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蜂巢结构的水上漂浮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023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蜂巢结构的水上漂浮平台,包括:用于安装光伏组件的主浮体;用于组成东西侧面的运维通道及设备安装平台的设备浮体盖板;用于作为横向内部运维通道的与主浮体连接的主走道浮体;连接主走道浮体的次走道浮体;用于侧边连接设备浮体及主浮体的小走道浮体;用于安装组件的支架浮体,该支架浮体包括:前支架浮体、前支架浮体扣件,以及用于安装组件的后支架浮体、后支架浮体扣件;该前支架浮体扣件包括;前支架浮体前扣件、前支架浮体后扣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靠、经济、便于生产和安装特点。

A floating platform based on honeycomb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蜂巢结构的水上漂浮平台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具体为一种基于蜂巢结构的水上漂浮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外水面漂浮式光伏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光伏浮体及支架形式应运而生。目前水面光伏漂浮平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浮体只作为浮力提供部件,再使用钢结构搭建平台;一种是浮体既作为浮力提供部件也作为平台结构部件。前者使用的浮体数量较少,钢结构也占主要部分,但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在风浪比较多的水面上应用,由于基本都采用钢结构连接,长期的风浪低频冲击会使得紧固件慢慢松开,不利于结构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由于钢结构占主要部分,在水质不良的水中应用钢结构会容易被腐蚀,从而影响平台的寿命。而后者全部采用塑料浮体作为主要部件,比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国内外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后面一种技术,而且大部分采用的是方形结构,光伏组件采用钢支架或者采用连接耳的形式安装到主浮体上,而且浮体的安装也需要区分方向性,安装效率偏低,另外一般设备浮体与主浮体不能共用性,需要另外生产不同的浮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蜂巢结构的水上漂浮平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所述基于蜂巢结构的水上漂浮平台具有可靠、经济、便于生产和安装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蜂巢结构的水上漂浮平台,包括:用于安装光伏组件的主浮体;用于组成东西侧面的运维通道及设备安装平台的设备浮体盖板;用于作为横向内部运维通道的与主浮体连接的主走道浮体;连接主走道浮体的次走道浮体;用于侧边连接设备浮体及主浮体的小走道浮体;用于安装光伏组件的支架浮体,该支架浮体包括:前支架浮体、前支架浮体扣件,以及用于安装光伏组件的后支架浮体、后支架浮体扣件;该前支架浮体扣件包括:前支架浮体前扣件、前支架浮体后扣件。优选的,设备浮体包括主浮体以及设备浮体盖板,其中:主浮体外形为类正六边形结构,内部开有圆形孔洞;在类正六边形结构的上面两个角点及下面两个角点上设置有凸出的连接耳Ⅰ,连接耳Ⅰ上下平面均设置有凸起,主浮体上平面及下平面均开有凹槽,凹槽的形状与连接耳Ⅰ的形状类似,凹槽开有上下通孔,通孔可与支架浮体的支腿的尺寸配合进行连接安装,同时可与设备浮体盖板进行配合安装形成设备浮体。优选的,设备浮体盖板形状与主浮体的凹槽一致,并设置有四个安装耳,安装耳比设备浮体盖板上平面位置稍低,设备浮体盖板上开有四个长条形孔成为镂空结构,设备浮体盖板上设置有防滑结构。优选的,主走道浮体为矩形结构,矩形结构的四条边每条边上均设置有两个连接耳Ⅱ,连接耳Ⅱ耳与主浮体的连接耳Ⅰ结构相似。优选的,次走道浮体为矩形结构,矩形结构的两条短边上均设置有两个连接耳Ⅲ,连接耳Ⅲ方向与矩形长边方向一致,连接耳Ⅲ与主浮体的连接耳Ⅰ结构相似。优选的,小走道浮体为矩形结构,其形状及连接耳结构与次走道浮体的一致,长度比次走道浮体稍短。优选的,前支架浮体由立柱结构和连接结构构成,立柱结构为圆柱形,连接结构为上下圆弧形薄板,薄板将左右两个立柱结构连接到一起,两个立柱结构上部均设置有螺孔Ⅰ,用来安装前支架浮体扣件,同时立柱结构下部为上粗下细结构,粗的部分形成支撑台放入主浮体上的通孔中用于支撑前支架浮体上部结构,立柱下部的细的部分为带螺纹的圆柱体,可穿过主浮体上的通孔后通过螺母连接从而固定到主浮体上。优选的,前支架浮体扣件包括前支架浮体前扣件和前支架浮体后扣件,前支架浮体前扣件为S形结构,其的上部可与光伏组件边框耦合,其的下部带有螺孔Ⅱ;前支架浮体后扣件为7字形结构,其的上部可与光伏组件边框内部耦合,其的下部带有螺孔Ⅲ,支架浮体前扣件及前支架浮体后扣件与光伏组件耦合后可与立柱结构的螺孔Ⅰ配合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固定光伏组件。优选的,后支架浮体为拱桥形薄板镂空结构,中部有两个三角形孔洞,其上部中间为下凹半弧形,其下部中间为抛物线形上拱结构,两端为挑出结构,挑出结构为内凹半圆形结构,并开有螺孔Ⅳ,用于安装后支架浮体扣件,后支架浮体有两个支腿,每个支腿下部均为上粗下细结构,其粗的部分形成支撑台放入主浮体上的通孔中用于支撑后支架浮体上部结构,其下部细的部分为带螺纹的圆柱体,可穿过主浮体上的通孔后通过螺母连接从而固定到主浮体上。优选的,后支架浮体扣件上部为鸭嘴形结构,鸭嘴形结构可与光伏组件边框耦合,其下部为与后支架浮体的挑出结构内凹半圆形结构配合的半圆形结构,并开设有螺孔Ⅴ,后支架浮体扣件与后支架浮体两者拼装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出了一种基于蜂巢结构的类六边形主浮体结构,外形美观,结构稳定;主浮体中空圆形结构一方面可在提供足够的浮力的基础上保证不封闭水面,减少对水面透光、透氧的影响并相应的减轻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加工过程中可将前支架浮体开到一个模具中,便于加工成形,提高生产效率并可减少边角料的比例,另外主浮体不分前后正反均可安装使用,也可提高安装的效率;提出了主浮体内凹结构安装盖板作为设备浮体且盖板形式与浮体形状一致,便于运输和安装,且安装后结构稳定;提出了拱形桥结构的后支架浮体,在满足结构受力的要求的基础上可节约材料用量;提出了鸭嘴形的后支架浮体扣件,“S”形的前支架浮体前扣件和“7”字形的前支架浮体后扣件,更便于组件的拆装和固定;提出了走道浮体由主走道浮体、次走道浮体、小走道浮体构成。本技术的构的水上漂浮平台具有可靠、经济、便于生产和安装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拼装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轴测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A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图1未安装光伏组件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主浮体平面图;图7为本技术主浮体轴测图;图8为本技术设备浮体盖板平面图;图9为本技术设备浮体盖板立面图;图10为本技术设备浮体盖板轴测图;图11为本技术主走道浮体平面图;图12为本技术主走道浮体轴测图;图13为本技术次走道浮体平面图;图14为本技术次走道浮体轴测图;图15为本技术小走道浮体平面图;图16为本技术小走道浮体轴测图;图17为本技术前支架浮体立面图;图18为本技术前支架浮体轴测图;图19为本技术前支架浮体前扣件轴测图;图20为本技术前支架浮体后扣件轴测图;图21为本技术后支架浮体立面图;图22为本技术后支架浮体轴测图;图23为本技术后支架浮体扣件结构图;图24为本技术后支架浮体扣件轴测图。图中:1主浮体、1.1圆形孔洞、1.2连接耳Ⅰ、1.3凹槽、1.4通孔、1.5带螺纹的圆柱体、2设备浮体盖板、2.1安装耳、2.2长条形孔、3主走道浮体、3.1连接耳Ⅱ、4次走道浮体、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蜂巢结构的水上漂浮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安装光伏组件(11)的主浮体(1);/n用于组成东西侧面的运维通道及设备安装平台的设备浮体盖板(2);/n用于作为横向内部运维通道的与主浮体(1)连接的主走道浮体(3);/n连接主走道浮体(3)的次走道浮体(4);/n用于侧边连接设备浮体及主浮体(1)的小走道浮体(5);/n用于安装光伏组件(11)的支架浮体,该支架浮体包括:/n前支架浮体(6)、前支架浮体扣件,/n以及用于安装光伏组件(11)的后支架浮体(9)、后支架浮体扣件(10);/n该前支架浮体扣件包括:/n前支架浮体前扣件(7)、前支架浮体后扣件(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蜂巢结构的水上漂浮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安装光伏组件(11)的主浮体(1);
用于组成东西侧面的运维通道及设备安装平台的设备浮体盖板(2);
用于作为横向内部运维通道的与主浮体(1)连接的主走道浮体(3);
连接主走道浮体(3)的次走道浮体(4);
用于侧边连接设备浮体及主浮体(1)的小走道浮体(5);
用于安装光伏组件(11)的支架浮体,该支架浮体包括:
前支架浮体(6)、前支架浮体扣件,
以及用于安装光伏组件(11)的后支架浮体(9)、后支架浮体扣件(10);
该前支架浮体扣件包括:
前支架浮体前扣件(7)、前支架浮体后扣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蜂巢结构的水上漂浮平台,其特征在于:设备浮体包括主浮体(1)以及设备浮体盖板(2),其中:主浮体(1)外形为类正六边形结构,内部开有圆形孔洞(1.1);在类正六边形结构的上面两个角点及下面两个角点上设置有凸出的连接耳Ⅰ(1.2),连接耳Ⅰ(1.2)上下平面均设置有凸起,主浮体(1)上平面及下平面均开有凹槽(1.3),凹槽(1.3)的形状与连接耳Ⅰ(1.2)的形状类似,凹槽(1.3)开有上下通孔(1.4),通孔(1.4)可与支架浮体的支腿的尺寸配合进行连接安装,同时可与设备浮体盖板(2)进行配合安装形成设备浮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蜂巢结构的水上漂浮平台,其特征在于:设备浮体盖板(2)形状与主浮体(1)的凹槽(1.3)一致,并设置有4个安装耳(2.1),安装耳(2.1)比设备浮体盖板(2)上平面位置稍低,设备浮体盖板(2)上开有四个长条形孔(2.2)成为镂空结构,设备浮体盖板(2)上设置有防滑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蜂巢结构的水上漂浮平台,其特征在于:主走道浮体(3)为矩形结构,矩形结构的四条边每条边上均设置有两个连接耳Ⅱ(3.1),连接耳Ⅱ(3.1)耳与主浮体(1)的连接耳Ⅰ(1.2)结构相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蜂巢结构的水上漂浮平台,其特征在于:次走道浮体(4)为矩形结构,矩形结构的两条短边上均设置有两个连接耳Ⅲ(4.1),连接耳Ⅲ(4.1)方向与矩形长边方向一致,连接耳Ⅲ(4.1)与主浮体(1)的连接耳Ⅰ(1.2)结构相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蜂巢结构的水上漂浮平台,其特征在于:小走道浮体(5)为矩形结构,其形状及连接耳结构与次走道浮体(4)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海青杨家胜蒋玉强王华军周剑波桂绍波郑涛平朱宜飞陈笙何志锋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安徽中能众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