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刨状倒钩刺的螺旋三孔吸脂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5930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刨状倒钩刺的螺旋三孔吸脂针,其包括针座及与针座连接的一体成型的不锈钢针体,所述针体内部为中空,且所述针体头端沿着针体长轴的方向依次设有3个吸脂孔,沿所述吸脂针针体长轴方向的每个吸脂孔的顶端设有向所述针体外侧突出的刨状倒钩刺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刨状倒钩刺的螺旋三孔吸脂针
本技术涉及医学器械设备
,特别是指一种带有刨状倒钩刺的螺旋三孔吸脂针。
技术介绍
肥胖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呈现的一种状态。肥胖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肥胖及继发性肥胖,按脂肪在身体分布可分为:普遍性肥胖、腹型肥胖、臀型肥胖。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身材管理的需求逐年递增;随着医疗美容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通过吸脂减肥及塑性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同时对于吸脂的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吸脂手术中必备的器械吸脂针的改良也越来越受到整形外科医疗人员的重视。随着吸脂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吸脂针得以应用,如单孔吸脂针、缠绕双孔吸脂针、旋转四孔吸脂针、刨切针等,但是这些类型的吸脂针都有其缺点,如单孔吸脂针吸脂效率低,手术时间长;而缠绕式的多孔吸脂针,虽然显著提高了吸脂效率,但因为针体上布满吸脂孔,故在术中容易误吸皮下的浅层脂肪,导致术后皮肤凹凸不平;且因为针体上没有凸出于针体的倒钩状机构,所以在抽吸的过程中刮取脂肪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吸脂针的缺陷,如吸脂过程中容易误吸皮下浅层脂肪,造成术后皮肤凹凸不平;以及抽吸过程中刮取脂肪效率低,手术时间长等,从而提供一种带有刨状倒钩刺的螺旋三孔吸脂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实现路径如下:一种带有刨状倒钩刺的螺旋三孔吸脂针,其中,包括针座及与针座连接的一体成型的不锈钢针体,所述针体内部为中空,且所述针体头端沿着针体长轴的方向依次设有3个吸脂孔,沿吸脂针针体长轴方向的每个吸脂孔的顶端均设有向所述针体外侧突出的刨状倒钩刺结构。通过这样的结构,该刨状倒钩刺在抽吸过程中可对脂肪层及条索状的纤维组织进行锐性切割,因此可以在术中获得较为完整的团块状脂肪,保证了脂肪细胞的完整性及活性,为后续可能继续开展的脂肪填充手术提供了保障;对条索状的纤维组织进行锐性切割,则可获得更多的深层脂肪,可以在尽量保留浅层脂肪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塑形效果;另外,所述三个吸脂孔沿着针体长轴方向呈螺旋状排列,且任意两个吸脂孔的中心连线呈垂直的十字状正交;从针座末端沿着针体长轴的方向看去,见到所述的第一个吸脂孔后,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每旋转90°,可分别看到另两个吸脂孔;在前述同一旋转方向270°到360°的针体上,则无吸脂孔分布,且在该方向所对应的针座上有明显的标志。通过这样的结构,利于医生在操作时可以明确哪个方向的针体上没有吸脂孔分布,则在吸取皮下浅层脂肪时,可将该方向置于朝向人体表面的方向,则在行吸脂术时可很好地避免误吸皮下浅层脂肪,有效地避免了术后皮肤凹凸不平的现象发生。优选的,所述吸脂孔的长度为2.8~3.2mm,宽度为1.3~1.7mm,吸脂孔沿针体长轴的两端呈自然过渡的弧形。优选的,所述针体长度为250~300mm,直径为2.5~3.0mm。优选的,所述针体头端呈钝头的圆柱体结构盲端,这样可明显减少来回抽吸过程中对脂肪颗粒的破坏,更大程度地保证脂肪颗粒的完整性和存活率。优选的,第一个吸脂孔与针体顶端的距离为3mm。优选的,所述每两个吸脂孔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且均为2mm。优选的,所述的刨状倒钩刺的顶端和针体表面的垂直距离为0.4~0.7mm。优选的,所述针体采用医用316L不锈钢薄壁管材制成。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在术中获得较为完整的团块状脂肪,保证了脂肪细胞的完整性及活性;对条索状的纤维组织进行锐性切割,则可获得更多的深层脂肪,可以在尽量保留浅层脂肪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塑形效果;吸脂术时能够很好地避免误吸皮下浅层脂肪,有效地避免了术后皮肤凹凸不平的现象发生;以及抽吸过程中刮取脂肪效率低,手术时间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吸脂针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吸脂针的左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吸脂针针座带标记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参考图1到图3进行具体说明。具体地,如图1所示,带有刨状倒钩刺的螺旋三孔吸脂针包括针座1及与针座连接的一体成型的不锈钢针体2,所述针体内部为中空,且所述针体头端沿着针体长轴的方向依次设有3个吸脂孔3、具体为吸脂孔31、吸脂孔32、吸脂孔33;所述针座尾端22连接吸引管,且所述吸引管远离针体的一端连接一个负压吸引装置(未图示)。所述吸脂孔的长度为3mm,宽度为1.5mm,吸脂孔沿针体长轴的两端呈自然过渡的弧形;且沿吸脂针针体长轴方向的每个吸脂孔的顶端均设有向所述针体外侧突出的刨状倒钩刺5。该刨状倒钩刺在抽吸过程中可对脂肪层及条索状的纤维组织进行锐性切割,因此可以在术中获得较为完整的团块状脂肪,保证了脂肪细胞的完整性及活性,为后续可能继续开展的脂肪填充手术提供了保障;对条索状的纤维组织进行锐性切割,则可获得更多的深层脂肪,可以在尽量保留浅层脂肪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塑形效果。所述三个吸脂孔沿着针体长轴方向呈螺旋状排列,且任意两个吸脂孔的中心连线呈垂直的十字状正交。如图2所示,从针座尾端沿着针体长轴的方向看去,看到第一个吸脂孔31后,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每旋转90°,可分别看到另两个吸脂孔32、吸脂孔33;在前述同一旋转方向270°到360°的针体上,则无吸脂孔分布。另外,如图3所示,在该方向所对应的针座上有明显的标记4,利于医生在操作时可以明确哪个方向没有吸脂孔分布,则在吸取皮下浅层脂肪时,可将该方向置于朝向人体表面的方向,则在行吸脂术时可很好地避免误吸皮下浅层脂肪,有效地避免了术后皮肤凹凸不平的现象发生。所述针体长度为300mm,直径为2.5mm;所述针体头端21呈钝头的圆柱体结构,而针体外壁为圆柱状,这样可明显减少来回抽吸过程中对脂肪颗粒的破坏,更大程度地保证脂肪颗粒的完整性和存活率;第一个吸脂孔与针体顶端的距离为3mm;所述每两个吸脂孔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且均为2mm;所述的刨状倒钩刺的顶端和针体的垂直距离为0.5mm;所述针体采用医用316L不锈钢薄壁管材制成。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在术中获得较为完整的团块状脂肪,保证了脂肪细胞的完整性及活性;对条索状的纤维组织进行锐性切割,则可获得更多的深层脂肪,可以在尽量保留浅层脂肪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塑形效果;吸脂术时能够很好地避免误吸皮下浅层脂肪,有效地避免了术后皮肤凹凸不平的现象发生;以及抽吸过程中刮取脂肪效率低,手术时间长。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刨状倒钩刺的螺旋三孔吸脂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座及与针座连接的一体成型的不锈钢针体,所述针体内部为中空,且所述针体头端沿着针体长轴的方向依次设有3个吸脂孔,沿所述吸脂针针体长轴方向的每个吸脂孔的顶端设有向所述针体外侧突出的刨状倒钩刺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刨状倒钩刺的螺旋三孔吸脂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座及与针座连接的一体成型的不锈钢针体,所述针体内部为中空,且所述针体头端沿着针体长轴的方向依次设有3个吸脂孔,沿所述吸脂针针体长轴方向的每个吸脂孔的顶端设有向所述针体外侧突出的刨状倒钩刺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刨状倒钩刺的螺旋三孔吸脂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吸脂孔沿着针体长轴方向呈螺旋状排列,且任意两个吸脂孔的中心连线呈垂直的十字状正交;从针座末端沿着针体长轴的方向看去,见到第一个吸脂孔后,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每旋转90°,分别看到另两个吸脂孔;在前述同一旋转方向270°到360°的针体上,无吸脂孔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刨状倒钩刺的螺旋三孔吸脂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脂孔的长度为2.8~3.2mm,宽度为1.3~1.7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刨状倒钩刺的螺旋三孔吸脂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脂孔的长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美邦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智塑医疗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