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准化少棘巨蜈蚣人工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34003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标准化少棘巨蜈蚣人工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所述的养殖系统包括以下功能区:饲养区、辅助饲养区、管理区、废物处理区、仓库等,饲养区外设有防逃水沟以防止蜈蚣逃走和保护蜈蚣不受天敌侵袭;饲养区内有标准养殖池,每个养殖池内再由光滑玻璃隔成各个区域,每个区域地下部分均铺设有采用水泥浇灌而成的“鸡蛋托状养殖模具”,地上有独立喂食槽,每日傍晚将新鲜事物固定于喂食槽内,以避免因食物霉变引起的细菌、真菌性疾病的威胁;本发明专利技术极大的提高了人工养殖蜈蚣的养殖效率和蜈蚣药材质量的稳定性,对确保蜈蚣中药材的合理应用和缓解野生蜈蚣资源减少的现象有重要意义,同时整个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可复制性,能满足工厂标准化养殖生产。

A standardized artificial culture system and culture method of megacentipe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标准化少棘巨蜈蚣人工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标准化少棘巨蜈蚣人工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蜈蚣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我国具有久远的药用历史。现代研究进展表明,蜈蚣药材提取物所含有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多糖、微量元素等成分在肿瘤、心血管、炎症等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方面显示了良好的药理作用。近年来,由于蜈蚣药用价值的不断挖掘和传统用药的需求,加之蜈蚣对生存经环境的特殊要求,随着土地资源的使用和造成的环境问题,药材市场常有蜈蚣药材供不应求的情况出现。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可以极大的提高少棘巨蜈蚣人工养殖效率和稳定性的人工养殖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稳定的蜈蚣人工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可满足规模化和工厂化生产。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标准化少棘巨蜈蚣人工养殖系统,包括以下功能区:饲养区、辅助饲养区、管理区、废物处理区、仓库,且各功能区建有消毒防疫设施;所述的饲养区建有养殖大棚,养殖大棚内部地面四周围建有防逃水沟(1),养殖大棚内部建有过道(2)将养殖区域分为多个独立养殖池,每个养殖池内,分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养殖池的地上部分建有高出地面的护墙,护墙内壁镶嵌一圈光滑玻璃,玻璃接缝处使用玻璃胶和透明胶带连接,为便于管理和避免疾病的大面积传播,每个养殖池内采用与护墙同高的光滑玻璃(3)隔成多个独立区域,每个区域内设有喂食槽(4),养殖池的地下部分铺设多列鸡蛋托状养殖模具,每列10~15层,每列之间有瓦片(5)和土壤(6)填充,土壤内撒播野草种子,每年春季为蜈蚣提供仿野生活动区域。所述的养殖大棚长10m,宽25m、高2.5m;所述的防逃水沟宽50cm、深30cm。所述的护墙高出地面70cm。所述的鸡蛋托状养殖模具由水泥浇灌而成,每个模具含有两排共10个独立巢穴,每个巢穴有独立开口便于蜈蚣进出,一条蜈蚣一个巢穴互不干扰,每个巢穴内铺满由高锰酸钾灭菌后的相对湿度为15~20%的饲养土作为蜈蚣的栖息床。本专利技术的蜈蚣人工养殖场地宜选择远离喧闹、相对安静、背风向阳的坡地,四周建立封闭围墙;围墙内划分有饲养区、辅助饲养区、管理区、废物处理区、仓库等功能区,且各功能区应建有消毒防疫设施,从而构建了一个规模化成熟的养殖布局,不同功能区被单独划分,可有效较少对蜈蚣生长过程造成的污染、惊吓等问题。上述饲养区为本专利技术生产方法内的核心区域,饲养区建有养殖大棚、多个独立养殖池、防逃水沟。每个养殖池内设有独立喂食槽,喂食槽内放有木板和铁钉,每日傍晚将新鲜食物钉于木板之上,可防止蜈蚣将食物拖走甚至拖进巢穴,因食物霉变造成细菌等微生物造成的疾病。上述饲养区的养殖池内铺设多列鸡蛋托状养殖模具,每列10~15层,每列之间用瓦片和土壤填充隔开,土壤内播撒一定密度的野草种子,每年春季为蜈蚣提供仿野生活动区域;每个模具内有两排共10个独立的蜈蚣生活巢穴,每个巢穴设有独立开口方便蜈蚣进出,一条蜈蚣一巢互不干扰,巢穴为种蜈蚣提供了独立安静的孵卵空间。每个巢穴内铺满一层经高锰酸钾消毒并晒干之后的饲养土作为蜈蚣的栖息床,饲养土的相对湿度控制在15%~20%。上述饲养区的养殖池内部四周镶嵌一圈光滑玻璃,玻璃接缝处使用玻璃胶填充,并粘贴光滑透明胶带,以防止蜈蚣攀爬逃走;饲养区外周布满一圈宽50cm,深30cm的防逃水沟,起到二次防止蜈蚣逃跑的作用并阻止老鼠等天敌的进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的人工养殖系统的标准化少棘巨蜈蚣人工养殖方法,包括饲养管理、繁殖管理、采收及产地加工的步骤。具体的,所述的饲养管理步骤为:(1)喂食:每日傍晚将新鲜鱼肉或动物内脏剪切成块,通过铁钉将切好后的块状食物钉于木板之上,另提供少许新鲜瓜果皮、菜叶等素食,同时每日将水盛于浅盘为蜈蚣提供饮水;蜈蚣夜间觅食之后夜间或次日清晨将木板取出,对木板进行清洗消毒,丢弃食物残渣。(2)每日观察:在夜间缩小手电筒光圈对蜈蚣进行观察,观察其健康状况(体表颜色、行动、进食等),交配情况以及饲养池的安全。如发现蜈蚣个体异常,应及时记录并单独饲养观察,待确认正常后再放回饲养池。(3)温度、湿度控制:饲养池温度保持在22~3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60%~70%,饲养土湿度维持在15%~20%;尤其在天气变化剧烈时节,应通过增加供暖、通风、洒水等设施以维持饲养池的温度和湿度。(4)越冬管理:越冬期间应严格注意老鼠等天敌的侵袭,保持养殖池四周防逃沟的水量,并在养殖池四周投放捕鼠器等措施防止老鼠对冬眠蜈蚣造成的威胁。具体的,所述的繁殖管理步骤为:(1)种源选择:选自野外捕捉或从正规种源厂引种,首选身体完好无损,体表光泽的三龄以上种蜈蚣,雌:雄配种比例为1~3:1。(2)种蜈蚣管理:种蜈蚣一旦进入繁殖期,就需消耗大量的体能与营养物质,并且45天左右的时间内不食不饮。因此,在其繁殖产卵之前,必须供给优质足量的饵料。投料时间一般在每天下午5~6时进行,每天投食一次。繁殖期间可以通过缩小手电筒光圈观察蜈蚣的生命活动和周围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卵的孵化:蜈蚣通常每年8~9月孵卵,期间应保持安静,禁止翻动养殖池,避免因惊动造成流产、吞卵等问题。孵卵期间因部分蜈蚣不再进食,可以适当减少食物投放量,但必须正常按时补水;并使养殖池保持在80%左右适宜的湿度,温度控制在30℃~32℃上下,避免因环境不适出现吞卵等现象。(4)幼蜈蚣管理:刚离开母体的幼蜈蚣虽然已初步具备了生活自理能力,但还比较细嫩,组织尚未达到保护躯体的能力,应及时与母蜈蚣或种蜈蚣群分离;利用幼蜈蚣喜群集、爱吃甜食的习性,用钻有小洞的海绵,通过海绵的吸水性吸收含有葡萄糖、奶粉的溶液,傍晚放入蜈蚣池的活动场;幼蜈蚣会爬往海绵吸吮、休息,晚上或次日凌晨,将海绵用镊子轻轻夹起,移到准备好的养殖器皿中,轻轻地抖落将幼体蜈蚣分离出来;幼蜈蚣的适合温度在25~30℃,饲养土的相对湿度在20%~25%;饲养土要疏松,饲养舍内的温度、湿度要保持相对稳定,以利于幼蜈蚣顺利进入冬眠期。具体的,所述的采收及产地加工步骤为:在经过约3年时间的养殖,蜈蚣个体体长达9cm以上时,便可捕捉加工作为商品;春、夏二季捕捉,用温热水烫死;取长、宽与蜈蚣相等、两端稍尖的薄竹片,一端刺入蜈蚣下颚,一端扎入蜈蚣尾部上端,借竹片弹力,使其伸直,然后晒干,即为蜈蚣药材。注意在加工过程尽量保证头足完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基于上述的人工养殖系统的标准化少棘巨蜈蚣人工养殖方法中关于安全管理及卫生防疫的措施,具体为:(1)人员安全:饲养场和饲养生产区应有醒目的安全标志,外来人员和非饲养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养殖场和饲养生产区、加工区;外来人员和非饲养管理人员进入饲养生产区、加工区时,应有饲养技术人员或饲养管理人员陪同,未经允许,外来人员和非饲养管理人员不得接触蜈蚣;若不慎被蜈蚣蛰咬,应及时挤出毒液,并涂抹风油精或无极膏等,严重时应及时就医。(2)动物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标准化少棘巨蜈蚣人工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功能区:饲养区、辅助饲养区、管理区、废物处理区、仓库,且各功能区建有消毒防疫设施;所述的饲养区建有养殖大棚,养殖大棚内部地面四周围建有防逃水沟(1),养殖大棚内部建有过道(2)将养殖区域分为多个独立养殖池,每个养殖池内,分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养殖池的地上部分建有护墙,护墙内壁镶嵌一圈光滑玻璃,玻璃接缝处使用玻璃胶和透明胶带连接,为便于管理和避免疾病的大面积传播,每个养殖池内采用与护墙同高的光滑玻璃(3)隔成多个独立区域,每个区域内设有喂食槽(4),养殖池的地下部分铺设多列鸡蛋托状养殖模具,每列之间有瓦片(5)和土壤(6)填充,土壤内撒播野草种子,每年春季为蜈蚣提供仿野生活动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标准化少棘巨蜈蚣人工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功能区:饲养区、辅助饲养区、管理区、废物处理区、仓库,且各功能区建有消毒防疫设施;所述的饲养区建有养殖大棚,养殖大棚内部地面四周围建有防逃水沟(1),养殖大棚内部建有过道(2)将养殖区域分为多个独立养殖池,每个养殖池内,分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养殖池的地上部分建有护墙,护墙内壁镶嵌一圈光滑玻璃,玻璃接缝处使用玻璃胶和透明胶带连接,为便于管理和避免疾病的大面积传播,每个养殖池内采用与护墙同高的光滑玻璃(3)隔成多个独立区域,每个区域内设有喂食槽(4),养殖池的地下部分铺设多列鸡蛋托状养殖模具,每列之间有瓦片(5)和土壤(6)填充,土壤内撒播野草种子,每年春季为蜈蚣提供仿野生活动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大棚长10m,宽25m、高2.5m;所述的防逃水沟宽50cm、深3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墙高出地面7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列鸡蛋托状养殖模具铺设10~15层。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人工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鸡蛋托状养殖模具由水泥浇灌而成,每个模具含有两排共10个独立巢穴,每个巢穴有独立开口便于蜈蚣进出,一条蜈蚣一个巢穴互不干扰,每个巢穴内铺满由高锰酸钾灭菌后的相对湿度为15~20%的饲养土作为蜈蚣的栖息床。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养殖系统的标准化少棘巨蜈蚣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饲养管理、繁殖管理、采收及产地加工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饲养管理步骤为:
(1)喂食:每日傍晚将新鲜鱼肉或动物内脏剪切成块,通过铁钉将切好后的块状食物钉于木板之上,将木板放于喂食槽内,另提供新鲜瓜果皮或菜叶,同时每日将水盛于浅盘为蜈蚣提供饮水;蜈蚣夜间觅食之后深夜或次日清晨将木板取出,对木板进行清洗消毒,丢弃食物残渣;
(2)每日观察:在夜间缩小手电筒光圈对蜈蚣进行观察,观察其健康状况包括体表颜色、行动、进食,交配情况以及饲养池的安全,如发现蜈蚣个体异常,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超逸胡志刚刘义飞张景景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