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装置、车厢盖及皮卡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8181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弹装置、车厢盖及皮卡车,回弹装置包括定轮组件、动轮组件和弹性元件。定轮组件内设有第一腔体,动轮组件内设有第二腔体。弹性元件包括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分别位于弹性元件的两端,第一弯折段钩设于第一腔体内,且与定轮组件连接;第二弯折段钩设于第二腔体内,且与动轮组件连接,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的变形度大于弹性元件的回弹值。相比于传统的回弹装置,取消了转轴,这样可以增加弹性元件伸入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深度,使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的变形度大于弹性元件的回弹值,从而提高弹性元件与定轮组件、动轮组件之间连接的牢固性,确保车厢盖的拉伸收缩功能,提高车厢盖的工作可靠性。

Rebound device, car cover and pickup tru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弹装置、车厢盖及皮卡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回弹装置、车厢盖及皮卡车。
技术介绍
传统的皮卡车上设有用于携带货物的车厢,车厢上盖设有车厢盖,以防止不良天气对皮卡车所运载的货物造成损坏。通常地,车厢盖和车厢之间设有回弹装置,通过回弹装置实现车厢的敞开和闭合。但是,传统的回弹装置经过长期的拉伸收缩,弹簧的铆压部位容易反弹复原,导致弹簧与转动组件松脱,使车厢盖的拉伸收缩功能失效,从而降低车厢盖的工作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回弹装置、车厢盖及皮卡车,确保车厢盖的拉伸收缩功能,提高车厢盖的工作可靠性。一种回弹装置,包括:定轮组件,所述定轮组件内设有第一腔体;动轮组件,所述动轮组件内设有第二腔体;弹性元件,包括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和所述第二弯折段分别位于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所述第一弯折段钩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定轮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弯折段钩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与所述动轮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二弯折段的变形度大于所述弹性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定轮组件,所述定轮组件内设有第一腔体;/n动轮组件,所述动轮组件内设有第二腔体;/n弹性元件,包括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和所述第二弯折段分别位于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所述第一弯折段钩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定轮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弯折段钩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与所述动轮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二弯折段的变形度大于所述弹性元件的回弹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轮组件,所述定轮组件内设有第一腔体;
动轮组件,所述动轮组件内设有第二腔体;
弹性元件,包括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和所述第二弯折段分别位于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所述第一弯折段钩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定轮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弯折段钩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与所述动轮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二弯折段的变形度大于所述弹性元件的回弹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弯折段从所述第一插孔插入并钩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弯折段从所述第二插孔插入并钩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段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弯段和第一直段,所述第一弯段铆压在所述定轮组件上,所述第一直段从所述第一插孔插设在所述第一腔体内;
所述第二弯折段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弯段和第二直段,所述第二弯段铆压在所述动轮组件上,所述第二直段从所述第二插孔插设在所述第二腔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段插入所述第一腔体的长度为5mm~1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炽能杨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锐创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