道口处且横跨在道路上的吸声构件(2),所述吸声构件(2)上设置有透光孔(3);从背离隧道洞口侧到隧道洞口侧所述透光孔(3)的面积逐渐变小。/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隧道洞口声光渐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隧道口处且横跨在道路上的吸声构件(2),所述吸声构件(2)上设置有透光孔(3);从背离隧道洞口侧到隧道洞口侧所述透光孔(3)的面积逐渐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洞口声光渐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隧道口处且横跨在道路上的骨架(1),所述吸声构件(2)设置于骨架(1)的顶部,所述吸声构件(2)包括横向吸声体(211)和纵向吸声体(212),所述横向吸声体(211)的长度方向沿着隧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纵向吸声体(212)的长度方向沿着进出隧道的方向设置;所述横向吸声体(211)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横向吸声体(211)沿着隧道的进出方向排布;所述纵向吸声体(212)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纵向吸声体(212)沿着隧道的宽度方向排布,所述透光孔(3)由横向吸声体(211)和纵向吸声体(212)围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洞口声光渐变结构,其特征在于:从背离隧道洞口侧到隧道洞口侧相邻所述横向吸声体(21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洞口声光渐变结构,其特征在于:从道路中间至道路两侧相邻纵向吸声体(212)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洞口声光渐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吸声体(212)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纵向吸声体(212)朝向路面的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90度。
技术研发人员:刘益,钟翔,唐云华,王成志,周小东,杨刚,王安琳,王旭东,赵庆,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