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编织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639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编织布,包括阻燃编织布层,所述阻燃编织布层外侧壁通过螺旋编织绳编织有热敏变色布层,所述热敏变色布层外侧壁固定安装有防水透明层,所述阻燃编织布层内端壁固定安装有鱼鳞布,所述鱼鳞布下端固定安装有静电消除球,所述静电消除球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导电丝,所述鱼鳞布下端面喷涂有第一环氧胶层,所述第一环氧胶层下端面胶粘有保温层,使得布体可以根据外界的温度变换改变颜色,根据颜色可以知道它的局部温度,提高布匹的功能性;可以提高布匹的保温性能;可以提高布体的抗拉性、防潮、防水和隔温性能;通过设有静电消除球和导电丝结构,可以对布体产生的静电进行消除。

A kind of composite woven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编织布
本技术涉及复合编织布
,具体为一种复合编织布。
技术介绍
复合布是随着无纺布初加工的工艺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转向无纺布的深加工,以尽可能使产品的附加值及企业的利润得以提升。复合布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复合布的性能也是比传统布料有了大大的改观,不仅是在材质和花样上,在实用性上也是比传统布料略显一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现代人对于健康越来越发的重视。目前的编织布在抗拉性和防水和静电消除性能效果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复合编织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编织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编织布,包括阻燃编织布层,所述阻燃编织布层外侧壁通过螺旋编织绳编织有热敏变色布层,所述热敏变色布层外侧壁固定安装有防水透明层,所述阻燃编织布层内端壁固定安装有鱼鳞布,所述鱼鳞布下端固定安装有静电消除球,所述静电消除球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导电丝,所述鱼鳞布下端面喷涂有第一环氧胶层,所述第一环氧胶层下端面胶粘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下端面胶粘有抗拉层,所述抗拉层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内层。优选的,所述防水透明层与热敏变色布层相对面之间通过第二环氧胶层呈网格状连接。优选的,所述阻燃编织布层与热敏变色布层、鱼鳞布之间通过螺旋编织绳进行连接。优选的,所述保温层上下两端壁均设有纱线包裹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复合编织布,通过设有阻燃编织布层和热敏变色布层结构,使得布体可以根据外界的温度变换改变颜色,根据颜色可以知道它的局部温度,提高布匹的功能性;通过设有鱼鳞布和保温层结构,可以提高布匹的保温性能;通过设有抗拉层、内层、第二环氧胶层和螺旋编织绳结构,可以提高布体的抗拉性、防潮、防水和隔温性能;通过设有静电消除球和导电丝结构,可以对布体产生的静电进行消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视图。图中:1阻燃编织布层、2热敏变色布层、3鱼鳞布、31静电消除球、32导电丝、4防水透明层、5第一环氧胶层、6抗拉层、7内层、8第二环氧胶层、9螺旋编织绳、10保温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编织布,包括阻燃编织布层1,所述阻燃编织布层1为无卤阻燃胶混合聚丙烯、丙乙纶扁丝编织布。无卤阻燃胶与阻燃编织布层1的配比为0.02:0.05。单位是毫米。阻燃编织布层1是基材。所述阻燃编织布层1外侧壁通过螺旋编织绳9编织有热敏变色布层2,所述热敏变色布层2为温度敏感织物Sway,热敏变色布层2通过螺旋状的螺旋编织绳9与阻燃编织布层1编织在一起,热敏变色布层2可以根据温度的不同改变形状。种织物是将热敏染料密封在直径3~4m的胶囊内,然后涂层在织物表面。这种玻璃基材的微胶囊内包含了三种主要成分:热敏变色性色素;与色素结合能显现另一种颜色的显色剂;在某一温度下能使相结合的色素和显色剂分离并能溶解色素或显色剂的醇类消色剂。调整3者组成比例就可以得到颜色随温度变化的微胶囊,而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它的基色有4种,但可以组合成64种不同的颜色,在温差超过5℃时发生颜色变化,温度变化范围是-40~85℃,针对不同的用途可以有不同的变色温度,通过温度的变化可以考出编织布的温度变化,当使用编织布塑形成储物袋时,可以直接根据热敏变色布层2的表面颜色判断存物所处环境的温度,提高储物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所述热敏变色布层2外侧壁固定安装有防水透明层4,所述防水透明层4为潍坊市汇泉塑胶蓬布厂HUIQUANPE布,通过防水透明层4对本体进行防水防晒,同时使得透过防水透明层4可以看到热敏变色布层2的表面。防水透明层4具有抗老化,防晒,防水的功能。所述防水透明层4与热敏变色布层2相对面之间通过第二环氧胶层8呈网格状连接。第二环氧胶层8喷涂在热敏变色布层2的表面,然后通过热敏变色布层2与防水透明层4的表面通过胶粘形成一定的空腔,具有一定的隔热效果。所述阻燃编织布层1内端壁固定安装有鱼鳞布3,阻燃编织布层1通过螺旋编织绳9对鱼鳞布3进行编织固定,所述阻燃编织布层1与热敏变色布层2、鱼鳞布3之间通过螺旋编织绳9进行连接。使得鱼鳞布3与阻燃编织布层1固定在一起。所述鱼鳞布3为renchterry鱼鳞布,鱼鳞布3具有较强的保温、隔热和抗拉性能,通过阻燃编织布层1提高整体的强度,使得阻燃编织布层1整体的强度。所述鱼鳞布3下端固定安装有静电消除球31,所述静电消除球31为不锈钢静电消除球31,静电消除球31与鱼鳞布3的厚度比为0.02:0.05。静电消除球31对导电丝32吸出的静电进行消除,防止布体的表面涂有静电,静电消除球31通过胶粘固定在鱼鳞布3的下端面。静电消除球31对导电丝32的静电进行静电消除。所述静电消除球31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导电丝32,所述导电丝32为导电金属线丝,导电丝32的厚度为0.01mm,通过导电丝32对内层7的下端面进行静电取出,防止内层7与其他物品摩擦产生静电。所述鱼鳞布3下端面喷涂有第一环氧胶层5,通过第一环氧胶层5使得静电消除球31和抗拉层6固定在鱼鳞布3的下端面。所述第一环氧胶层5下端面胶粘有保温层10,所述保温层10为海绵层,保温层10的厚度为0.01mm,通过保温层10提高保温性能。所述保温层10下端面胶粘有抗拉层6,所述保温层10上下两端壁均设有纱线包裹层,提高保温层10的强度。所述抗拉层6为0.02mm厚手撕不锈钢箔,通过抗拉层6增加整体的抗拉性和防潮防水性能。抗拉层6与内层7之间通过环氧胶固定在一起,胶层的厚度不高于0.02mm。所述抗拉层6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内层7。所述内层7为PUC内层7,内层7的厚度为0.03mm。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编织布,包括阻燃编织布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编织布层(1)外侧壁通过螺旋编织绳(9)编织有热敏变色布层(2),所述热敏变色布层(2)外侧壁固定安装有防水透明层(4),所述阻燃编织布层(1)内端壁固定安装有鱼鳞布(3),所述鱼鳞布(3)下端固定安装有静电消除球(31),所述静电消除球(31)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导电丝(32),所述鱼鳞布(3)下端面喷涂有第一环氧胶层(5),所述第一环氧胶层(5)下端面胶粘有保温层(10),所述保温层(10)下端面胶粘有抗拉层(6),所述抗拉层(6)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内层(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编织布,包括阻燃编织布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编织布层(1)外侧壁通过螺旋编织绳(9)编织有热敏变色布层(2),所述热敏变色布层(2)外侧壁固定安装有防水透明层(4),所述阻燃编织布层(1)内端壁固定安装有鱼鳞布(3),所述鱼鳞布(3)下端固定安装有静电消除球(31),所述静电消除球(31)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导电丝(32),所述鱼鳞布(3)下端面喷涂有第一环氧胶层(5),所述第一环氧胶层(5)下端面胶粘有保温层(10),所述保温层(10)下端面胶粘有抗拉层(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擘
申请(专利权)人:中昌天津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