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兆国专利>正文

门及其门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549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及其门轴组件,门轴组件包括轴芯和轴套,轴芯包括绕其旋转轴线设置的棱壁,棱壁包括第一棱,轴套在绕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联动于轴芯,且第一棱的部分结构收容于轴套内,其余部分沿旋转轴线伸出轴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门及其门轴组件,采用两组门轴组件将门扇安装于门框,两个轴芯沿旋转轴线以第一棱所在一侧配合在一起时,两轴芯能够相互咬合在一起。在门扇相对门框转动时,两轴芯绕旋转轴线相对转动,使得彼此沿着第一棱升降运动,在释放对门扇的外力时,门扇的自身重力下,能够迫使两轴芯沿彼此的第一棱滑动回位至初始的咬合状态,进而实现门扇稳定自闭合,提高操作安全性。

Door and shaft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及其门轴组件
本技术涉及安全门
,尤其涉及门及其门轴组件。
技术介绍
安全门等门体结构通常安装在高空爬梯进出口处或某些单向进出口处,以防止高空作业人员不慎跌落。然而,目前通常采用弹簧门,这种弹簧门的弹簧本身就很容易老化和损坏,经常发生因弹簧损坏而导致整个门不能自动回弹,同时弹簧门回弹时容易因为快速回弹而击伤后续进入的作业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门轴组件以及包括该门轴组件的门,以解决目前门体不安全、操作不便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门轴组件,包括:轴芯,具有旋转轴线,所述轴芯包括绕所述旋转轴线设置的棱壁,所述棱壁包括第一棱,所述第一棱绕所述旋转轴线盘旋上升,且所述第一棱在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为弧形或圆形,所述基准平面为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几何平面;轴套,在绕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联动于所述轴芯,且所述第一棱的部分结构收容于所述轴套内,其余部分沿所述旋转轴线伸出所述轴套;其中,所述棱壁被配置为能够使得沿所述旋转轴线同轴设置的两所述轴芯可转动地配合,且两所述轴芯的所述第一棱可滑动地相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棱壁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棱,多个所述第一棱绕所述旋转轴线呈圆周阵列分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棱壁包括第二棱,所述第二棱绕所述旋转轴线盘旋上升,所述第二棱的盘旋方向与所述第一棱的盘旋方向相反,且沿旋转轴线同轴设置的两轴芯的所述棱壁能够相互咬合在一起,以使得两轴芯的所述第一棱相吻合、两所述轴芯的所述第二棱相吻合;或者,所述第一棱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界定第一圆弧段,所述第二棱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界定第二圆弧段,由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圆弧段的中心的连线界定基准线,所述第一棱和所述第二棱在所述基准线的法平面内的正投影所形成的投影轮廓线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棱的两端的连线与所述旋转轴线相交,所述第二棱的两端和所述第一棱的两端分别相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棱在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所形成的圆弧的圆心角等于180°,所述棱壁呈镜像结构,镜像面为由所述第一棱的两端以及所述旋转轴线确定的几何平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芯包括两个所述棱壁,两个所述棱壁在所述基准平面内的正投影所形成的圆的半径不同,且两个所述棱壁的镜像面共面,以在两个棱壁之间形成咬合槽,当两个所述轴芯沿所述旋转轴线以所述第一棱所在侧配合在一起时,靠近所述旋转轴线的棱壁能够收容于所述咬合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棱壁的第一棱两端连线界定第一线段,另一个棱壁的第一棱两端连线界定第二线段,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相交,且夹角取值范围为70°至1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芯开设有轴孔,所述轴孔沿所述旋转轴线贯穿所述轴芯,两所述轴芯相互配合时,穿过所述轴孔的限位件能够限制两所述轴芯绕所述旋转轴线的相对运动的行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芯包括与所述棱壁的远离所述第一棱的一侧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绕所述旋转轴线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凸齿,所述轴套的套孔内设有与所述凸齿相配合的限位齿,所述连接部能够沿所述旋转轴线插入所述套孔,以使所述凸齿与所述限位齿相咬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芯和所述轴套一体成型。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门,包括如上所述的门轴组件。本技术的门及其门轴组件,该门轴组件包括轴芯和轴套,轴芯的棱壁具有绕旋转轴线盘旋上升的第一棱,利用这种结构的门轴组件将门扇安装至门框时,可以采用两组门轴组件分别连接门扇和门框,两个轴芯沿旋转轴线以第一棱所在一侧配合在一起时,两轴芯能够相互咬合在一起。从而在门扇相对门框转动时,两轴芯绕旋转轴线相对转动,使得彼此沿着第一棱升降运动,在释放对门扇的外力时,门扇的自身重力下,能够迫使两轴芯沿彼此的第一棱滑动回位至初始的咬合状态,进而实现门扇稳定自闭合,提高操作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图1为一实施例中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方式中门的门轴组件分解示意图;图3为一实施方式中的两组门轴组件的轴芯配合示意图;图4为图1示出的门的门轴组件装配状态图;图5为一实施方式两组门轴组件的轴芯配合示意图;图6为一实施方式两组门轴组件轴芯装配示意图;图7为一实施方式的门轴组件的轴芯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示出的门轴组件的轴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示出的门轴组件的轴芯侧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一实施方式中的门轴组件的轴芯和轴套结构示意图;图11为另一实施方式两组门轴组件分解示意图;图12为一实施方式两组门轴组件局部装配示意图;图13为图12示出的两组门轴组件的装配状态示意图;图14为一实施方式中的门框结构示意图;图15为一实施方式中的门框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16为一实施方式的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参阅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一种门,包括门框10、门扇20和门轴组件30。其中,门扇20通过门轴组件30连接至门框10,使得门扇20能够相对门框10活动而打开或关闭。结合图2和图3所示,门框10和门扇20之间通过两组门轴组件30的配合实现转动连接。门轴组件30包括轴芯31和轴套32。轴芯31具有旋转轴线W,轴芯31与轴套32之间在绕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联动连接,换言之,连接在一起的轴芯31与轴套32之间的旋转自由度被限制,使得轴芯31与轴套32之间不能相对转动。从而在轴套32绕旋转轴线W转动时,轴套32会联动轴芯31一起绕旋转轴线W转动。相应的,在轴芯31绕旋转轴线W转动时,轴芯31也能够带动轴套32一起绕旋转轴线W转动。需要说明的是,轴芯31和轴套32之间的联动连接形式具有多种。例如,轴芯31和轴套32之间可以采用套接、插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相连,只需要轴芯31和轴套32配合后不能相对转动即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轴芯31和轴套32之间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轴芯,具有旋转轴线,所述轴芯包括绕所述旋转轴线设置的棱壁,所述棱壁包括第一棱,所述第一棱绕所述旋转轴线盘旋上升,且所述第一棱在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为弧形或圆形,所述基准平面为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几何平面;/n轴套,在绕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联动于所述轴芯,且所述第一棱的部分结构收容于所述轴套内,其余部分沿所述旋转轴线伸出所述轴套;/n其中,所述棱壁被配置为能够使得沿所述旋转轴线同轴设置的两所述轴芯可转动地配合,且两所述轴芯的所述第一棱可滑动地相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芯,具有旋转轴线,所述轴芯包括绕所述旋转轴线设置的棱壁,所述棱壁包括第一棱,所述第一棱绕所述旋转轴线盘旋上升,且所述第一棱在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为弧形或圆形,所述基准平面为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几何平面;
轴套,在绕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联动于所述轴芯,且所述第一棱的部分结构收容于所述轴套内,其余部分沿所述旋转轴线伸出所述轴套;
其中,所述棱壁被配置为能够使得沿所述旋转轴线同轴设置的两所述轴芯可转动地配合,且两所述轴芯的所述第一棱可滑动地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棱壁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棱,多个所述第一棱绕所述旋转轴线呈圆周阵列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棱壁包括第二棱,所述第二棱绕所述旋转轴线盘旋上升,所述第二棱的盘旋方向与所述第一棱的盘旋方向相反,且沿旋转轴线同轴设置的两轴芯的所述棱壁能够相互咬合在一起,以使得两轴芯的所述第一棱相吻合、两所述轴芯的所述第二棱相吻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的两端的连线与所述旋转轴线相交,所述第二棱的两端和所述第一棱的两端分别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界定第一圆弧段,所述第二棱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界定第二圆弧段,由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圆弧段的中心的连线界定基准线,所述第一棱和所述第二棱在所述基准线的法平面内的正投影所形成的投影轮廓线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兆国
申请(专利权)人:张兆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