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制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7479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制场结构,包括有预制生产车间、混凝土拌合站、养护存放区、智能调度控制中心以及水电气路,水电气路分布于预制生产车间、混凝土拌合站和养护存放区,预制生产车间、混凝土拌合站和养护存放区内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均与智能调度控制中心连接,混凝土拌合站通过多个混凝土上料轨道将混凝土运输至对应的生产预制区,预制生产车间生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通过转运设备运输至养护存放区进行养护和临时存放,预制生产车间包括有相互平行布置的钢筋加工区、生产养护预制区和托盘转运生产预制区。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制化的智能化控制且各部分实现智能转运,大大加快了预制效率,钢筋混凝土构件在预制过程中不易损坏。

A Prefabrication Yard structur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制场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筋混凝土构件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制场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制场结构是搭设简易的彩钢瓦大棚,钢筋加工采用半自动设备进行制作,人工或者叉车运至生产区,预制生产采用塑料模具+振动台振捣成型,人工配备叉车倒运,预制完成的构件随地存放,人工洒水养护,人工脱模,得到所需要的混凝土构件成品。由于构件种类多、数量大,生产过程中模具投入量巨大、运输及倒运量频繁,存放占用大量场地,预制生产及存放出厂组织较为繁杂;采用人工及叉车倒运构件,施工质量不宜控制,过程损坏率较高;采用简易彩钢瓦大棚,场地规划局限性大,作业标准不高,各项工序衔接较为分散,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生产效率较地;存放场地占用大,构件分散存放,大大增加了人员投入和提升成品构件保护难度,生产组织较为繁杂,并且增加安全隐患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制场结构,采用整体布局,包括有预制生产车间、混凝土拌合站、养护存放区、智能调度控制中心以及水电气路,智能化控制且各部分实现智能转运,大大加快了预制效率,且钢筋混凝土构件在预制过程中不易损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制场结构,包括有预制生产车间、混凝土拌合站、养护存放区、智能调度控制中心以及水电气路,所述的水电气路分布于预制生产车间、混凝土拌合站和养护存放区,所述的预制生产车间、混凝土拌合站和养护存放区内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均与智能调度控制中心连接,所述的混凝土拌合站通过多个混凝土上料轨道将混凝土运输至对应的生产预制区,所述的预制生产车间生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通过转运设备运输至养护存放区进行养护和临时存放;所述的预制生产车间包括有相互平行布置的钢筋加工区和多个生产预制区;所述的钢筋加工区包括有原材料存放区,钢筋下料制作区,半成品存放区,以及布设于原材料存放区、钢筋下料制作区和半成品存放区之间的运输通道;所述的多个生产预制区包括有生产养护预制区和托盘转运生产预制区;所述的生产养护预制区包括有偶数个生产输送轨道、多个模板回转轨道和多个振动工位,偶数个生产输送轨道和多个模板回转轨道相互平行,多个模板回转轨道的前端部均为灌装工位,灌装工位的正上方为对应的混凝土上料轨道,混凝土上料轨道上混凝土灌装下料斗的出料口朝向模板回转轨道的灌装工位,每两个生产输送轨道、一个模板回转轨道和一个振动工位为一组,每个模板回转轨道设置于对应的两个生产输送轨道之间,一个振动工位分别位于对应的模板回转轨道的前端即灌装工位的侧部,一个振动工位分别与对应的两个生产输送轨道之间均设置有模板转运小车,所述的每个生产输送轨道从前端至后端顺次设置有开模工位、脱模工位、钢筋混凝土构件出料工位和模板清理组装工位,一个模板回转轨道的后端分别与对应的两个生产输送轨道的后端之间均设置有模板转运小车;所述的托盘转运生产预制区包括有模板回转轨道、模板转运轨道、翻转脱模吊具、托盘转运轨道、托盘回转轨道、养护工位和出料轨道,所述的模板回转轨道为U形轨道,其一端部为灌装工位且灌装振动工位的正上方为对应的混凝土上料轨道,混凝土上料轨道上混凝土灌装下料斗的出料口朝向灌装振动工位,模板回转轨道的另一端为模具回流工位且模具回流工位处设置有翻转脱模吊具,所述的模板回转轨道的灌装工位和模具回流工位之间设置有模板转运轨道,所述的托盘转运轨道的前端邻近于模具回流工位使得翻转脱模吊具翻转后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翻转至托盘转运轨道前端上的托盘上,托盘转运轨道的后端邻近于养护工位,养护工位处设置有空中吊装桁架,空中吊装桁架上的吊具将托盘转运轨道上带有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托盘摆置于养护工位进行养护,所述的出料轨道位于养护工位的出料口处,养护工位的出料口和出料轨道之间设置有出料转运小车,出料轨道的一端为钢筋混凝土构件出料工位、另一端为托盘上料工位,出料轨道的托盘上料工位朝向托盘回转轨道的上料端,托盘回转轨道的下料端邻近于托盘转运轨道的前端,托盘回转轨道的下料端和托盘转运轨道的前端之间设置有托盘转运小车。所述的混凝土拌合站包括有搅拌楼、料仓及大棚、以及储料罐;所述的搅拌楼内设置搅拌机进行混凝土材料的搅拌,搅拌楼的生产能力大于预制生产车间混凝土的用量;所述的料仓为全封闭或者半封闭用于存储砂石料的大棚;所述的储料罐包括有多个,分别用于存储水泥、粉煤灰和外加剂;所述的多个混凝土上料轨道的进料端均设置于搅拌楼下料口的正下方。所述的托盘转运生产预制区的养护工位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构件存放台座,空中吊装桁架上的吊具将托盘转运轨道上带有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托盘摆置于钢筋混凝土构件存放台座上进行养护。所述的生产养护预制区内设置有单独的养护室,养护室内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构件存放台座。所述的养护存放区包括有多个混凝土条形基础式的存放台座,多个存放台座相互平行,且相邻的存放台座之间设置有运储道路,运储道路上布置有磁导航和地标卡,自动运储设备或者叉车将钢筋混凝土构件或者托盘上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运送至存放台座处,智能调度控制中心按照磁导航和地标卡控制自动运储设备或者叉车进行精确定位并将钢筋混凝土构件置于存放台座处,并对养护龄期内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自动喷淋养护,待养护龄期达到设计规范后成品出场。所述的预制生产车间、混凝土拌合站、养护存放区均设置有移动终端和网络通讯站,所述的预制生产车间、混凝土拌合站、养护存放区内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均与对应的移动终端和网络通讯站连接,所述的预制生产车间、混凝土拌合站、养护存放区的移动终端和网络通讯站均与智能调度控制中心连接实现远程监控。所述的水电气路包括有供电设备和供电管路、供水设备和供水管路、供气设备和供气管路,所述的供电设备、供水设备和供气设备均与智能调度控制中心连接实现远程监控。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了预制场生产结构合理化、经济化、标准化的需求,提升钢筋混凝土构件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实现了一体化生产、养护、运储系统,有效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消耗;自动化、机械化的作业方式,保证预制场生产组织合理、规划有序,节约场地占有率,提高了工序效率,节约了人工和资源消耗;采用智能调度控制中心实现工厂化、信息化的生产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生产效率和施工质量,能有效降低人工及劳务投入,节约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分布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生产养护预制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托盘转运生产预制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养护存放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见图1-图4,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制场结构,包括有预制生产车间1、混凝土拌合站2、养护存放区3、智能调度控制中心4以及水电气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制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预制生产车间、混凝土拌合站、养护存放区、智能调度控制中心以及水电气路,所述的水电气路分布于预制生产车间、混凝土拌合站和养护存放区,所述的预制生产车间、混凝土拌合站和养护存放区内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均与智能调度控制中心连接,所述的混凝土拌合站通过多个混凝土上料轨道将混凝土运输至对应的生产预制区,所述的预制生产车间生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通过转运设备运输至养护存放区进行养护和临时存放;/n所述的预制生产车间包括有相互平行布置的钢筋加工区和多个生产预制区;所述的钢筋加工区包括有原材料存放区,钢筋下料制作区,半成品存放区,以及布设于原材料存放区、钢筋下料制作区和半成品存放区之间的运输通道;所述的多个生产预制区包括有生产养护预制区和托盘转运生产预制区;/n所述的生产养护预制区包括有偶数个生产输送轨道、多个模板回转轨道和多个振动工位,偶数个生产输送轨道和多个模板回转轨道相互平行,多个模板回转轨道的前端部均为灌装工位,灌装工位的正上方为对应的混凝土上料轨道,混凝土上料轨道上混凝土灌装下料斗的出料口朝向模板回转轨道的灌装工位,每两个生产输送轨道、一个模板回转轨道和一个振动工位为一组,每个模板回转轨道设置于对应的两个生产输送轨道之间,一个振动工位分别位于对应的模板回转轨道的前端即灌装工位的侧部, 一个振动工位分别与对应的两个生产输送轨道之间均设置有模板转运小车,所述的每个生产输送轨道从前端至后端顺次设置有开模工位、脱模工位、钢筋混凝土构件出料工位和模板清理组装工位,一个模板回转轨道的后端分别与对应的两个生产输送轨道的后端之间均设置有模板转运小车;/n所述的托盘转运生产预制区包括有模板回转轨道、模板转运轨道、翻转脱模吊具、托盘转运轨道、托盘回转轨道、养护工位和出料轨道,所述的模板回转轨道为U形轨道,其一端部为灌装工位且灌装振动工位的正上方为对应的混凝土上料轨道,混凝土上料轨道上混凝土灌装下料斗的出料口朝向灌装振动工位,模板回转轨道的另一端为模具回流工位且模具回流工位处设置有翻转脱模吊具,所述的模板回转轨道的灌装工位和模具回流工位之间设置有模板转运轨道,所述的托盘转运轨道的前端邻近于模具回流工位使得翻转脱模吊具翻转后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翻转至托盘转运轨道前端上的托盘上,托盘转运轨道的后端邻近于养护工位,养护工位处设置有空中吊装桁架,空中吊装桁架上的吊具将托盘转运轨道上带有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托盘摆置于养护工位进行养护,所述的出料轨道位于养护工位的出料口处,养护工位的出料口和出料轨道之间设置有出料转运小车,出料轨道的一端为钢筋混凝土构件出料工位、另一端为托盘上料工位,出料轨道的托盘上料工位朝向托盘回转轨道的上料端,托盘回转轨道的下料端邻近于托盘转运轨道的前端,托盘回转轨道的下料端和托盘转运轨道的前端之间设置有托盘转运小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制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预制生产车间、混凝土拌合站、养护存放区、智能调度控制中心以及水电气路,所述的水电气路分布于预制生产车间、混凝土拌合站和养护存放区,所述的预制生产车间、混凝土拌合站和养护存放区内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均与智能调度控制中心连接,所述的混凝土拌合站通过多个混凝土上料轨道将混凝土运输至对应的生产预制区,所述的预制生产车间生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通过转运设备运输至养护存放区进行养护和临时存放;
所述的预制生产车间包括有相互平行布置的钢筋加工区和多个生产预制区;所述的钢筋加工区包括有原材料存放区,钢筋下料制作区,半成品存放区,以及布设于原材料存放区、钢筋下料制作区和半成品存放区之间的运输通道;所述的多个生产预制区包括有生产养护预制区和托盘转运生产预制区;
所述的生产养护预制区包括有偶数个生产输送轨道、多个模板回转轨道和多个振动工位,偶数个生产输送轨道和多个模板回转轨道相互平行,多个模板回转轨道的前端部均为灌装工位,灌装工位的正上方为对应的混凝土上料轨道,混凝土上料轨道上混凝土灌装下料斗的出料口朝向模板回转轨道的灌装工位,每两个生产输送轨道、一个模板回转轨道和一个振动工位为一组,每个模板回转轨道设置于对应的两个生产输送轨道之间,一个振动工位分别位于对应的模板回转轨道的前端即灌装工位的侧部,一个振动工位分别与对应的两个生产输送轨道之间均设置有模板转运小车,所述的每个生产输送轨道从前端至后端顺次设置有开模工位、脱模工位、钢筋混凝土构件出料工位和模板清理组装工位,一个模板回转轨道的后端分别与对应的两个生产输送轨道的后端之间均设置有模板转运小车;
所述的托盘转运生产预制区包括有模板回转轨道、模板转运轨道、翻转脱模吊具、托盘转运轨道、托盘回转轨道、养护工位和出料轨道,所述的模板回转轨道为U形轨道,其一端部为灌装工位且灌装振动工位的正上方为对应的混凝土上料轨道,混凝土上料轨道上混凝土灌装下料斗的出料口朝向灌装振动工位,模板回转轨道的另一端为模具回流工位且模具回流工位处设置有翻转脱模吊具,所述的模板回转轨道的灌装工位和模具回流工位之间设置有模板转运轨道,所述的托盘转运轨道的前端邻近于模具回流工位使得翻转脱模吊具翻转后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翻转至托盘转运轨道前端上的托盘上,托盘转运轨道的后端邻近于养护工位,养护工位处设置有空中吊装桁架,空中吊装桁架上的吊具将托盘转运轨道上带有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托盘摆置于养护工位进行养护,所述的出料轨道位于养护工位的出料口处,养护工位的出料口和出料轨道之间设置有出料转运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曦陈平张赫黄景新罗支贵郎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