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浮体结构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5704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6:05
在海上浮体结构物中,在上甲板(11)上设置有生产设备(12)。机舱(15)设置于船尾部(13)的船体(10)内。居住区(14)设置于船尾部(13)的上甲板(11)上。居住区(14)的前壁(18)与机舱(15)的前壁(16)相比位于船尾侧。

Floating structure at s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海上浮体结构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上甲板上具备生产设备的海上浮体结构物。
技术介绍
在浮体式海洋石油/气体生产存储卸载设备(FPSO)等,生产设备配置于居住区的前方的上甲板上(例如专利文献1)。另一方面,近年伴随生产能力的增大、新的油田开发,生产设备多样化,在上甲板上配置更多的生产设备的必要性提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360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如果为了在上甲板上配置更多的生产设备而使船体本身增大,则会产生伴随船体大型化的钢材重量增加导致成本上升,另外制造工序时间变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上浮体结构物,其不会导致成本的上升、制造工序的时间变长,能够在上甲板上设置更多的生产设备。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第一专利技术是在上甲板上设置有生产设备的海上浮体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具备:机舱,上述机舱设置于船尾部的船体内;以及居住区,上述居住区设置于船尾部的上甲板上,居住区的前壁与机舱的前壁相比位于船尾侧。设置于船体内的燃料舱可以与机舱的前壁邻接,且设置于机舱的船首侧。另外,优选在船体内,在居住区的前壁的正下方设置有支承居住区的支承结构体。在上甲板的机舱的前壁与居住区的前壁之间可以形成通路,上述通路用于使从生产设备、船首侧的系船设备等延伸的配管和/或电线通过。第二专利技术是在上甲板上设置有生产设备的海上浮体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具备:机舱,上述机舱形成于船尾部的船体内;居住区,上述居住区设置于船尾部的上甲板上;以及燃料舱,上述燃料舱设置于船体内,居住区的前壁位于机舱的前壁的正上方,并且燃料舱与机舱的前壁邻接,且设置于机舱的船首侧。关于上述全部专利技术,在上甲板上,可以在比居住区靠后侧的位置处载置软管卷盘(Hosereel)等卸货系统(Offloadingsystem)。另外,可以具备:防撞舱壁(Collisionbulkhead),上述防撞舱壁设置于船首部的船体内;以及火炬塔(Flaretower),上述火炬塔设置于船首部的上甲板上,与防撞舱壁相比火炬塔配置于前方。第三专利技术是在上甲板上设置有生产设备的海上浮体结构物,其特征在于,具备:防撞舱壁,上述防撞舱壁设置于船首部的船体内;以及火炬塔,上述火炬塔设置于船首部的上甲板上,与防撞舱壁相比火炬塔配置于前方。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得到一种海上浮体结构物,其不会导致成本的上升、制造工序时间变长,能够在上甲板上设置更多的生产设备。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海上浮体结构物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海上浮体结构物的船尾部的示意构成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海上浮体结构物的船尾部的示意构成的横向截面图。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海上浮体结构物的船尾部的示意构成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海上浮体结构物的船尾部的示意构成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海上浮体结构物的船尾部的示意构成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海上浮体结构物的船尾部的示意构成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海上浮体结构物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海上浮体结构物,在船体10的上甲板11上设置有生产设备12。在船尾部13的上甲板11上设置有居住区14,在船体10内设置有机舱15。应予说明,在该图中,将生产设备12简化示出,但实际上其由气体分离设备、脱水设备、计量设备、发电设备等多个设备构成。燃料舱17配置于船体10内,与机舱15的前壁16邻接。以往,燃料舱17设置于机舱15的两侧(参照图5),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设置于机舱15的前侧。因此,能够与船体10的宽度相对应地增宽机舱15的宽度,与之相伴能够缩短机舱15的船长方向长度。居住区14的前壁18与机舱15的前壁16相比位于船尾侧。如此如果前壁16、18在船长方向偏移,则支承居住区14的前部的上甲板11的强度有可能不足,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居住区14的前壁18(参照图1)的正下方设置有支柱20(pillar)等支承结构体。支柱20设置于上甲板11与第二甲板21之间,由此适当地支承居住区14。此外,作为支承结构体,可以是形成有通行空间或用于配置设备的开口的壁。居住区14的前壁18与机舱15的前壁16相比位于船尾侧,由此在上甲板11的与前壁16、18的间隙对应的部分形成通路(未图示),该通路用于使从生产设备12、船首侧的系船设备等延伸的各种配管22、电线23通过。在机舱15与生产设备12之间设置有各种配管22、电线23,以往使其经由居住区14、设置于机舱15前侧的泵室(未图示)内而通过,需要将用于电线、配管的安装作业的脚手架设置于狭窄的场所等繁杂的作业。另外,在使电线23经由居住区14内而通过的情况下,在将居住区14搭载于船体10之前,无法实施安装作业。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配管22和电线23通过上甲板11中的前壁16、18之间的方式构成,因此与经由居住区14和泵室而通过的情况相比,配管22和电线23贯通的部位减少。另外,泵室内未设甲板,因此配管、电线的安装需要多个脚手架,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利用第二甲板21,因此安装作业变容易。另外,在将居住区14搭载于船体10之前,能够实施电线的安装作业。在船首部24的上甲板11上设置有火炬塔25。火炬塔25与设置于船体10内的防撞舱壁26相比配置于前方。在船首部24的上甲板11,通常设置有多个舾装配件,配置火炬塔25是困难的,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扩大了船首部24的上甲板11,以能够进行火炬塔25的配置。此外,船首部24的上甲板11的水线面积系数(=船首侧水线面积/(船的全长/2)/船宽)例如为0.93以上。如以上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船尾部13,通过将燃料舱17设置于机舱15的前侧,从而缩短机舱15的长度,并且居住区14的前壁18与机舱15的前壁16相比配置于船尾侧。另外,在船首部24的上甲板11上,火炬塔25与防撞舱壁26相比配置于前方。通过上述构成,与以往相比,能够扩大上甲板11的能够设置生产设备12的面积。因此,无需为了在上甲板11上配置更多的生产设备12而增大船体10,能够避免船体10的大型化引起的成本上升和制造工序时间变长。另外,本实施方式以在上甲板11的居住区14的前壁18与机舱15的前壁16之间,使从生产设备12延伸的各种配管22、电线23通过的方式构成。即,配管22、电线23不经由居住区14、泵室而通过,因此无需考虑与居住区14内的各种设备的干涉等,也不需要设置用于在泵室内的安装作业的脚手架,配管22和电线23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料舱17配置于机舱15的前方,因此无需在危险区域即液货舱区域19与安全分区即机舱15之间设置隔离舱(Cofferdam)。如上所述的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上浮体结构物,其特征在于,/n所述海上浮体结构物在上甲板上设置有生产设备,/n所述海上浮体结构物具备:/n机舱,所述机舱设置于船尾部的船体内;以及/n居住区,所述居住区设置于所述船尾部的所述上甲板上,/n所述居住区的前壁与所述机舱的前壁相比位于船尾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531 JP 2017-1080591.一种海上浮体结构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海上浮体结构物在上甲板上设置有生产设备,
所述海上浮体结构物具备:
机舱,所述机舱设置于船尾部的船体内;以及
居住区,所述居住区设置于所述船尾部的所述上甲板上,
所述居住区的前壁与所述机舱的前壁相比位于船尾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浮体结构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海上浮体结构物具备燃料舱,所述燃料舱设置于所述船体内,
所述燃料舱与所述机舱的前壁邻接,且设置于所述机舱的船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上浮体结构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船体内,在所述居住区的前壁的正下方设置有支承所述居住区的支承结构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海上浮体结构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甲板的所述机舱的前壁与所述居住区的前壁之间,形成用于使配管和/或电线通过的通路。


5.一种海上浮体结构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海上浮体结构物在上甲板上设置有生产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十川靖弘高野浩太朗中村研岩见俊佑田中茂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易艾斯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