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用机翼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7705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用机翼防护结构,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装置不便于拆卸的问题;具体包括机体、机翼臂、机脚和机翼,所述机翼臂的侧面外壁卡接有安装块,且安装块的顶部外壁焊接有上圈,上圈的下方设置有下防撞机构,上圈的上方设置有上防撞机构,所述上防撞机构包括粘接于上圈顶部外壁的上网,所述上网的顶部外壁为弧形面结构,所述下防撞机构包括焊接于上圈底部外壁的侧网,且侧网的横截面为四分之三圆形结构,所述侧网的侧面内壁焊接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连接杆,且连接杆的顶部外壁焊接于上圈的底部外壁。本发明专利技术方便了使用,起到缓冲效果,提高了抗碰撞效果,防止树叶等杂物落在上网顶部而无法落下。

A wing protection structure for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用机翼防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用机翼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目前无人机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和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近年来,无人机以其简单的结构、方便的操控及较高的安全性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追捧,无人机在飞行的时候,螺旋桨叶触碰到其他物体后会造成螺旋桨叶受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无人机坠落损毁。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0722565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用机翼防护结构,其结构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的无人机本体上设置有四个连接杆;所述的每个连接杆的另一端的头部设置有一个电机;所述的电机的转子上设置有一个机翼。上述专利中的一种无人机用机翼防护结构存在以下不足:该无人机机翼防护机构在使用时是固定连接于无人机的机体上的,然而当地势较为空旷无需防护碰撞时,该结构则会增加无人机整体的负重,继而导致能耗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无人机用机翼防护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用机翼防护结构,包括机体、机翼臂、机脚和机翼,所述机翼臂的侧面外壁卡接有安装块,且安装块的顶部外壁焊接有上圈,上圈的下方设置有下防撞机构,上圈的上方设置有上防撞机构。优选地,所述上防撞机构包括粘接于上圈顶部外壁的上网。优选地,所述上网的顶部外壁为弧形面结构。优选地,所述下防撞机构包括焊接于上圈底部外壁的侧网,且侧网的横截面为四分之三圆形结构。优选地,所述侧网的侧面内壁焊接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连接杆,且连接杆的顶部外壁焊接于上圈的底部外壁,连接杆的底部外壁焊接有同一个底圈。优选地,所述上圈的侧面外壁焊接有两至三个均分布的连接块,且连接块的一侧外壁均设置有缓冲圈。优选地,所述连接块靠近缓冲圈一侧的侧面外壁开有弹片槽,且弹片槽的侧面内壁卡接有弹片,缓冲圈的一侧外壁焊接于弹片的一侧外壁。优选地,所述弹片槽的侧面内壁开有滑槽,且弹片的两端滑动连接于滑槽的侧面内壁。优选地,所述上圈的顶部外壁焊接有与上网相适配的上支撑架,且上支撑架的顶部内壁焊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底部外壁通过中粗连接有转块,转块的底部外壁开有与机翼相适配的凹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安装块,在上圈的底部一侧设置安装块,安装块能通过锁紧钉安装于机翼臂上,当障碍物较多时,能起到防护效果,当无人机使用地开阔时,可将安装块拆下,即可降低无人机的整体重量,降低能耗,方便了使用。2.通过设置缓冲圈,在上圈的侧面设置缓冲圈,缓冲圈和上圈之间设置弹片,当上圈碰到障碍物时,缓冲圈则会先与障碍物接触,弹片则会发生形变继而起到缓冲效果。3.通过设置上网,上网的顶部为弧形结构,继而能使得落在上网上的落叶等杂物从弧形面落下,防止树叶等杂物落在上网顶部而无法落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无人机用机翼防护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无人机用机翼防护结构的连接块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无人机用机翼防护结构的转块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体、2-机脚、3-支撑杆、4-转块、5-机翼、6-连接杆、7-底圈、8-侧网、9-缓冲圈、10-上网、11-安装块、12-机翼臂、13-上圈、14-锁紧钉、15-连接块、16-滑槽、17-弹片、18-凹槽、19-上支撑架、20-弹片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一种无人机用机翼防护结构,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机体1、机翼臂12、机脚2和机翼5,机翼臂12的侧面外壁卡接有安装块11,且安装块11的顶部外壁焊接有上圈13,上圈13的下方设置有下防撞机构,上圈13的上方设置有上防撞机构,上防撞机构包括粘接于上圈13顶部外壁的上网10,下防撞机构包括焊接于上圈13底部外壁的侧网8,且侧网8的横截面为四分之三圆形结构。为防止落叶等杂物落在上网10上而无法清除,上网10的顶部外壁为弧形面结构。为提高侧网8的连接强度,防止侧网8发生形变,侧网8的侧面内壁焊接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连接杆6,且连接杆6的顶部外壁焊接于上圈13的底部外壁,连接杆6的底部外壁焊接有同一个底圈7。为提高上网10的支撑强度,防止上网10下沉,上圈13的顶部外壁焊接有与上网10相适配的上支撑架19,且上支撑架19的顶部内壁焊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底部外壁通过中粗连接有转块4,转块4的底部外壁开有与机翼5相适配的凹槽18。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当无人机使用的地点障碍物较少,较为空旷时,将锁紧钉14松弛即可将安装块11取下,继而将安装块上的上网10、侧网8等零件从机体1上取下,继而能降低无人机整体的重量,继而减少无人机飞行时的能耗,当无人机使用的地点障碍物较多时,则不必将安装块11拆卸,侧网8和上网10则能起到防护作用,防止机翼5碰撞到障碍物,起到防护效果,支撑杆3能起到强化支撑效果,防止上网10下沉。实施例2:一种无人机用机翼防护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提高无人机的抗碰撞的效果;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以下改进:上圈13的侧面外壁焊接有两至三个均分布的连接块15,且连接块15的一侧外壁均设置有缓冲圈9,连接块15靠近缓冲圈9一侧的侧面外壁开有弹片槽20,且弹片槽20的侧面内壁卡接有弹片17,缓冲圈9的一侧外壁焊接于弹片17的一侧外壁,弹片槽20的侧面内壁开有滑槽16,且弹片17的两端滑动连接于滑槽16的侧面内壁。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与实施例1相比,当无人机碰到障碍物时,缓冲圈9则会先与障碍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用机翼防护结构,包括机体(1)、机翼臂(12)、机脚(2)和机翼(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臂(12)的侧面外壁卡接有安装块(11),且安装块(11)的顶部外壁焊接有上圈(13),上圈(13)的下方设置有下防撞机构,上圈(13)的上方设置有上防撞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用机翼防护结构,包括机体(1)、机翼臂(12)、机脚(2)和机翼(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臂(12)的侧面外壁卡接有安装块(11),且安装块(11)的顶部外壁焊接有上圈(13),上圈(13)的下方设置有下防撞机构,上圈(13)的上方设置有上防撞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用机翼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撞机构包括粘接于上圈(13)顶部外壁的上网(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用机翼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网(10)的顶部外壁为弧形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用机翼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防撞机构包括焊接于上圈(13)底部外壁的侧网(8),且侧网(8)的横截面为四分之三圆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用机翼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网(8)的侧面内壁焊接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连接杆(6),且连接杆(6)的顶部外壁焊接于上圈(13)的底部外壁,连接杆(6)的底部外壁焊接有同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李玉龙徐旺袁胜辰李彦霖李柏婵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捷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