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CAN总线通信的馈线自动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552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CAN总线通信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属于通信领域,一种采用CAN总线通信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支点隔断模块和预断点的设置,在配电监测模块监测并预测的故障影响较大时,通过加热器对该故障所在节点的预断点进行加热熔断,从而完全隔断故障点和系统其他正常运行的部分,及时控制故障点的故障范围继续扩大,有效将故障范围控制在最小,同时在此过程中通过断点护套囊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聚集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在其内部,提高熔断效率,另一方面将双层中空囊壳内外进行隔断,有效避免双层中空囊壳内热量对双层中空囊壳外侧的其他部分造成影响,提高熔断预断点时的安全性。

A feeder automation system using CAN bus commun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CAN总线通信的馈线自动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用CAN总线通信的馈线自动化系统。
技术介绍
CAN属于现场总线的范畴,它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馈线又称电缆线,在有线电视系统中起传输信号的作用,通过它将天线接收的信号传给前端系统,前端输出的信号也是由电缆线传输到各用户的电视机。因此馈线的质量和型号是直接影响有线电视系统接收效果和信号传输质量的重要因素。馈线是早期电视机与室外天线连接的信号线,外形扁平一般为双线,线体为绝缘塑料,外部没有屏蔽层,抗干扰能力极差,室外使用其性能还会受阴雨天气的影响。现在由于有线电视的普及电视信号线完全由同轴电缆取代。馈线包括天线的下引线和系统的干线、支干线、支线、用户线等。有线电视系统中采用的馈线主要有扁馈线、同轴电境和光缆三种。应用最多的是同轴电缆。它的主要任务是有效地传输信号能量,将发射机发出的信号功率以最小的损耗传送到发射天线的输入端,或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以最小的损耗传送到接收机输入端,同时本身不产生杂散干扰信号,这样,就要求传输线必须屏蔽。当馈线的物理长度等于或大于所传送信号的波长时,传输线又叫做长线。线自动化是指变电站出线到用户用电设备之间的馈电线路自动化,其内容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一是正常情况下的用户检测、资料测量和运行优化;二是事故状态下的故障检测、故障隔离、转移和恢复供电控制。馈线自动化的实现原则是,故障后的网络重构应采用集中控制与分布控制相结合,优先采用分布式控制的原则,以提高反应速度;实现配电网的闭环运行,故障情况下,瞬时切断故障段并保持对非故障区的不间断供电;兼容开环运行模式。申请号为CN201320351610.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用CAN总线通信的新型馈线自动化系统》,一种采用CAN总线通信的新型馈线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依次相连的配电管理子系统、配电主站、配电子站及变电站组成,配电子站负责馈线终端FTU上传和下达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以及馈线故障的自动判断,配电主站位于配电子站与配电管理子系统之间,负责处理配电子站的上传信息,实现与配电管理子系统的接口;在该系统中还设置有分别与变电站及配电子站相连的馈线终端FTU,所述的馈线终端FTU为实现配电SCADA和馈线自动化的控制单元,其与配电子站之间采用CAN总线通信,通信介质为屏蔽双绞线,在通信距离为10km时电力高新速率可达5kbit/s。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馈线终端FTU与配电子站,以及两个配电子站之间均采用CAN总线通信;根据CAN总线的特点,馈线自动化系统中将FTU和配电子站都作为总线的一个节点,各台设备通过屏蔽双绞线连接成一个总线型局域网。根据CAN总线的多主站依据优先权访问的特性,将所有FTU和配电子站构成对称型多主站网络结构,总线上的所有节点都可以成为主节点。正常运行时,配电子站为主节点,FTU为从节点,采用Polling方式进行通信;馈线故障时,FTU成为主节点,主动将故障信息上报,可大大提高故障状态下系统的实时性;由于采用了CSMA/CD技术,避免了多主站竞争时数据的丢失和出错,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均很好。近年来,国家在配电网的改造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而配电自动化也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配电自动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一般来说包括配电监控和配电管理两个部分,其可以划分为多个子系统,各部分分层布置,主要有配电管理子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馈线自动化系统、配电监测和需方管理子系统,其中作为配电自动化基础的馈线自动化系统是配电自动化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因此,馈线自动化系统的研究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有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在虽然可以实现配电网的闭环运行,故障情况下,瞬时切断故障段并保持对非故障区的不间断供电,兼容开环运行模式,但是在实际的配电网,非常复杂,虽然将故障点通过开关切断了,但是对于较为复杂的故障,仅仅切断隔离,若是没能及时处理,故障存在继续扩大的情况,造成更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CAN总线通信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它可以通过支点隔断模块和预断点的设置,在配电监测模块监测并预测的故障影响较大时,通过加热器对该故障所在节点的预断点进行加热熔断,从而完全隔断故障点和系统其他正常运行的部分,及时控制故障点的故障范围继续扩大,有效将故障范围控制在最小,同时在此过程中通过断点护套囊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聚集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在其内部,提高熔断效率,另一方面将双层中空囊壳内外进行隔断,有效避免双层中空囊壳内热量对双层中空囊壳外侧的其他部分造成影响,提高熔断预断点时的安全性。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采用CAN总线通信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包括配电管理子系统和两个配电子站,所述配电管理子系统与两个配电子站之间连接有配电主站,两个所述变电子站之间连接有馈线终端FTU,所述馈线终端FTU连接有多个变电站,多个所述变电站与馈线的连接点均形成节点,所述馈线终端FTU还连接有配电监测模块,多个所述变电站与节点之间均设有支点隔断模块,多个所述支点隔断模块分别与配电监测模块和馈线终端FTU信号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支点隔断模块相互信号连接,使得两个支点隔断模块可以互相定位,即其中一个发生预断点发生故障后,通过其本身的GPS定位模块可以定位故障点,便于馈线终端FTU通过支点隔断模块控制预断点熔断,此时该支点隔断模块失效,此时相邻的另一个支点隔断模块的GPS定位模块可以作为该故障点的定位参照,为后期抢修提供故障定位,可以通过支点隔断模块和预断点的设置,在配电监测模块监测并预测的故障影响较大时,通过加热器对该故障所在节点的预断点进行加热熔断,从而完全隔断故障点和系统其他正常运行的部分,及时控制故障点的故障范围继续扩大,有效将故障范围控制在最小,同时在此过程中通过断点护套囊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聚集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在其内部,提高熔断效率,另一方面将双层中空囊壳内外进行隔断,有效避免双层中空囊壳内热量对双层中空囊壳外侧的其他部分造成影响,提高熔断预断点时的安全性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配电子站之间以及变电子站与馈线终端FTU之间均通过CAN总线通信。进一步的,所述CAN总线通信采用屏蔽双绞线。进一步的,所述节点与变电站之间通过馈线连接,所述馈线中部设有预断点,所述支点隔断模块连接在预断点上,所述预断点外端包裹有断点护套囊,使用时可以通过配电监测模块监控各节点的运行状况,当监测到出现故障时,该模块将故障信号反馈给馈线终端FTU,馈线终端FTU分析并判断该故障可能影响的范围,当预测故障影响较小时,通过本系统自动控制断开与该节点连接的变电站,当故障恢复后,自动恢复连接,当预测故障影响较大时,馈线终端FTU控制支点隔断模块工作,加热器工作,使得预断点发生不可自恢复的熔断。进一步的,所述支点隔断模块包括加热器和GPS定位模块,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CAN总线通信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包括配电管理子系统和两个配电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管理子系统与两个配电子站之间连接有配电主站,两个所述变电子站之间连接有馈线终端FTU,所述馈线终端FTU连接有多个变电站,多个所述变电站与馈线的连接点均形成节点,所述馈线终端FTU还连接有配电监测模块,多个所述变电站与节点之间均设有支点隔断模块,多个所述支点隔断模块分别与配电监测模块和馈线终端FTU信号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支点隔断模块相互信号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CAN总线通信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包括配电管理子系统和两个配电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管理子系统与两个配电子站之间连接有配电主站,两个所述变电子站之间连接有馈线终端FTU,所述馈线终端FTU连接有多个变电站,多个所述变电站与馈线的连接点均形成节点,所述馈线终端FTU还连接有配电监测模块,多个所述变电站与节点之间均设有支点隔断模块,多个所述支点隔断模块分别与配电监测模块和馈线终端FTU信号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支点隔断模块相互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CAN总线通信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配电子站之间以及变电子站与馈线终端FTU之间均通过CAN总线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CAN总线通信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AN总线通信采用屏蔽双绞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CAN总线通信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与变电站之间通过馈线连接,所述馈线中部设有预断点,所述支点隔断模块连接在预断点上,所述预断点外端包裹有断点护套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用CAN总线通信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点隔断模块包括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丙磊刘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伦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