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锁绒羽绒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639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针织锁绒羽绒面料,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弹力针织层、第一防绒层、第一中空结构层、第二中空结构层、第二防绒层和第二弹力针织层,第一中空结构层和第二中空结构层均为网状结构,第一中空结构层与第二中空结构层在特定区域交织织造形成多个连接部,相邻的两个连接部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第一中空结构层和第二中空结构层之间通过连接部分隔形成若干个容置保暖材料的空间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羽绒面料包括六层结构,保暖材料填充在空间单元中,防止保暖材料钻出,起到锁绒效果;现有无行线工艺由压胶改为织造工艺,增强整体面料的强度,使得整体面料水洗后防撕裂的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织锁绒羽绒面料
本技术涉及羽绒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织锁绒羽绒面料。
技术介绍
传统的羽绒服都是采用两层面料层叠在一起,然后再利用高温压胶无缝进行锁绒加工,使得两层面料之间的空间分隔为若干个独立空间,再往每个独立空间中填充羽绒等保暖材料,进行制成保暖效果的羽绒服,但是,此类加工存在如下缺点:压胶无缝可以有效锁绒,但是压胶部分在承受一定的拉扯后容易撕裂;常规压胶无缝锁绒加工整体效果不理想,水洗几次后拉扯后容易撕裂,不能有效达到锁绒效果,导致衣服整体品质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针织锁绒羽绒面料,不仅实现有效锁绒,又能提高整个羽绒面料的结构强度,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织锁绒羽绒面料,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弹力针织层、第一防绒层、第一中空结构层、第二中空结构层、第二防绒层和第二弹力针织层,所述第一中空结构层和第二中空结构层均为网状结构,所述第一中空结构层与第二中空结构层在特定区域交织织造形成多个连接部,相邻的两个连接部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所述第一中空结构层和第二中空结构层之间通过连接部分隔形成若干个容置保暖材料的空间单元。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空结构层和第二中空结构层均由经纱和纬纱交织构成网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力针织层和第一防绒层之间通过胶水贴合,所述第二防绒层和第二弹力针织层之间通过胶水贴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绒层和第一中空结构层之间通过胶水贴合,所述第二中空结构层和第二防绒层之间通过胶水贴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空结构层和第二中空结构层在所述连接部处交织织造形成一层整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多个连接部相互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绒层和第二防绒层均为防绒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力针织层和第二弹力针织层均为弹力针织面料。进一步地,所述弹力针织面料的克重为300-400g/m2。进一步地,所述弹力针织面料为涤纶。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a.现有无行线工艺由压胶改为织造工艺,保证保暖材料均匀分布在两层中空结构层之间形成的空间单元中,使得整体面料结构稳定,进一步增强了整体面料的强度,使得整体面料水洗后防撕裂的效果更好;b.针织织造羽绒防钻绒较传统工艺有较大改善,在织造工艺上加入了防绒膜的结构,代替了传统胆布,更好地锁住羽绒,在织造工艺上免除了后续的行线工艺,从而大大降低了羽绒面料的跑绒效果,另外保证面料的手感舒适;c.由细高纤维涤纶消光弹丝为原料,经针织织造而成,采有较好的弹性及延伸性的针织羽绒料代替传统的无弹力梭织面料,穿着舒适,改善了传统羽绒面料工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针织锁绒羽绒面料的第一中空结构层和第二中空结构层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针织锁绒羽绒面料的剖面结构图。其中,附图标记包括:1-第一弹力针织层,2-第一防绒层,3-第一中空结构层,4-第二中空结构层,5-第二防绒层,6-第二弹力针织层,7-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针织锁绒羽绒面料,如图2所示,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弹力针织层1、第一防绒层2、第一中空结构层3、第二中空结构层4、第二防绒层5和第二弹力针织层6,所述第一中空结构层3和第二中空结构层4均由经纱和纬纱交织构成网状结构,优选为格子型,所述第一中空结构层3与第二中空结构层4在特定区域(特定区域是指根据所要制作的羽绒服的整体样式,在所述第一中空结构层3与第二中空结构层4上选择合适位置来形成所需的连接部7)交织织造形成多个连接部7,相邻的两个连接部7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所述第一中空结构层3和第二中空结构层4之间通过连接部7分隔形成若干个容置保暖材料(保暖材料包括鸭绒、鹅绒或棉花等)的空间单元,可将保暖材料限制在空间单元内,防止保暖材料脱离空间单元,在第一中空结构层3上侧设置第一防绒层2,且在第二中空结构层4下侧设置第二防绒层5,由于所述第一防绒层2和第二防绒层5均为防绒膜,防绒膜优选采用克里克特网状面料,手感舒适,可进一步防止保暖材料钻出,更好地增强锁绒效果,同时,设计空间单元和连接部,使得整体面料结构稳定,进一步增强了整体面料的强度,使得整体面料水洗后防撕裂的效果更好。所述第一中空结构层3和第二中空结构层4在所述连接部7处交织织造形成一层整体结构,所述连接部7的具体结构参见图1,所述连接部7具有一定的宽度和长度,根据所要制作的羽绒服的整体样式,所述多个连接部7优选为相互平行,所述连接部7由第一中空结构层3和第二中空结构层4每分别织造一段距离后进行织造工艺处理合在一起交错织造形成,所述连接部7可以为直线,也可以为波浪线、曲形线及其他可实现的图案,只要保证保暖材料贯穿其中并保持畅通即可。在技术中,所述第一弹力针织层1和第一防绒层2之间通过胶水贴合,所述第二防绒层5和第二弹力针织层6通过胶水贴合,所述第一防绒层2和第一中空结构层3之间通过胶水贴合,胶水优选为特种专业复合胶水,所述第二中空结构层4和第二防绒层5之间通过胶水贴合,之后再向空间单元中充入保暖材料。所述第一弹力针织层1和第二弹力针织层6均为弹力针织面料,所述第一防绒层2和第二防绒层5均为防绒膜,当所述第一中空结构层3和第二中空结构层4的空间单元中充入保暖材料而向外突出时,因弹力针织面料和防绒膜均属轻薄面料且弹性好,贴合在空间单元一侧的第一弹力针织层1和第一防绒层2可随空间单元向上突出,贴合在空间单元另一侧的所述第二防绒层5和第二弹力针织层6可随空间单元向下突出,贴合在连接部7一侧的第一弹力针织层1和第一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织锁绒羽绒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弹力针织层(1)、第一防绒层(2)、第一中空结构层(3)、第二中空结构层(4)、第二防绒层(5)和第二弹力针织层(6),所述第一中空结构层(3)和第二中空结构层(4)均为网状结构,所述第一中空结构层(3)与第二中空结构层(4)交织织造形成多个连接部(7),相邻的两个连接部(7)之间保持距离,所述第一中空结构层(3)和第二中空结构层(4)之间通过连接部(7)分隔形成若干个容置保暖材料的空间单元;所述第一防绒层(2)和第二防绒层(5)均为防绒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锁绒羽绒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弹力针织层(1)、第一防绒层(2)、第一中空结构层(3)、第二中空结构层(4)、第二防绒层(5)和第二弹力针织层(6),所述第一中空结构层(3)和第二中空结构层(4)均为网状结构,所述第一中空结构层(3)与第二中空结构层(4)交织织造形成多个连接部(7),相邻的两个连接部(7)之间保持距离,所述第一中空结构层(3)和第二中空结构层(4)之间通过连接部(7)分隔形成若干个容置保暖材料的空间单元;所述第一防绒层(2)和第二防绒层(5)均为防绒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锁绒羽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空结构层(3)和第二中空结构层(4)均由经纱和纬纱交织构成网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锁绒羽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力针织层(1)和第一防绒层(2)之间通过胶水贴合,所述第二防绒层(5)和第二弹力针织层(6)之间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衣之道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