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冲压设备及其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6369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冲压设备及其上料装置。该上料装置包括:第一线性模组,设置有第一滑台;第二线性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台上,在所述第二线性模组上设置有第二滑台;升降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台上,在所述升降模组上设置有推动杆;夹料机械手,设置在所述推动杆上;防护壳体,罩设在所述升降模组上,所述夹料机械手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防护壳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料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运行平稳,上料定位精准,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Injection stamping equipment and its fee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冲压设备及其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注塑
,尤其涉及一种注塑冲压设备及其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半导体器件是导电性介于良导电体与绝缘体之间,利用半导体材料特殊电特性来完成特定功能的电子器件,可用来产生、控制、接收、变换、放大信号和进行能量转换。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小型化多功能化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电子产品小型化要求半导体器件不仅需要尺寸更小,更需要保证其结构强度及防污染防腐蚀性能,因此需要采用注塑封装的方式对半导体器件进行封装;然而现有技术中注塑料上料仍然需要手工上料,生产效率低,极大的制约了智能设备的发展,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的上料装置成为目前务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的注塑冲压设备及其上料装置。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第一线性模组,设置有第一滑台;第二线性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台上,在所述第二线性模组上设置有第二滑台;升降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台上,在所述升降模组上设置有推动杆;夹料机械手,设置在所述推动杆上;防护壳体,罩设在所述升降模组上,所述夹料机械手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防护壳体内。优选地,所述夹料机械手包括:夹取驱动机构、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及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与所述夹取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位置相对设置,所述夹取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夹持件及所述第二夹持件夹取物料;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件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均为弧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件背向所述夹取驱动机构的一端的横截面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二夹持件背向所述夹取驱动机构的一端的横截面呈半圆环状。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件朝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用于阻碍所述物料朝向所述夹取驱动机构运动。优选地,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物料是否位于所述夹料机械手的预设位置的到位检测机构。优选地,所述到位检测机构包括:固定座,与所述夹取驱动机构相连,并设置有导向孔;连杆,贯穿所述导向孔,并与所述固定座活动连接;阻挡件,所述阻挡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相连,所述阻挡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之间;位置检测部件,与所述固定座相连,通过检测所述连杆的第二端的位置以检测所述物料是否位于所述预设位置。优选地,所述位置检测部件包括金属传感器,所述到位检测机构还包括金属块,所述金属块连接于所述连杆的第二端;通过所述金属传感器检测所述金属块的位置以检测所述物料是否位于所述预设位置。优选地,所述金属块与所述连杆活动连接,并能够沿所述连杆的轴向运动。优选地,所述到位检测机构还包括:导向杆,与所述连杆并排设置,所述导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阻挡件活动连接,所述导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固定座相连;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杆的外周面,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阻挡件相抵持,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固定座相抵持。另一方面,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注塑冲压设备,包括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为上述所述的上料装置。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冲压设备及其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第一线性模组,设置有第一滑台;第二线性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台上,在所述第二线性模组上设置有第二滑台;升降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台上,在所述升降模组上设置有推动杆;夹料机械手,设置在所述推动杆上,以使所述夹料机械手能够分别或同时沿所述第一线性模组、所述第二线性模组及所述升降模组的导向运动,进而具有多自由度的运动能力;防护壳体,罩设在所述升降模组上,所述夹料机械手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防护壳体内,以避免所述夹料机械手受灰尘污染等影响夹取精度,同时避免所述夹料机械手运动过程中发生撞击造成事故的问题。因此,本技术提供的上料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运行平稳,上料定位精准,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上料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上料装置的防护壳体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上料装置去除防护壳体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上料装置的夹料机械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上料装置,其包括:第一线性模组1,设置有第一滑台1a及第一导轨(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滑台1a与所述第一导轨活动连接;第二线性模组2,所述第二线性模组2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台1a上,以使所述第二线性模组2能够沿所述第一线性模组1的导向运动;在所述第二线性模组2上设置有第二滑台2a及第二导轨(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滑台2a与所述第二导轨活动连接;升降模组3,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台2a上,以使所述升降模组3能够沿所述第二线性模组2的导向运动,在所述升降模组3上设置有推动杆3a;夹料机械手5,设置在所述推动杆3a上,以使所述夹料机械手5能够沿由所述第一线性模组1、所述第二线性模组2及所述升降模组3组成的XYZ三轴的方向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性模组1,所述第二线性模组2及所述升降模组3的导向相互垂直;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性模组1,所述第二线性模组2及所述升降模组3的导向也可以相互相交且不垂直,在此不作具体限定。防护壳体4,罩设在所述升降模组3上,所述夹料机械手5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防护壳体4内。以避免所述夹料机械手5受灰尘污染等影响夹取精度,同时避免所述夹料机械手5运动过程中发生撞击造成事故的问题。因此,本技术提供的上料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运行平稳,上料定位精准,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性模组1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轨并排设置的第一螺杆(图中未示出)、与所述第一螺杆配合的第一丝杆螺母(图中未示出)及与所述第一螺杆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1b,所述第一滑台1a与所述第一丝杆螺母相连;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b驱动所述第一螺杆带动所述第一滑台1a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导向运动。所述第二线性模组2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轨并排设置的第二螺杆(图中未示出)、与所述第二螺杆配合的第二丝杆螺母(图中未示出)及与所述第二螺杆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2b,所述第二滑台2a与所述第二丝杆螺母相连;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b驱动所述第二螺杆带动所述第二滑台2a沿所述第二导轨的导向运动;从而实现所述夹料机械手5沿由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包括:/n第一线性模组,设置有第一滑台;/n第二线性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台上,在所述第二线性模组上设置有第二滑台;/n升降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台上,在所述升降模组上设置有推动杆;/n夹料机械手,设置在所述推动杆上;/n防护壳体,罩设在所述升降模组上,所述夹料机械手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防护壳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包括:
第一线性模组,设置有第一滑台;
第二线性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台上,在所述第二线性模组上设置有第二滑台;
升降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台上,在所述升降模组上设置有推动杆;
夹料机械手,设置在所述推动杆上;
防护壳体,罩设在所述升降模组上,所述夹料机械手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防护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料机械手包括:夹取驱动机构、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及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与所述夹取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位置相对设置,所述夹取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夹持件及所述第二夹持件夹取物料;
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件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均为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背向所述夹取驱动机构的一端的横截面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二夹持件背向所述夹取驱动机构的一端的横截面呈半圆环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夹持件朝向第二夹持件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用于阻碍物料朝向夹取驱动机构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物料是否位于所述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超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远望工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