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液下泵转子轴向可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7044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式液下泵转子轴向可调节结构,包括泵体、泵轴、叶轮、下口环、后口环和轴承箱体组件;所述的下口环设置在所述的泵体的内壁与所述的叶轮的前端部连接部位;所述的后口环设置在所述的泵体的内壁与所述的叶轮的后端部连接部位;所述的轴承箱体组件设置在所述的泵轴上;所述的轴承箱体组件包括轴套、轴承、轴承锁紧螺母、轴承主体、注油口、轴承压盖和转子调节套;所述的轴套套设在所述的泵轴上;所述的轴承设置在所述的轴套与轴承主体之间;所述的注油口设置在轴承主体上;所述的转子调节套连接所述的轴承压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用于立式液下泵的转子轴向调节,结构科学合理,转子调整方便,轴承润滑充分,使用寿命长。

Axial adjustable structure of rotor of vertical submerged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液下泵转子轴向可调节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子轴向可调节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立式液下泵转子轴向可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液下泵的立式电动机以螺栓固紧电机座上,并通过弹性联轴器与泵直接传动、泵体、中间接管、泵架、出液管、管法兰,以螺栓联接构成一体,固定在底板上,泵的整体通过底板安装在容器上,泵的轴向力与径向力,均由轴承盒内所装单向推力球轴承,单列向心球轴承,以及滑动导轴所承受为保证泵安全正常运转,轴承以黄油润滑之,导轴承同所输送的液体润滑。液下泵具有工作部分淹没在液体内,轴封无泄漏现象,且占地面积小,使用可靠,维修方便,耐腐蚀性能强等特点,广泛适用于化工、制药、造纸、石油等工业部门。目前,立式液下泵的转子部件一般为轴向不可调节结构,即整个转子(轴、叶轮)轴向的距离均不可调节,叶轮与前后密封环的间隙余量为3mm,如果轴向偏差≥3mm就会造成叶轮与密封环之间的磨损,引起泵的振动大、噪声大、也可能会转子抱死,造成泵的损坏,另外由于累计的误差使转子不占中,也会造成叶轮与泵体的水力中心不对中,会影响泵的性能;对所有的铸件、加工件要求的轴向尺寸比较严格,不能有偏差,但是对于液下深度4-6米深的泵,很难做到较小的累计误差,一旦超差,由于转子系统无法调节占中,就需要测量尺寸修改叶轮轮毂尺寸或通过增加减少密封垫的厚度来使叶轮占中,这样就造成了每台泵的零件尺寸和配件均不一致,无法做到互换,增加了使用成本;轴承采用角接触的背对背轴承安装方式,由于轴承较长轴承的支撑点较短不利于转子稳定,另外该泵为油脂润滑,注油口设置在轴承压盖上,这样加注润滑油的时候下面的轴承得到的油脂过少,会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科学合理、转子调整方便、轴承润滑充分、使用寿命长的立式液下泵转子轴向可调节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立式液下泵转子轴向可调节结构,包括泵体、泵轴、叶轮、下口环、后口环和轴承箱体组件;所述的泵轴设置在所述的泵体的内部中心;所述的叶轮设置在所述的泵轴的头部;所述的下口环设置在所述的泵体的内壁与所述的叶轮的前端部连接部位;所述的后口环设置在所述的泵体的内壁与所述的叶轮的后端部连接部位;所述的轴承箱体组件设置在所述的泵轴上,轴承箱体组件位于泵轴的后端。如上所述的一种立式液下泵转子轴向可调节结构,所述的轴承箱体组件包括轴套、轴承、轴承锁紧螺母、轴承主体、注油口、轴承压盖和转子调节套;所述的轴套套设在所述的泵轴上;所述的轴承设置在所述的轴套与轴承主体之间,轴承设有轴承锁紧螺母;所述的注油口设置在轴承主体上;所述的轴承压盖固定连接所述的轴承主体;所述的转子调节套连接所述的轴承压盖,便于把传统的液下泵的转子部件设计成转子可以轴向调节结构,这样就可以再装配的时候根据实际的累计误差对转子进行轴向距离的调节,使叶轮的中心与泵体的中心重合,转子调整方便,性能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如上所述的一种立式液下泵转子轴向可调节结构,所述的轴承设有2个,2个轴承之间设有隔套,所述的注油口连接所述的隔套,便于适当增加轴承的支撑距离,改变注油口的位置,使2个轴承都能有效地接触到润滑油脂,轴承润滑更充分,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如上所述的一种立式液下泵转子轴向可调节结构,所述的转子调节套设有调节螺栓,转子调节套通过所述的调节螺栓连接所述的轴套,调节螺栓与泵轴呈平行设置,便于通过调节螺栓调整转子调节套的位置,从而对转子进行轴向距离的调节,使叶轮的中心与泵体的中心重合,操作方便快捷,调整位置准确,性能更可靠。如上所述的一种立式液下泵转子轴向可调节结构,所述的转子调节套设有调节套锁紧螺母,所述的调节套锁紧螺母设有止动垫,便于锁紧转子调节套和轴套并防松,操作更方便快捷,调整位置更准确,锁紧效果更好,性能更安全可靠。作为立式液下泵转子轴向可调节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轴套上设置螺栓孔,所述的螺栓孔内部设置内螺纹,所述的轴套通过内螺纹与所述的调节螺栓螺纹连接,便于调整位置更方便,更准确,连接更坚固稳定,强度更高。作为立式液下泵转子轴向可调节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调节螺栓为高强度合金钢材质,便于强度更高,更坚固耐用,使用寿命更长,更安全可靠。作为立式液下泵转子轴向可调节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轴套上设置刻度线,所述的刻度线设置在转子调节套与轴套的连接部位,便于调整位置精度更高,更省时省力。作为立式液下泵转子轴向可调节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注油口与轴承主体的连接部位设置密封圈,便于密封性能更好,更安全可靠。作为立式液下泵转子轴向可调节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隔套为耐磨耐腐蚀金属材质,便于更坚固耐用,使用寿命更长,更安全可靠。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泵轴设置在泵体的内部中心;叶轮设置在泵轴的头部;下口环设置在泵体的内壁与叶轮的前端部连接部位;后口环设置在泵体的内壁与叶轮的后端部连接部位;轴承箱体组件设置在泵轴上,轴承箱体组件位于泵轴的后端;轴承箱体组件包括轴套、轴承、轴承锁紧螺母、轴承主体、注油口、轴承压盖和转子调节套;轴套套设在泵轴上;轴承设置在轴套与轴承主体之间,轴承设有轴承锁紧螺母;注油口设置在轴承主体上;轴承压盖固定连接轴承主体;转子调节套连接轴承压盖;轴承设有2个,2个轴承之间设有隔套,注油口连接隔套;转子调节套设有调节螺栓,转子调节套通过调节螺栓连接轴套,调节螺栓与泵轴呈平行设置;转子调节套设有调节套锁紧螺母,调节套锁紧螺母设有止动垫,本技术能够用于立式液下泵的转子轴向调节,结构科学合理,转子调整方便,轴承润滑充分,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立式液下泵转子轴向可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立式液下泵转子轴向可调节结构的轴承箱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立式液下泵转子轴向可调节结构,包括泵体1、泵轴2、叶轮3、下口环4、后口环5和轴承箱体组件6;所述的泵轴2设置在所述的泵体1的内部中心;所述的叶轮3设置在所述的泵轴2的头部;所述的下口环4设置在所述的泵体1的内壁与所述的叶轮3的前端部连接部位;所述的后口环5设置在所述的泵体1的内壁与所述的叶轮3的后端部连接部位;所述的轴承箱体组件6设置在所述的泵轴2上,轴承箱体组件6位于泵轴2的后端。立式液下泵转子轴向可调节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轴承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液下泵转子轴向可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泵轴(2)、叶轮(3)、下口环(4)、后口环(5)和轴承箱体组件(6);所述的泵轴(2)设置在所述的泵体(1)的内部中心;所述的叶轮(3)设置在所述的泵轴(2)的头部;所述的下口环(4)设置在所述的泵体(1)的内壁与所述的叶轮(3)的前端部连接部位;所述的后口环(5)设置在所述的泵体(1)的内壁与所述的叶轮(3)的后端部连接部位;所述的轴承箱体组件(6)设置在所述的泵轴(2)上,轴承箱体组件(6)位于泵轴(2)的后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液下泵转子轴向可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泵轴(2)、叶轮(3)、下口环(4)、后口环(5)和轴承箱体组件(6);所述的泵轴(2)设置在所述的泵体(1)的内部中心;所述的叶轮(3)设置在所述的泵轴(2)的头部;所述的下口环(4)设置在所述的泵体(1)的内壁与所述的叶轮(3)的前端部连接部位;所述的后口环(5)设置在所述的泵体(1)的内壁与所述的叶轮(3)的后端部连接部位;所述的轴承箱体组件(6)设置在所述的泵轴(2)上,轴承箱体组件(6)位于泵轴(2)的后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液下泵转子轴向可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箱体组件(6)包括轴套(7)、轴承(8)、轴承锁紧螺母(9)、轴承主体(10)、注油口(11)、轴承压盖(12)和转子调节套(13);所述的轴套(7)套设在所述的泵轴(2)上;所述的轴承(8)设置在所述的轴套(7)与轴承主体(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永杰梁宇沫刘哲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凯泉石化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