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8142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边坡的每层阶梯式面层的边缘围设有挡土墙,位于挡土墙内的阶梯式面层由下至上依次分布有卵石透水层、砂土过滤层和种植土层;在各阶梯式面层上均设置有卵石透水井,用以将所述种植土层中多余的水汇流至所述排水沟中;所述供水系统靠近所述排水沟的出口侧设置,用以将所述排水沟中的水输送至所述阶梯状边坡的顶层以给每层所述种植土层中的土壤供水。本发明专利技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防护体系,更好的实现了边坡上植被的生长以及对边坡的稳定,有效解决了生态环境较差的问题,同时更好的解决了由于裸露的边坡,长期受雨水等冲刷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和滑坡坍塌事故的难题。

A hard slope ecological greening system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工程及绿化工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近年来城市化建设加快,植被破坏现象较为严重,造成绿色面积明显减少,继而引起了人们对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重视。而新型的生态护坡已经开始大量推广使用。在水电、交通、市政、矿山工程中,由于施工开挖,形成大量裸露岩质坡面,一些坡面采用喷射混凝土、浆砌石等工程实施防护形成硬质坡面,这些岩质坡面、硬质坡面由于缺乏植被生长条件,生态环境较差,同时由于裸露的边坡,长期受雨水等冲刷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和滑坡坍塌事故,坡面景观效应需求长期以来未能得到良好的解决,因此需要对边坡进行修复及生态绿化。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硬质边坡坡面生态环境较差且坡面容易受到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包括:阶梯状边坡、位于所述边坡底部的排水沟及供水系统;其中,所述边坡的每层阶梯式面层的边缘围设有挡土墙,位于所述挡土墙内的阶梯式面层由下至上依次分布有卵石透水层、砂土过滤层和种植土层;在各所述阶梯式面层上均设置有卵石透水井,其中相邻的两个阶梯式面层中,位于上层的阶梯式面层中的卵石透水井位于该阶梯式面层的第一端,位于下层的阶梯式面层中的卵石透水井位于该阶梯式面层的第二端,用以将所述种植土层中多余的水汇流至所述排水沟中;所述供水系统靠近所述排水沟的出口侧设置,用以将所述排水沟中的水输送至所述阶梯状边坡的顶层以给每层所述种植土层中的土壤供水。进一步地,上述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中,位于每层所述阶梯式面层前侧的所述挡土墙中对应开设有与各所述卵石透水井连通的泄水孔。进一步地,上述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中,所述卵石透水层厚度为200-300mm。进一步地,上述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中,所述砂土过滤层的厚度为100-150mm。进一步地,上述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中,所述种植土层的厚度为400-450mm。进一步地,上述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中,所述排水沟与所述供水系统之间还设置有二级沉淀池。进一步地,上述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中,所述供水系统包括:供水池、水泵和供水控制箱;其中,所述供水池与所述排水沟的出口端连通,所述水泵置于所述供水池中,所述供水控制箱位于所述供水池外部,且与所述水泵连接,用以控制所述水泵将水通过供水管道输送至所述阶梯状边坡的顶层。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阶梯式边坡的坡面上设置挡土墙,并在挡土墙内由下至上依次分布有卵石透水层、砂土过滤层和种植土层,进一步的,在各阶梯式面层上均设置有卵石透水井,将每层多余水贯通汇流到底层的排水沟内,最后经供水系统输送至顶层的种植土层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防护体系,更好的实现了边坡上植被的生长以及对边坡的稳定,有效解决了生态环境较差的问题,同时更好的解决了由于裸露的边坡,长期受雨水等冲刷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和滑坡坍塌事故的难题。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边坡坡面清理后将其修整呈阶梯式;步骤2,在每层所述阶梯式的坡面上利用料石砌筑挡土墙;步骤3,在所述挡土墙内的阶梯式面层内由下至上依次铺设卵石透水层、砂土过滤层和种植土层,同时在各阶梯式面层上交错设置多个卵石透水井;步骤4,在所述边坡的底部开挖排水沟,并在所述排水沟的出口侧设置供水系统;步骤5,在所述种植土层上种植各种草籽、花卉或花灌木,并将营养剂、速凝剂、生根剂均匀混合喷射在各所述种植土层中,以利于植物的扎根。进一步的,上述施工方法中,所述料石的强度大于等于30MPa。本专利技术利用料石砌筑成阶梯式挡土墙,采用阶梯式绿化修复的方法,将硬质边坡绿化种植植物与传统植被生态修复技术相结合,能够更好的为边坡上植被的生长提供条件以及保证边坡的稳定,施工方便,结构稳定性好,抗冲刷能力强,有效解决了生态环境较差,同时更好的解决了由于裸露的边坡,长期受雨水等冲刷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和滑坡坍塌事故的难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图1和图2中的A-A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中卵石透水井平面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B-B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装置实施例: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包括:阶梯状边坡8、位于所述边坡8底部的排水沟1及供水系统2;其中,所述边坡8的每层阶梯式面层的边缘围设有挡土墙3,位于所述挡土墙3内的阶梯式面层由下至上依次分布有卵石透水层4、砂土过滤层5和种植土层6;在各所述阶梯式面层上均设置有卵石透水井7,其中相邻的两个阶梯式面层中,位于上层的阶梯式面层中的卵石透水井7位于该阶梯式面层的第一端,位于下层的阶梯式面层中的卵石透水井7位于该阶梯式面层的第二端,用以将所述种植土层6中多余的水汇流至所述排水沟中;所述供水系统2靠近所述排水沟1的出口侧设置,用以将所述排水沟1中的水输送至所述阶梯状边坡8的顶层以给每层所述种植土层6中的土壤供水。具体而言,边坡8的坡面呈阶梯状,在每个阶梯式面层的位于前侧及左右两侧的三条边处设置挡土墙3,以将每个阶梯式面层围设成一开口向上的方形区域,在该区域内从下往上依次填充有卵石透水层4、砂土过滤层5和种植土层6。同时,各阶梯式面层上的卵石透水井7彼此交错设置,即位于上层的阶梯式面层中的卵石透水井7位于该阶梯式面层的第一端,位于下层的阶梯式面层中的卵石透水井7位于该阶梯式面层的第二端,其中,相邻的上层阶梯式面层的第一端和下层阶梯式面层的第二端相对设置,以便于在每层种植土层的土壤中的水饱和时,通过每层卵石透水井7将每层多余水贯通汇流到底层排水沟1内。参阅图4,卵石透水井7设置在阶梯式面层其中一端的角落,卵石透水井7的两侧边恰好与阶梯式面层中该角落的两块挡土墙接触,卵石透水井7其他两侧边处也围设有挡土墙3,以保持卵石透水井7的成形。卵石透水井7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继续参阅图5,卵石透水井7中填充有卵石,其底部与卵石透水层4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阶梯状边坡、位于所述边坡底部的排水沟及供水系统;其中,/n所述边坡的每层阶梯式面层的边缘围设有挡土墙,位于所述挡土墙内的阶梯式面层由下至上依次分布有卵石透水层、砂土过滤层和种植土层;/n在各所述阶梯式面层上均设置有卵石透水井,其中相邻的两个阶梯式面层中,位于上层的阶梯式面层中的卵石透水井位于该阶梯式面层的第一端,位于下层的阶梯式面层中的卵石透水井位于该阶梯式面层的第二端,用以将所述种植土层中多余的水汇流至所述排水沟中;/n所述供水系统靠近所述排水沟的出口侧设置,用以将所述排水沟中的水输送至所述阶梯状边坡的顶层以给每层所述种植土层中的土壤供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阶梯状边坡、位于所述边坡底部的排水沟及供水系统;其中,
所述边坡的每层阶梯式面层的边缘围设有挡土墙,位于所述挡土墙内的阶梯式面层由下至上依次分布有卵石透水层、砂土过滤层和种植土层;
在各所述阶梯式面层上均设置有卵石透水井,其中相邻的两个阶梯式面层中,位于上层的阶梯式面层中的卵石透水井位于该阶梯式面层的第一端,位于下层的阶梯式面层中的卵石透水井位于该阶梯式面层的第二端,用以将所述种植土层中多余的水汇流至所述排水沟中;
所述供水系统靠近所述排水沟的出口侧设置,用以将所述排水沟中的水输送至所述阶梯状边坡的顶层以给每层所述种植土层中的土壤供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每层所述阶梯式面层前侧的所述挡土墙中对应开设有与各所述卵石透水井连通的泄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孔的孔径为100-1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卵石透水层厚度为200-3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边坡生态绿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土过滤层的厚度为100-1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边坡生态绿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军黄轶张帆赵海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