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形切割用火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9777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V形切割用火针,针头的前侧形成有一第一平面,后侧形成有一第二平面,在该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的相交线处向针柄方向凹陷形成一V形缺口,在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上均形成有一向下凹陷的滑道,每个滑道的底端向针柄的表面延伸,每个针尖被滑道削掉处在V形缺口的V形边缘上形成有两个承载面,在两个针尖的底部之间形成铲刀段,铲刀段位于滑道的顶部且与滑道连通,铲刀段的顶部两端向两个针尖方向延伸而形成两个割刀段,两个割刀段的相对内侧形成有刃面以用于辅助切割赘生物根部。针头为V形,铲刀段锐而锋利,对于赘生物较深者可在进针时进行铲割根部,同时割刀段辅助铲刀段快速割除赘生物,减少术者的操作次数。减少术者的操作次数。减少术者的操作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形切割用火针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V形切割用火针。

技术介绍

[0002]火针切割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火针切割是指将针具烧红后切割灼烧病变部位,用于皮肤赘生物(丝状疣、软纤维瘤、结缔组织外痔)等疾病的治疗,以根除赘生物的治疗方法。
[0003]对于皮肤赘生物的治疗,现代医学多采用冷冻治疗、电灼疗法、激光治疗等方法,尽管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价格昂贵,治疗时伴有高温汽化的异味感,操作过深皮肤容易留有瘢痕,且复发率高。与之相比,火针切割疗法操作更为便利,且疗效相当,不仅没有高温汽化的异味感,且治疗患处时由于高温快速切割,能助于创口的碳化,不易出血,而且高温还能降低患处感染的风险,因此火针切割疗法为一种简便廉验的外治方法。
[0004]目前临床中,火针切割主要是使用单头细火针进行操作。单头细火针针体较细,直径为0.3mm,长度40mm,针尖尖而不锐,稍圆钝状,施术时需使用止血钳夹摄住赘生物,露出赘生物与皮肤交接处,利用烧红的针尖和针体部位在交接处进行反复切割,直至将整个赘生物切除,这对于少量赘生物的操作尚方便,但当赘生物较大、根部较粗、数量较多时,操作时费时费力,且容易烫伤正常组织;同时,单头细火针针体较细,烧红后散热较快,承载热量时间较短,3

5秒后即可明显退热,使用时需反复烧灼针具,增加了施术时间,加大了患者畏针情绪。在反复烧针时间过长会使细火针有热导现象,会导致针柄过热而影响术者临床操作。另外,由于细火针的针尖及针体较圆钝,缺乏锋利度,在切割时依赖高温的烧灼作用及反复摩擦,无法体现火针切割疗法高温烧灼结合切割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灵活性高、实用性强的V形切割用火针。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V形切割用火针,包括针头、针身和针柄,所述针身的顶端设置针头,底端设置针柄,在针身与针柄的连接处为针根;
[0008]所述针头的前侧形成有一第一平面,后侧形成有一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均从针头的顶部向针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顶端相交形成相交线,且在该相交线处向针柄方向凹陷形成一V形缺口,以使V形缺口的两侧各形成一针尖,在所述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上均形成有一向下凹陷的滑道,每个所述滑道的底端向针柄的表面延伸,且该滑道从上到下深度渐浅、宽度渐缩,所述滑道的顶端延伸至相交线处并经过所述V形缺口、削掉两个针尖相对的部分结构而形成铲割部,每个所述针尖被所述滑道削掉处在V形缺口的V形边缘上形成有两个承载面,所述铲割部包括铲刀段和割刀段,在两个针尖的底部之间形成所述铲刀段,所述铲刀段的顶部形成有刃面,所述铲刀段位于所述滑道的
顶部且与滑道连通,用于通过滑道承接铲刀段直接铲切的疣体根部,所述铲刀段的顶部两端分别向两个针尖方向延伸而形成两个所述割刀段,每个所述割刀段各与一对应的承载面相交,两个割刀段的相对内侧形成有刃面以用于辅助切割赘生物根部。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针尖对称形成在所述铲割部的两侧,所述针尖的顶部尖端以用于点刺皮肤,所述针尖的长度为L1,所述L1的范围为14mm

16mm。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针尖的顶角为α,所述顶角α的范围为15
°‑
20
°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铲刀段位于两个所述针尖的底部之间,且该铲刀段为圆弧段,所述铲刀段的弧长为L4,所述L4的范围为0.8mm

1.0mm。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滑道从顶部至底部逐渐收缩,以用于承载铲刀段铲切下的疣体根部,所述滑道与铲刀段相接的顶端至滑道的底端长度为L2,所述L2的范围为11mm

13mm。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割刀段的长度为L3,所述L3的范围为3

4mm。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针身为圆柱体,所述针身的直径为D1,所述D1的范围为1.7mm

2.3mm,所述针身与针柄的总长度为L5,所述L5的范围为102mm

106mm。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针身的长度为L6,所述L6的范围为37mm

40mm。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针柄的长度为L7,所述L7的范围为65

70mm。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针柄缠绕设置在所述针身上。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针柄的尾端形成有挂钩孔,以用于术者在操作时手持针柄不易脱手。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针柄包括固定金属丝和弹簧,所述固定金属丝从所述弹簧的中心孔穿过,且该固定金属丝缠绕在所述针身上。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针头与针身一体成型。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火针采用铁、铜、银、不锈钢、钨锰合金或钨基高密度硬质合金材料制成。
[0022]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3]1.与现有临床所用的切割细火针,本技术的火针的针头为V形,铲割部的铲刀段锐而锋利,对于赘生物较深者可在进针时进行铲割根部,同时割刀段辅助铲刀段快速割除赘生物,减少术者的操作次数,减轻患者不适感,具有安全性好、灵活性高、实用性强的特点。
[0024]2.V形针头携带的热量更多,可增加针头的蓄热时间,进行切割操作时可减少烧针次数,有利于术者操作。
[0025]3.延长针身和针柄的长度,能够有效解决针身热导现象,且不会影响术者感知针身温度,有利于达到控温操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的V形切割用火针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中针头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3是本技术中针头的侧视图。
[0029]图中:
[0030]1、针头
ꢀꢀꢀꢀꢀꢀꢀꢀꢀꢀꢀꢀꢀꢀꢀꢀ
2、针身
ꢀꢀꢀꢀꢀꢀꢀꢀꢀꢀꢀꢀꢀꢀꢀꢀꢀ
3、针根
[0031]4、针柄
ꢀꢀꢀꢀꢀꢀꢀꢀꢀꢀꢀꢀꢀꢀꢀꢀ
5、挂钩孔
ꢀꢀꢀꢀꢀꢀꢀꢀꢀꢀꢀꢀꢀꢀꢀ
6、弹簧
[0032]7、固定金属丝
ꢀꢀꢀꢀꢀꢀꢀꢀꢀꢀ
8、针尖
ꢀꢀꢀꢀꢀꢀꢀꢀꢀꢀꢀꢀꢀꢀꢀꢀꢀ
9、割刀段
[0033]10、铲刀段
ꢀꢀꢀꢀꢀꢀꢀꢀꢀꢀꢀꢀꢀ
11、滑道
ꢀꢀꢀꢀꢀꢀꢀꢀꢀꢀꢀꢀꢀꢀꢀꢀ
12、V形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形切割用火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头、针身和针柄,所述针身的顶端设置针头,底端设置针柄,在针身与针柄的连接处为针根;所述针头的前侧形成有一第一平面,后侧形成有一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均从针头的顶部向针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顶端相交形成相交线,且在该相交线处向针柄方向凹陷形成一V形缺口,以使V形缺口的两侧各形成一针尖,在所述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上均形成有一向下凹陷的滑道,每个所述滑道的底端向针柄的表面延伸,且该滑道从上到下深度渐浅、宽度渐缩,所述滑道的顶端延伸至相交线处并经过所述V形缺口、削掉两个针尖相对的部分结构而形成铲割部,每个所述针尖被所述滑道削掉处在V形缺口的V形边缘上形成有两个承载面,所述铲割部包括铲刀段和割刀段,在两个针尖的底部之间形成所述铲刀段,所述铲刀段的顶部形成有刃面,所述铲刀段位于所述滑道的顶部且与滑道连通,用于通过滑道承接铲刀段直接铲切的疣体根部,所述铲刀段的顶部两端分别向两个针尖方向延伸而形成两个所述割刀段,每个所述割刀段各与一对应的承载面相交,两个割刀段的相对内侧形成有刃面以用于辅助切割赘生物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形切割用火针,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针尖对称形成在所述铲割部的两侧,所述针尖的顶部尖端以用于点刺皮肤,所述针尖的长度为L1,所述L1的范围为14mm

16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V形切割用火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的顶角为α,所述顶角α的范围为15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岩周震贺小靖程素利焦召华徐家淳赵志恒李景行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公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