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型高弹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3885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气型高弹针织面料,包括针织面料主体和第二弹性层,所述针织面料主体的内部中间设置有针织层,且针织层的上侧粘接有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透气层,且第一透气层的上方粘连有聚酯纤维层,所述第二弹性层粘连于针织层的下方,且第二弹性层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透气层,所述第二透气层的下方粘接有吸汗层,且第二透气层的内部纺织有透气网布层。该透气型高弹针织面料设置有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可以增强针织面料主体的弹性,并且尼龙层较轻耐压还具有伸缩性,棉纶纤维和氨纶纤维之间通过针织构成一体化结构使得棉纶纤维和氨纶纤维之间存在一定的压缩余地,因此具有一定的回弹性和伸展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气型高弹针织面料
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
,具体为一种透气型高弹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针织面料即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因针织面料柔软舒适性佳,因此被广泛应用在服装、家纺等领域中,且深受人们喜爱。而现有的针织面料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弹性回复性较差,若在长期拉伸的环境下使用,容易变形;第二:部分弹性面料缺乏相应的透气结构,因此透气性欠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透气型高弹针织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透气型高弹针织面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气型高弹针织面料,包括针织面料主体和第二弹性层,所述针织面料主体的内部中间设置有针织层,且针织层的上侧粘接有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透气层,且第一透气层的上方粘连有聚酯纤维层,所述第二弹性层粘连于针织层的下方,且第二弹性层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透气层,所述第二透气层的下方粘接有吸汗层,且第二透气层的内部纺织有透气网布层。优选的,所述针织层包括有棉纶纤维和氨纶纤维,且棉纶纤维的两侧针织有氨纶纤维。优选的,所述棉纶纤维的外侧面与氨纶纤维的外侧面之间紧密贴合,且棉纶纤维和氨纶纤维之间通过针织构成一体化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层包括有尼龙层、内隔层、弹性气腔和连接槽,所述尼龙层设置于第一弹性层的内部上下两侧,且尼龙层的内侧设置有内隔层,所述内隔层的内部固定有弹性气腔,且弹性气腔之间连接有连接槽。优选的,所述尼龙层设置有两层,且尼龙层之间关于内隔层的横向中心线呈对称状分布,并且尼龙层之间相互平行。优选的,所述弹性气腔等距分布于内隔层的内部,且弹性气腔之间通过连接槽构成连通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气层和第二透气层之间关于针织层的中心线相对称,且第二透气层内部的透气网布层由透气纱线纺织成网格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透气型高弹针织面料设置有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可以增强针织面料主体的弹性,并且尼龙层较轻耐压还具有伸缩性,棉纶纤维的外侧面与氨纶纤维的外侧面之间紧密贴合使得两者的针织结构较为紧密,棉纶纤维和氨纶纤维之间通过针织构成一体化结构使得棉纶纤维和氨纶纤维之间存在一定的压缩空间,因此使面料具有一定的回弹性和伸展性;弹性气腔等距分布于内隔层的内部使得弹性气腔内部的气体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弹性气腔之间通过连接槽构成连通结构使得布料弹性弯折时弹性气腔内部的气体可以通过连接槽流动,为弹性气腔的形变提供缓冲空间,并且弹性气腔内部的气体可以在气压的作用下及时回流,使得面料不易变形,而弹性气腔为弹性材质同样具有一定的伸缩性;第一透气层和第二透气层的双层透气层的设置可以起到有效的透气作用,并且透气网布层由透气纱线纺织成网格状结构能够有效的增大透气面积,聚酯纤维层弹性较好且不易软,可以增强纤维织物的使用寿命,吸汗层可以贴合皮肤,起到吸汗的作用,从而保持皮肤干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透气层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弹性层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针织面料主体;2、针织层;201、棉纶纤维;202、氨纶纤维;3、第一弹性层;301、尼龙层;302、内隔层;303、弹性气腔;304、连接槽;4、第一透气层;5、聚酯纤维层;6、第二弹性层;7、第二透气层;8、吸汗层;9、透气网布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透气型高弹针织面料,包括针织面料主体1、针织层2、棉纶纤维201、氨纶纤维202、第一弹性层3、尼龙层301、内隔层302、弹性气腔303、连接槽304、第一透气层4、聚酯纤维层5、第二弹性层6、第二透气层7、吸汗层8、透气网布层9,针织面料主体1的内部中间设置有针织层2,且针织层2的上侧粘接有第一弹性层3,针织层2包括有棉纶纤维201和氨纶纤维202,且棉纶纤维201的两侧针织有氨纶纤维202,棉纶纤维201的外侧面与氨纶纤维202的外侧面之间紧密贴合,且棉纶纤维201和氨纶纤维202之间通过针织构成一体化结构,棉纶纤维201的外侧面与氨纶纤维202的外侧面之间紧密贴合使得两者的针织结构较为紧密,棉纶纤维201和氨纶纤维202之间通过针织构成一体化结构使得棉纶纤维201和氨纶纤维202之间存在一定的压缩空间,使面料具有一定的回弹性和伸展性;第一弹性层3包括有尼龙层301、内隔层302、弹性气腔303和连接槽304,尼龙层301设置于第一弹性层3的内部上下两侧,且尼龙层301的内侧设置有内隔层302,内隔层302的内部固定有弹性气腔303,且弹性气腔303之间连接有连接槽304,尼龙层301设置有两层,且尼龙层301之间关于内隔层302的横向中心线呈对称状分布,并且尼龙层301之间相互平行,尼龙层301设置有两层且相互平行便于对内部的内隔层302进行保护,弹性气腔303等距分布于内隔层302的内部,且弹性气腔303之间通过连接槽304构成连通结构,弹性气腔303等距分布于内隔层302的内部使得弹性气腔303内部的气体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弹性气腔303之间通过连接槽304构成连通结构使得布料弹性弯折时弹性气腔303内部的气体可以通过连接槽304流动,为弹性气腔303的形变提供缓冲空间,通弹性气腔303的为弹性材质具有一定的伸缩性;第一弹性层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透气层4,且第一透气层4的上方粘连有聚酯纤维层5,第二弹性层6粘连于针织层2的下方,且第二弹性层6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透气层7,第二透气层7的下方粘接有吸汗层8,且第二透气层7的内部纺织有透气网布层9,第一透气层4和第二透气层7之间关于针织层2的中心线相对称,且第二透气层7内部的透气网布层9由透气纱线纺织成网格状结构,第一透气层4和第二透气层7之间关于针织层2的中心线相对称使得双层透气层可以起到有效的透气作用,第二透气层7内部的透气网布层9由透气纱线纺织成网格状结构能够有效的增大透气面积。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透气型高弹针织面料首先需要将棉纶纤维201和氨纶纤维202针织成针织层2,其中氨纶纤维202具有橡胶的高弹性,还可以称为弹性纤维,然后在针织层2上方依次设置第一弹性层3、第一透气层4和聚酯纤维层5,聚酯纤维层5弹性较好且不易软,可以增强纤维织物的使用寿命,最后在针织层2下方依次设置、第二弹性层6、第二透气层7和吸汗层8,吸汗层8可以贴合皮肤,增强舒适度,而且第一透气层4和第二透气层7的双层透气层的设置可以起到有效的透气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气型高弹针织面料,包括针织面料主体(1)和第二弹性层(6),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面料主体(1)的内部中间设置有针织层(2),且针织层(2)的上侧粘接有第一弹性层(3),所述第一弹性层(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透气层(4),且第一透气层(4)的上方粘连有聚酯纤维层(5),所述第二弹性层(6)粘连于针织层(2)的下方,且第二弹性层(6)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透气层(7),所述第二透气层(7)的下方粘接有吸汗层(8),且第二透气层(7)的内部纺织有透气网布层(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型高弹针织面料,包括针织面料主体(1)和第二弹性层(6),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面料主体(1)的内部中间设置有针织层(2),且针织层(2)的上侧粘接有第一弹性层(3),所述第一弹性层(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透气层(4),且第一透气层(4)的上方粘连有聚酯纤维层(5),所述第二弹性层(6)粘连于针织层(2)的下方,且第二弹性层(6)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透气层(7),所述第二透气层(7)的下方粘接有吸汗层(8),且第二透气层(7)的内部纺织有透气网布层(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型高弹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层(2)包括有棉纶纤维(201)和氨纶纤维(202),且棉纶纤维(201)的两侧针织有氨纶纤维(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气型高弹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棉纶纤维(201)的外侧面与氨纶纤维(202)的外侧面之间紧密贴合,且棉纶纤维(201)和氨纶纤维(202)之间通过针织构成一体化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型高弹针织面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凉凉
申请(专利权)人:大永福建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