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刺络放血用的三棱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5930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刺络放血用的三棱针,包括针体,所述针头、针体和针尾的总长度为L

A kind of three edged needle for pricking collaterals and blee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刺络放血用的三棱针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材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三棱针。
技术介绍
刺络放血疗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在辨证取穴的基础上,用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破患者体表某些特定部位,放出一定量血液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一种传统针灸技术。临床上使用三棱针刺血时对医者针刺的手法及针刺深度有较高的要求,医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适合的刺血方法,达到治疗效果。若针刺过浅则刺激量小,出血量小,达不到治疗效果;若刺络时进针过深,则易对穿血管,出血方向及出血量不易控制,易形成皮下血肿,造成对血管壁的挤压,不利于瘀血的排出。同时,皮下血肿轻者血管壁创口较小,出血量较小,未损及周围组织,在患者体表遗留轻微瘀斑,经数日方可散去;重者血管壁创口大,出血量大,有时可损及血管周围组织,容易导致刺血后仍持续性皮下出血,造成皮下大面积血肿、深部血肿,甚至出现肿胀、疼痛等,除遗留体表大面积淤斑外,针刺的伤口局部感染风险增大,数周乃至数月后方可恢复正常。目前临床所用三棱针,角度唯一且固定,当临床涉及病情较复杂的患者时,除更换针具外,医者并无其他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棱刺血套针,其中包括三种不同角度的三棱针,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解剖学知识相结合,改进并丰富了三棱针针头的角度,主要用于对人体的不同部位进行刺络放血,方便临床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灵活选用,具有安全性好、灵活性高、实用性强的特点。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刺络放血用的三棱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的一端设置有针头,所述针体的另一端设置有针尾,所述针头、针体和针尾的总长度为L1,所述L1范围为73~77mm,所述针体为圆柱体,直径为D1,所述D1的范围为1.3~2mm;所述针头的形状为正三棱锥,所述正三棱锥的顶点形成的尖部用于刺破皮肤,所述正三棱锥的各侧面均向针体处延伸有收缩面,所述收缩面由正三棱锥的底边向针体处逐渐收缩,所述收缩面用于放血;所述正三棱锥的各侧面顶角为α1,所述α1为28°~32°,所述三棱锥的高为L2,所述L2的范围为3.2~3.7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针尾为半球形,所述半球形针尾的直径为D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α1为30°,所述L2为3.5mm,所述D1为1.5mm,所述L1为75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α1为43°~47°,所述L2为2.2~2.6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α1为45°,所述L2为2.4mm,所述D1为1.5mm,所述L1为75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α1为58°~62°,所述L2为1.4~1.8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α1为60°,所述L2为1.6mm,所述D1为1.5mm,所述L1为75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针头、针体、针尾均为含锰不锈钢材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针头、针体、针尾为一体结构。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一种刺络放血用的三棱针可针对皮下不同深度、病症处以及不同的出血量需要进行针刺治疗,具有安全性好、灵活性高、实用性强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轴向旋转45°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针体,1-1:针头,1-2:针尾,1-3:收缩面。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一种刺络放血用的三棱针,包括针体1,所述针体1的一端设置有针头1-1,所述针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针尾1-2,所述针头1-1、针体1和针尾1-2的总长度为L1,所述L1范围为73~77mm,所述针体1为圆柱体,直径为D1,所述D1的范围为1.3~2mm;所述针头1-1的形状为正三棱锥,所述正三棱锥的顶点形成的尖部用于刺破皮肤,所述正三棱锥的各侧面均向针体1处延伸有收缩面1-3,所述收缩面1-3由正三棱锥的底边向针体1处逐渐收缩,所述收缩面1-3用于放血;所述正三棱锥的各侧面顶角为α1,所述α1为28°~32°,所述三棱锥的高为L2,所述L2的范围为3.2~3.7mm。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针尾1-2为半球形,所述半球形针尾1-2的直径为D1。作为优选方式,所述α1为30°,所述L2为3.5mm,所述D1为1.5mm,所述L1为75mm。工作方式:所述三棱针针头顶角小、针尖长,在同样针刺深度的条件下横截面积小,可达皮下较深处,并在深刺的同时,制造较小创面,对于皮下较深的血管或脓肿来说,既可刺中,又能减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适用于皮下较深的脓肿、皮肉丰厚处腧穴、肉眼观测浮于皮肤表层的红色或紫红色细小血络以及急症出血量宜大的病情。临床针对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此针深刺局部,可直接刺中脓肿,放出深部脓液,配合拔罐使脓液快速、彻底排出;若遇腰腿痛患者,可在腰部寻找浮现于体表的青紫色阳络,用此针轻刺,放出局部瘀血,可待血自止;若遇急症,要求出血量宜大的患者,如急性脑血管病可用此针点刺百会、十二井穴等,已达到醒脑开窍之功,同时也可减少其后遗症的发生。半球形的针尾设计不会藏纳污垢,另外,利于使用后的清洁、消毒,使消毒更加彻底,针体消毒更易达到无菌程度,在操作时圆滑针尾可保护医者,不会因用力过大而划伤医者手部皮肤,避免医患因伤口和血液造成交叉感染。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一种刺络放血用的三棱针,包括针体1,所述针体1的一端设置有针头1-1,所述针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针尾1-2,所述针头1-1、针体1和针尾1-2的总长度为L1,所述L1范围为73~77mm,所述针体1为圆柱体,直径为D1,所述D1的范围为1.3~2mm;所述针头1-1的形状为正三棱锥,所述正三棱锥的顶点形成的尖部用于刺破皮肤,所述正三棱锥的各侧面均向针体1处延伸有收缩面1-3,所述收缩面1-3由正三棱锥的底边向针体1处逐渐收缩,所述收缩面1-3用于放血;所述正三棱锥的各侧面顶角为α1,所述α1为28°~32°,所述三棱锥的高为L2,所述L2的范围为3.2~3.7mm。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针尾1-2为半球形,所述半球形针尾1-2的直径为D1。作为优选方式,所述α1为43°~47°,所述L2为2.2~2.6mm。作为优选方式,所述α1为45°,所述L2为2.4mm,所述D1为1.5mm,所述L1为75mm。工作方式:该尺寸的三棱针适用于腧穴或病灶局部刺络放血,以及需要出血量中等的病症。如外感表邪所致发热,在大椎穴刺血,往往有血出热退之效,此法可配合拔罐,以加强解表、泻热的效果;针对风热表邪侵袭肺卫,导致肺热壅盛之咽干、咳嗽、气喘,采用此针于肺俞穴刺血,或配合拔罐,可达泻热之效。这些部位既要求针刺深度适宜,不可过深也不可太浅,又要求同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刺络放血用的三棱针,包括针体(1),所述针体(1)的一端设置有针头(1-1),所述针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针尾(1-2),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1-1)、针体(1)和针尾(1-2)的总长度为L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9 CN 20192042674331.一种刺络放血用的三棱针,包括针体(1),所述针体(1)的一端设置有针头(1-1),所述针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针尾(1-2),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1-1)、针体(1)和针尾(1-2)的总长度为L1,所述L1范围为73~77mm,所述针体(1)为圆柱体,直径为D1,所述D1的范围为1.3~2mm;所述针头(1-1)的形状为正三棱锥,所述正三棱锥的顶点形成的尖部用于刺破皮肤,所述正三棱锥的各侧面均向针体(1)处延伸有收缩面(1-3),所述收缩面(1-3)由正三棱锥的底边向针体(1)处逐渐收缩,所述收缩面(1-3)用于放血;所述正三棱锥的各侧面顶角为α1,所述α1为28°~32°,所述三棱锥的高为L2,所述L2的范围为3.2~3.7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刺络放血用的三棱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尾(1-2)为半球形,所述半球形针尾(1-2)的直径为D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刺络放血用的三棱针,其特征在于:所述α1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岩周震贺小靖赵祥斐程素利焦召华徐家淳赵志恒叶璟茹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公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