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国强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紧急刹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6457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紧急刹车装置。包括左、右、前、后四个边框;前、后边框之间设有导向轴,导向轴上穿设一压杆,在压杆与后边框之间的导向轴上套设有第一弹簧,压杆垂直向后固连有连接杆,连接杆后端水平固连有第一刹车板,左、右边框的后端垂直向上固连有第二刹车板;前边框和压杆之间设有齿条,前边框开设一丝孔;第二刹车板的上端固连有第一多棱柱套筒及套设其外的第二多棱柱套筒,第二多棱柱套筒的顶部固连一滑块,滑块嵌设在一导轨内,该导轨固定在汽车车体底面上。驾驶人员只需手动向上提起T型筒,即可完成刹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紧急刹车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紧急刹车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出行中较为常见的交通工具,汽车刹车系统是汽车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件,主要的作用是对汽车进行减速,汽车的停止就是靠刹车来实现的。行车途中,最怕的就是刹车突然间失灵,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车毁人亡,不仅对车子本身造成的损伤比较大,对己方和他方的生命财产也造成重大的威胁。特别是货车,由于货车载重非常重,在下坡行驶时,刹车部件容易起热,很容易导致刹车失灵。所以亟待研发一种在汽车原有刹车系统突然失灵的状况下,仍然能够实现汽车紧急刹车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汽车紧急刹车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紧急刹车装置,包括前边框、后边框、左边框、右边框,前边框、后边框、左边框、右边框四者的高度相同,前边框和后边框的长度相同,左边框和右边框的长度相同,前边框和后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分别平行间隔设置,前边框垂直固定连接在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前端之间,后边框亦垂直固定连接在左边框和右边框之间但后边框与左边框/右边框的后端之间留有间距,前边框、后边框、左边框、右边框围合成一矩形框架;前边框和后边框之间水平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导向轴,所有导向轴上共同垂直穿设一压杆(压杆能够沿着导向轴前后移动),压杆位于矩形框架内,在压杆与后边框之间的导向轴上套设有第一弹簧,压杆垂直向后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连接杆,连接杆向后穿透后边框并伸出;连接杆后端水平固定连接有第一刹车板,并且第一刹车板的宽度<前边框/后边框的长度,第一刹车板的长度≥2倍汽车车轮的直径,第一刹车板的高度<左边框/右边框的高度,第一刹车板的底面与前边框/后边框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内;左边框的后端和右边框的后端共同垂直向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刹车板,第二刹车板的高度≥汽车车轮的直径,第二刹车板将第一刹车板分为前后两部分(因为第一刹车板的宽度<前边框/后边框的长度,故位于第二刹车板前边的第一刹车板内置于左边框、右边框之间),且第一刹车板位于第二刹车板前边的长度≥汽车车轮的直径;第一刹车板的上表面和第二刹车板的后表面均设有耐磨层;前边框和压杆之间设有锯齿朝下的齿条,齿条顶部与前边框顶部齐平,齿条的前端顶部与前边框顶部通过连接件铰接、另一端搭接在压杆上(即压杆位于其中一个锯齿内),所述齿条的锯齿齿形从前至后由一斜边和竖直边首尾交替连接组成(这样的齿形设计保证压杆只能沿齿条向后移动,不能向前移动);前边框位于中部至左端的位置开设有一丝孔;第二刹车板的上端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一多棱柱套筒,第一多棱柱套筒外同轴套设有第二多棱柱套筒(第一多棱柱套筒和第二多棱柱套筒的设计可以保证第一多棱柱套筒不会在第二多棱柱套筒内转动,从而避免带动下方第二刹车板及第一刹车板转动),第二多棱柱套筒的长度≥第一多棱柱套筒的长度,第一多棱柱套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第二多棱柱套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孔;第二多棱柱套筒的顶部固定连接一滑块,滑块滑动嵌设在一直线导轨内,直线导轨与滑块相适配,该直线导轨平行于汽车长度方向固定在汽车车体底表面上,且汽车车轮位于直线导轨的下方并且保证汽车车轮的前端切线与直线导轨的交点位于直线导轨的后半段之内(汽车车轮太靠前,影响第一刹车板的落下;汽车车轮太靠后,待滑块已经滑动到直线导轨的后端,汽车车轮还没碾压在第一刹车板上;两种情况都起不到刹车效果);直线导轨正前端的汽车车体底表面上竖直向下固定安装有限位柱,限位柱上开设有第三限位孔,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三限位孔的大小一致且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依次贯穿第三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一限位孔设有平头圆柱销,圆柱销的头部至限位柱之间的圆柱销本体上套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呈自然状态(即不被拉长,又不被压缩),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圆柱销的头部内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柱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汽车行驶时难免会产生晃动,此时若圆柱销从第一限位孔内有倾向向外伸出,第二弹簧就被拉长,在第二弹簧的弹力恢复作用下,圆柱销也会很快复位伸进第一限位孔,因此圆柱销不会因为汽车行使带来的晃动而从第一限位孔内脱落,导致第一多棱柱套筒从第二多棱柱套筒内伸出;汽车行驶带来的晃动力一般不会太大,只有在更大的外界作用力下,才能将圆柱销从第一限位孔内拔出,此时第一多棱柱套筒很快从第二多棱柱套筒内伸出,而后圆柱销又很快在第二弹簧的弹力恢复作用力下复位,重新伸进第二多棱柱套筒上的第二限位孔内;另外,限位柱的设计保证在汽车正常行驶,不需使用刹车装置时,由于圆柱销将第一多棱柱套筒和第二多棱柱套筒通过圆柱销与限位柱固定连接,限位柱又固定在汽车车底底表面上,从而将滑块始终固定在特定位置,不会沿着直线导轨前后移动),圆柱销的头部外侧连接一引线,引线连接至操作装置上,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的开设位置保证第一多棱柱套筒和第二多棱柱套筒通过圆柱销限位后第一刹车板位于汽车车轮上方,第一多棱柱套筒的长度保证第一多棱柱套筒从第二多棱柱套筒内伸出后能够将第一刹车板落在地面上;所述操作装置包括一T型柱及套设在圆柱体柱身外面的T型筒,T型筒内径与T型柱的外径相适配(保证T型筒可以沿着T型柱上下自由滑动),T型柱的底部固定安装在至汽车驾驶员与前挡风玻璃之间的中控台上,T型筒底部(内壁或外壁均可)与引线连接。为进一步缓冲汽车向前滑行的惯性作用力,优选第二刹车板上开设一长方形通孔,通孔的长度方向为左右向;通孔的左、右内壁上各自垂直转动连接一转轴,两转轴之间固定连接一转筒,转筒的水平中心轴线距离第一刹车板的高度=汽车车轮的半径,转筒内设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筒一端的内端壁上、另一端则固定在转筒另一端的内侧壁上。较好地,导向轴的数量为两个,连接杆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连接杆垂直固定连接在压杆的中间位置,另外两个连接杆分别垂直固定连接在压杆的左右端位置,两个导向轴则分别位于两个相邻连接杆之间。较好地,所述连接件为弹性材料材料制成的连接片,或者为合页。较好地,所述齿条为尼龙齿条,齿条锯齿的斜边和竖直边之间的夹角为30~60°。较好地,所述直线导轨为内置双轴心直线导轨。有益效果:在面对刹车突然间失灵的状况时,驾驶人员只需手动向上提起T型筒,即可带动引线将弹簧销从限位孔内拔出,整个刹车装置落下,完成刹车动作,避免发生事故。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图1的A-A剖视图(未示出第一弹簧);图3:图1的B-B剖视图;图4:操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前边框,2-后边框,3-左边框,4-右边框,5-导向轴,6-压杆,7-第一弹簧,8-连接杆,9-第一刹车板,10-第二刹车板,11-齿条,12-丝孔,13-通孔,14-转轴,15-转筒,16-第三弹簧,17-第一六棱柱套筒,18-第二六棱柱套筒,19-圆柱销,20-第二弹簧,21-T型柱,22-T型筒,23-滑块,24-内置双轴心直线导轨,25-限位柱。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紧急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边框、后边框、左边框、右边框,前边框、后边框、左边框、右边框四者的高度相同,前边框和后边框的长度相同,左边框和右边框的长度相同,前边框和后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分别平行间隔设置,前边框垂直固定连接在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前端之间,后边框亦垂直固定连接在左边框和右边框之间但后边框与左边框/右边框的后端之间留有间距,前边框、后边框、左边框、右边框围合成一矩形框架;/n前边框和后边框之间水平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导向轴,所有导向轴上共同垂直穿设一压杆,压杆位于矩形框架内,在压杆与后边框之间的导向轴上套设有第一弹簧,压杆垂直向后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连接杆,连接杆向后穿透后边框并伸出;/n连接杆后端水平固定连接有第一刹车板,并且第一刹车板的宽度<前边框/后边框的长度,第一刹车板的长度≥2倍汽车车轮的直径,第一刹车板的高度<左边框/右边框的高度,第一刹车板的底面与前边框/后边框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内;左边框的后端和右边框的后端共同垂直向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刹车板,第二刹车板的高度≥汽车车轮的直径,第二刹车板将第一刹车板分为前后两部分,且第一刹车板位于第二刹车板前边的长度≥汽车车轮的直径;第一刹车板的上表面和第二刹车板的后表面均设有耐磨层;/n前边框和压杆之间设有锯齿朝下的齿条,齿条顶部与前边框顶部齐平,齿条的前端顶部与前边框顶部通过连接件铰接、另一端搭接在压杆上,所述齿条的锯齿齿形从前至后由一斜边和竖直边首尾交替连接组成;前边框位于中部至左端的位置开设有一丝孔;/n第二刹车板的上端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一多棱柱套筒,第一多棱柱套筒外同轴套设有第二多棱柱套筒,第二多棱柱套筒的长度≥第一多棱柱套筒的长度,第一多棱柱套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第二多棱柱套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孔;第二多棱柱套筒的顶部固定连接一滑块,滑块滑动嵌设在一直线导轨内,直线导轨与滑块相适配,该直线导轨平行于汽车长度方向固定在汽车车体底表面上,且汽车车轮位于直线导轨的下方并且保证汽车车轮的前端切线与直线导轨的交点位于直线导轨的后半段之内;直线导轨正前端的汽车车体底表面上竖直向下固定安装有限位柱,限位柱上开设有第三限位孔,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三限位孔的大小一致且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依次贯穿第三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一限位孔设有平头圆柱销,圆柱销的头部至限位柱之间的圆柱销本体上套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呈自然状态,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圆柱销的头部内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柱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圆柱销的头部外侧连接一引线,引线连接至操作装置上,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的开设位置保证第一多棱柱套筒和第二多棱柱套筒通过圆柱销限位后第一刹车板位于汽车车轮上方,第一多棱柱套筒的长度保证第一多棱柱套筒从第二多棱柱套筒内伸出后能够将第一刹车板落在地面上;所述操作装置包括一T型柱及套设在圆柱体柱身外面的T型筒,T型筒内径与T型柱的外径相适配,T型柱的底部固定安装在至汽车驾驶员与前挡风玻璃之间的中控台上,T型筒底部与引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紧急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边框、后边框、左边框、右边框,前边框、后边框、左边框、右边框四者的高度相同,前边框和后边框的长度相同,左边框和右边框的长度相同,前边框和后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分别平行间隔设置,前边框垂直固定连接在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前端之间,后边框亦垂直固定连接在左边框和右边框之间但后边框与左边框/右边框的后端之间留有间距,前边框、后边框、左边框、右边框围合成一矩形框架;
前边框和后边框之间水平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导向轴,所有导向轴上共同垂直穿设一压杆,压杆位于矩形框架内,在压杆与后边框之间的导向轴上套设有第一弹簧,压杆垂直向后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连接杆,连接杆向后穿透后边框并伸出;
连接杆后端水平固定连接有第一刹车板,并且第一刹车板的宽度<前边框/后边框的长度,第一刹车板的长度≥2倍汽车车轮的直径,第一刹车板的高度<左边框/右边框的高度,第一刹车板的底面与前边框/后边框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内;左边框的后端和右边框的后端共同垂直向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刹车板,第二刹车板的高度≥汽车车轮的直径,第二刹车板将第一刹车板分为前后两部分,且第一刹车板位于第二刹车板前边的长度≥汽车车轮的直径;第一刹车板的上表面和第二刹车板的后表面均设有耐磨层;
前边框和压杆之间设有锯齿朝下的齿条,齿条顶部与前边框顶部齐平,齿条的前端顶部与前边框顶部通过连接件铰接、另一端搭接在压杆上,所述齿条的锯齿齿形从前至后由一斜边和竖直边首尾交替连接组成;前边框位于中部至左端的位置开设有一丝孔;
第二刹车板的上端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一多棱柱套筒,第一多棱柱套筒外同轴套设有第二多棱柱套筒,第二多棱柱套筒的长度≥第一多棱柱套筒的长度,第一多棱柱套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第二多棱柱套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孔;第二多棱柱套筒的顶部固定连接一滑块,滑块滑动嵌设在一直线导轨内,直线导轨与滑块相适配,该直线导轨平行于汽车长度方向固定在汽车车体底表面上,且汽车车轮位于直线导轨的下方并且保证汽车车轮的前端切线与直线导轨的交点位于直线导轨的后半段之内;直线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周国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