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文耀专利>正文

一种轨道交通转向架制动模型实训考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7632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转向架制动模型实训考核装置,包括两个转向架车轴和两个转向架构架,两个转向架构架之间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设置有转向架车轴,转向架车轴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两个转向架构架的底部和顶部活动连接,两个转向架车轴之间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转向架构架副轴,两个转向架构架副轴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两个转向架构架的底部和顶部活动连接,转向架车轴的前壁靠近顶部和底部处分别活动连接有转向架轮对,水平方向上的两个转向架轮对相对的侧壁上活动连接有转向架制动装置,转向架制动装置与转向架轮对相远离的一侧与转向架构架副轴的侧壁活动连接,转向架轮对的前侧靠近顶部和底部处设置有钢轨。

A practical training and examination device for bogie braking model of rail trans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转向架制动模型实训考核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为一种轨道交通转向架制动模型实训考核装置。
技术介绍
转向架是轨道交通列车中核心设备之一,分为动力转向架和非动力转向架,其主要组成包括转向架和制动系统两部分,通过轴销安装于轨道交通列车底部,列车正常运行时4组轮对与钢轨咬合,通过滚动的方式带动列车前进或后退,当列车到站刹车时,则需通过转向架制动装置对转向架轴盘进行夹钳控制,通过施加制动摩擦力达到制动减速的效果。常规轨道交通现场用转向架制动系统全部采用特种钢材制作,制作困难且价格昂贵,并且总重量达到7吨,非常不便于搬运及检修维护工作的开展。转向架及制动作为轨道车辆核心设备,每天在高负荷下运行,安全性能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便于搬运和不便于检修维护等缺陷,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转向架制动模型实训考核装置。所述一种轨道交通转向架制动模型实训考核装置具有便于搬运和便于检修维护等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交通转向架制动模型实训考核装置,包括两个转向架车轴和两个转向架构架,两个所述转向架构架之间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设置有转向架车轴,所述转向架车轴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两个转向架构架的底部和顶部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向架车轴之间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转向架构架副轴,两个所述转向架构架副轴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两个转向架构架的底部和顶部活动连接,所述转向架车轴的前壁靠近顶部和底部处分别活动连接有转向架轮对,水平方向上的两个所述转向架轮对相对的侧壁上活动连接有转向架制动装置,所述转向架制动装置与转向架轮对相远离的一侧与转向架构架副轴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转向架轮对的前侧靠近顶部和底部处设置有钢轨。优选的,两个所述转向架构架位于转向架车轴的上方和下方,且两个所述转向架车轴以转向架构架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设置。优选的,两个所述转向架构架副轴位于两个转向架构架之间,且两个所述转向架构架副轴以转向架构架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转向架车轴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转向架构架的底部和顶部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向架构架副轴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转向架构架的底部和顶部活动连接。优选的,每对所述转向架轮对之间活动连接有转向架轮,且转向架轮的前侧与钢轨的后侧相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使用新型采用钢材及复合木塑材料焊接和铆接成为一体,钢轨与四组转向架轮对与钢轨咬合,整体对转向架构架及制动进行架空,转向架构架副轴和转向架构架及副轴采用钢骨架作为内、外支撑,内部填充木塑复合材料,提供对转向架构架制动模型的整体固定,构架从中心点起四端均呈对称状,本专利技术共设计转向架轮对和转向架制动装置模型四组,通过转向架车轴固定,同时可满足4名学员的实训及考核工作开展,转向架轮对为圆形,中空设计,外层采用冷轧钢板一次性成型,表面涂RAL7043油漆,轮对直径设计值860毫米<D<920毫米,轮对内侧距设计值为1353±3毫米,当测量数值超过设计值标准时,学员需对其进行模拟维修操作,转向架构架制动模型由轴箱定位装置固定于构架中,由踏面制动单元、闸瓦、闸片及制动管路组成,可通过空气制动及电子制动单元进行制动试压,达到对轮盘模拟制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中标号:1、转向架车轴;2、转向架构架副轴;3、转向架构架;4、转向架轮对;5、转向架制动装置;6、钢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轨道交通转向架制动模型实训考核装置,包括两个转向架车轴1和两个转向架构架3,两个转向架构架3之间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设置有转向架车轴1,转向架车轴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两个转向架构架3的底部和顶部活动连接,两个转向架车轴1之间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转向架构架副轴2,两个转向架构架副轴2位于两个转向架构架3之间,且两个转向架构架副轴2以转向架构架3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设置,转向架车轴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转向架构架3的底部和顶部活动连接,两个转向架构架副轴2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转向架构架3的底部和顶部活动连接,两个转向架构架副轴2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两个转向架构架3的底部和顶部活动连接,转向架车轴1的前壁靠近顶部和底部处分别活动连接有转向架轮对4,水平方向上的两个转向架轮对4相对的侧壁上活动连接有转向架制动装置5,转向架制动装置5与转向架轮对4相远离的一侧与转向架构架副轴2的侧壁活动连接,转向架轮对4的前侧靠近顶部和底部处设置有钢轨6,两个转向架构架3位于转向架车轴1的上方和下方,且两个转向架车轴1以转向架构架3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设置,每对转向架轮对4之间活动连接有转向架轮,且转向架轮的前侧与钢轨6的后侧相接触。工作原理:本技术采用钢材及复合木塑材料焊接和铆接成为一体,钢轨6与四组转向架轮对4与钢轨6咬合,整体对转向架构架3及制动进行架空,转向架构架副轴2和转向架构架3及副轴采用钢骨架作为内、外支撑,内部填充木塑复合材料,提供对转向架构架3制动模型的整体固定,构架从中心点起四端均呈对称状,本专利技术共设计转向架轮对4和转向架制动装置5模型四组,通过转向架车轴1固定,同时可满足4名学员的实训及考核工作开展,转向架轮对4为圆形,中空设计,外层采用冷轧钢板一次性成型,表面涂RAL7043油漆,轮对直径设计值860毫米<D<920毫米,轮对内侧距设计值为1353±3毫米,当测量数值超过设计值标准时,学员需对其进行模拟维修操作,转向架构架3制动模型由轴箱定位装置固定于构架中,由踏面制动单元、闸瓦、闸片及制动管路组成,可通过空气制动及电子制动单元进行制动试压,达到对轮盘模拟制动的效果,本技术装置通过对转向架制动部件的合理材料设计及结构设计,大大的降低了轨道交通转向架制动的整体重量和造价,非常便于轨道交通列车检修人员的维检修实训和考核。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转向架制动模型实训考核装置,包括两个转向架车轴(1)和两个转向架构架(3),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向架构架(3)之间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设置有转向架车轴(1),所述转向架车轴(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两个转向架构架(3)的底部和顶部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向架车轴(1)之间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转向架构架副轴(2),两个所述转向架构架副轴(2)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两个转向架构架(3)的底部和顶部活动连接,所述转向架车轴(1)的前壁靠近顶部和底部处分别活动连接有转向架轮对(4),水平方向上的两个所述转向架轮对(4)相对的侧壁上活动连接有转向架制动装置(5),所述转向架制动装置(5)与转向架轮对(4)相远离的一侧与转向架构架副轴(2)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转向架轮对(4)的前侧靠近顶部和底部处设置有钢轨(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转向架制动模型实训考核装置,包括两个转向架车轴(1)和两个转向架构架(3),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向架构架(3)之间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设置有转向架车轴(1),所述转向架车轴(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两个转向架构架(3)的底部和顶部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向架车轴(1)之间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转向架构架副轴(2),两个所述转向架构架副轴(2)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两个转向架构架(3)的底部和顶部活动连接,所述转向架车轴(1)的前壁靠近顶部和底部处分别活动连接有转向架轮对(4),水平方向上的两个所述转向架轮对(4)相对的侧壁上活动连接有转向架制动装置(5),所述转向架制动装置(5)与转向架轮对(4)相远离的一侧与转向架构架副轴(2)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转向架轮对(4)的前侧靠近顶部和底部处设置有钢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转向架制动模型实训考核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向架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耀
申请(专利权)人:李文耀北京京投轨科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