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摆渡车的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4179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摆渡车的下料装置,涉及混凝土制备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车体和导轨,所述车体滑动于所述导轨,所述车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车体底部设置有能够控制出料口开口大小的控制组件,所述车体侧壁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滑动于滑轨的滚轮,所述车体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节省成本和便于清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摆渡车的下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制备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摆渡车的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摆渡车是混凝土、水泥制备中常用的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满载混凝土的摆渡车将混凝土拉倒施工点进行卸料,在它的协助下,完成生产线浇筑工作。公告号为CN20759591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鱼雷罐型混凝土摆渡车,其技术要点为:所述摆渡车安装在轨道上,包括车架、鱼雷罐、电机一、电机二以及减速器,所述鱼雷罐罐身两端通过转轴安装在车架上,所述鱼雷罐罐身上表面开设有卸料口,所述电机一与减速器轴接,所述减速减与鱼雷罐的转轴轴接,所述车架下方安装有四个滑轮组件,所诉电机二与其中一个滑轮组件连接提供动力,所述车架前后两端均设置有行程开关,摆渡车行驶到目的地后触发行程开关,电机一控制鱼雷罐翻转180度完成卸料。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摆渡车在行走时不会出现混凝土滴漏的现象,保证轨道的感觉整洁,避免翻车事故,但在进行卸料时,使得物料发生飞溅且无法控制物料的流量,造成物料的浪费,增加水泥用量,从而增加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化氮等气体的产生。因此需要提出一个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摆渡车的下料装置,其能够控制卸料时物料的流量大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摆渡车的下料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下方设置有导轨,所述车体运动于所述导轨,所述车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车体底部设置有能够控制出料口开口大小的控制组件,所述车体侧壁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滑动于滑轨的滚轮,所述车体内设置有搅拌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满物料的车体在滑轨上滑动,在运动到卸料处时,控制组件打开出料口,且能控制出料口的大小,能够准确控制卸料的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且通过搅拌组件,能够对车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避免车体内的物料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硬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车体底部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侧壁设置有齿条,所述车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通过齿轮与齿条驱动挡板进行转动,从而控制出料口的开合,且通过挡板的转动角度,可方便地控制出料口的开合大小,从而控制卸料时的流量大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车体侧壁的两根驱动杆,四个所述滚轮分别固定连接于两根所述驱动杆的两端,其中一根所述驱动杆的中端设置有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所诉第一从动锥齿轮啮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通过主动锥齿轮与第一从动锥齿轮驱动一根驱动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滚轮转动,带动车体在轨道上进行运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车体内部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靠近第二电机的一端伸出车体其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啮合,所述搅拌杆的圆周侧壁设置有若干搅拌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在驱动车体运动的同时,通过主动锥齿轮与第二从动锥齿轮带动搅拌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搅拌轮对车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防止物料在输送的过程在硬化,使物料粘结在车体的内壁,影响其正常卸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体的底部设置有导向轨,所述挡板滑动于所述导向轨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体内的物料会对挡板产生较大的压力,通过设置导向轨,对挡板起到导向作用的同时,能够保护挡板,避免由于物料的重力对其造成损坏,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体的顶端设置有洒水喷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卸料完成后,车体的内壁会残留有物料,通过洒水喷头,在卸料完成后对其进行清洗,避免在长时间的工作下,车体的内壁粘结大量的物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震动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卸料时,通过震动器,使得残留在车体内壁的物料能够滑落到出料口,避免物料粘连在车体的内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体底部的内壁朝向出料口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物料能够顺利地从出料口下料,避免车体底部留有过多的物料而造成浪费。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能够控制物料卸料时的流量大小,避免其在卸料时造成物料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底部机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剖面视图。图5是清理机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轨;2、车体;3、出料口;4、控制组件;5、驱动组件;6、清理机构;7、清理组件;8、升降组件;9、搅拌组件;10、挡板;11、齿条;12、第一电机;13、第一齿轮;14、导向轨;15、驱动杆;16、滚轮;17、第一从动锥齿轮;18、第二电机;19、主动锥齿轮;20、滑轨;21、清理架;22、滑块;23、橡胶条;24、支架;25、转动杆;26、第三电机;27、第二齿轮;28、升降杆;29、导向轮;30、凹槽;31、搅拌杆;32、第二从动锥齿轮;33、搅拌轮;34、洒水喷头;35、震动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方便混凝土摆渡车的下料装置,包括导轨1,导轨1上滑动有车体2,车体2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3,车体2的底部设置有能够控制出料口3开口大小的控制组件4,车体2的侧壁设置有用于驱动车体2运动的驱动组件5,车体2内设置有用于清理车体2内壁的清理机构6,清理机构6包括清理组件7用于控制清理组件7的升降组件8。在进行工作时,驱动组件5驱动车体2在轨道上运动,在运动到卸料处时,控制组件4打开出料口3进行卸料,可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出料口3的大小,避免出料口3太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卸料完成后,通过升降组件8控制清理组件7对车体2的内壁进行清理,避免车体2的内壁残留多余的物料并凝结在车体2内壁。车体2内部设置有搅拌组件9,表面物料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硬化从而影响其正常卸料。参照图2,控制组件4包括转动连接于车体2底部用于开闭出料口3的挡板10,挡板10的一端侧壁设置有呈圆弧形的齿条11,车体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2,第一电机1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3,第一齿轮13与齿条11啮合,第一电机12通过第一齿轮13与齿条11驱动挡板10进行转动,从而控制出料口3的开合,且通过挡板10的转动角度,可方便地控制出料口3的开合大小。车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呈圆弧形的导向轨14,挡板10的一端呈弧形且滑动于导向轨14内,导向轨14在对挡板10起到定位的同时能够对其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物料在长时间的坐下对其造成损坏,提高设备使用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摆渡车的下料装置,包括车体(2)和导轨(1),所述车体(2)滑动于所述导轨(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3),所述车体(2)底部设置有能够控制出料口(3)开口大小的控制组件(4),所述车体(2)侧壁设置有驱动组件(5),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滑动于滑轨(20)的滚轮(16),所述车体(2)内设置有搅拌组件(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摆渡车的下料装置,包括车体(2)和导轨(1),所述车体(2)滑动于所述导轨(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3),所述车体(2)底部设置有能够控制出料口(3)开口大小的控制组件(4),所述车体(2)侧壁设置有驱动组件(5),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滑动于滑轨(20)的滚轮(16),所述车体(2)内设置有搅拌组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摆渡车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4)包括转动连接于车体(2)底部的挡板(10),所述挡板(10)的一端侧壁设置有呈圆弧形的齿条(11)(0),所述车体(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2),所述第一电机(1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3)与所述齿条(11)(0)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摆渡车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两根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车体(2)两个侧壁的驱动杆(15),所述滚轮(16)分别固定连接于两根所述驱动杆(15)的两端,其中一根所述驱动杆(15)的中端设置有第一从动锥齿轮(17),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17)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电机(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忠萍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康立德构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