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规模化扩繁麦蛾茧蜂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2949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规模化扩繁麦蛾茧蜂的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顶部与底部均为封闭机构,且框架的四周侧壁上均安装有纱网,所述框架的顶部设有可开闭的拉链拱门,所述框架的底部嵌设有第一固定筒,且第一固定筒的上端为封闭机构,所述第一固定筒的上端沿其周向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固定筒内设有开闭机构,所述第一固定筒内设有食料盒,所述框架的顶部设有暂存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材料简单,实用性强,可为麦蛾茧蜂成蜂提供生长所需水分或营养物质,在保证透气性的同时,又能防止茧蜂及其寄主的逃逸,且在投放寄主时可有效避免茧蜂逃跑。

A device for large-scale propagation of Spodoptera Braconida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规模化扩繁麦蛾茧蜂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防治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规模化扩繁麦蛾茧蜂的装置。
技术介绍
麦蛾茧蜂是一种具有幼虫群居性的外寄生蜂,该蜂寄主范围广泛,其寄主涉及田间及仓库鳞翅目夜蛾科和螟蛾科的40多种昆虫,寄生能力强,繁殖速度快,在生物防治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现需设计一种用于规模化扩繁麦蛾茧蜂的装置,用来规模化扩繁大量的麦蛾茧蜂,用于生物防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规模化扩繁麦蛾茧蜂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规模化扩繁麦蛾茧蜂的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顶部与底部均为封闭机构,且框架的四周侧壁上均安装有纱网,所述框架的顶部设有可开闭的拉链拱门,所述框架的底部嵌设有第一固定筒,且第一固定筒的上端为封闭机构,所述第一固定筒的上端沿其周向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固定筒内设有开闭机构,所述第一固定筒内设有食料盒,所述框架的顶部设有暂存机构。优选地,所述开闭机构包括竖直贯穿设置在第一固定筒上的转轴,且转轴与第一固定筒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上固定套接有挡板,且挡板与第一固定筒的内顶壁贴合,所述挡板上沿其周向等间距贯穿设有多个与第二开口对应的第一开口。优选地,所述暂存机构包括嵌设在框架顶部的第二固定筒,所述第二固定筒内竖直贯穿设有可活动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封板,所述活动杆位于第二固定筒上方的侧壁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筒与活动杆上,所述第二固定筒内设有盖板。优选地,所述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扰动杆。优选地,所述食料盒内设有吸液棉垫。优选地,所述封板的上表面为锥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暂存机构,打开盖板将寄主投放至第二固定筒内,盖上盖板,在按压活动杆,使得封板下移,即可使得寄主投放至装置内,进而在投放寄主时可有效避免茧蜂逃跑。通过设置开闭机构,转动转轴,使得挡板上的第一开口与第一固定筒上的第二开口错开实现封闭,即可取出食料盒,保证在取出食料盒时,避免茧蜂逃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规模化扩繁麦蛾茧蜂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规模化扩繁麦蛾茧蜂的装置的挡板及第一开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规模化扩繁麦蛾茧蜂的装置的第一固定筒及第二开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架、2纱网、3挡板、4转轴、5吸液棉垫、6食料盒、7第一固定筒、8扰动杆、9封板、10弹簧、11活动杆、12盖板、13第二固定筒、14拉链拱门、15第一开口、16第二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3,一种用于规模化扩繁麦蛾茧蜂的装置,包括框架1,框架1的顶部与底部均为封闭机构,且框架1的四周侧壁上均安装有纱网2,框架1的顶部设有可开闭的拉链拱门14,框架1的底部嵌设有第一固定筒7,且第一固定筒7的上端为封闭机构,第一固定筒7的上端沿其周向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二开口16,第一固定筒7内设有开闭机构,第一固定筒7内设有食料盒6,框架1的顶部设有暂存机构。本技术中,开闭机构包括竖直贯穿设置在第一固定筒7上的转轴4,且转轴4与第一固定筒7转动连接,转轴4上固定套接有挡板3,且挡板3与第一固定筒7的内顶壁贴合,挡板3上沿其周向等间距贯穿设有多个与第二开口16对应的第一开口15。具体的,暂存机构包括嵌设在框架1顶部的第二固定筒13,第二固定筒13内竖直贯穿设有可活动的活动杆11,活动杆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封板9,活动杆11位于第二固定筒13上方的侧壁上套接有弹簧10,弹簧1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筒13与活动杆11上,第二固定筒13内设有盖板12。进一步的,转轴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扰动杆8,可在开闭机构关闭前扰动驱离茧蜂。具体的,食料盒6内设有吸液棉垫5。进一步的,封板9的上表面为锥面结构,便于寄主下落。本技术使用时,在人工气候室或养虫室中(优选温、湿度条件为25-30℃、相对湿度65-75%),麦蛾茧蜂扩繁前,将浓度10%的蜂蜜水注入食料盒6中,保持食料盒6湿润即可,将食料盒6安装在第一固定筒7内,转动转轴4,使得挡板3上的第一开口15与第一固定筒7上的第二开口16重合实现开启,之后移入麦蛾茧蜂种蜂(优选初羽化的麦蛾茧蜂1-3对),24小时后,转动转轴4,使得挡板3上的第一开口15与第一固定筒7上的第二开口16错开实现封闭,即可取出食料盒6,保证在取出食料盒6时,避免茧蜂逃跑,打开盖板12将寄主投放至第二固定筒13内,盖上盖板12,在按压活动杆11,使得封板9下移,即可使得寄主投放至装置内,进而在投放寄主时可有效避免茧蜂逃跑,关紧拉链门,将食料盒6中带有蜂蜜水的吸液棉垫5取出置于装置正上一面的拉链拱门14上供茧蜂继续吸食。12-20天后即可扩繁出大量麦蛾茧蜂,放蜂时,可将本装置携带至田间或仓库,悬挂或置于地面,将拉链拱门14完全打开,茧蜂即可自由飞出,自动寻觅寄主害虫开始寄生,也可轻轻拍打纱网笼的侧面,促其飞出。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规模化扩繁麦蛾茧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顶部与底部均为封闭机构,且框架(1)的四周侧壁上均安装有纱网(2),所述框架(1)的顶部设有可开闭的拉链拱门(14),所述框架(1)的底部嵌设有第一固定筒(7),且第一固定筒(7)的上端为封闭机构,所述第一固定筒(7)的上端沿其周向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二开口(16),所述第一固定筒(7)内设有开闭机构,所述第一固定筒(7)内设有食料盒(6),所述框架(1)的顶部设有暂存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规模化扩繁麦蛾茧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顶部与底部均为封闭机构,且框架(1)的四周侧壁上均安装有纱网(2),所述框架(1)的顶部设有可开闭的拉链拱门(14),所述框架(1)的底部嵌设有第一固定筒(7),且第一固定筒(7)的上端为封闭机构,所述第一固定筒(7)的上端沿其周向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二开口(16),所述第一固定筒(7)内设有开闭机构,所述第一固定筒(7)内设有食料盒(6),所述框架(1)的顶部设有暂存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规模化扩繁麦蛾茧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机构包括竖直贯穿设置在第一固定筒(7)上的转轴(4),且转轴(4)与第一固定筒(7)转动连接,所述转轴(4)上固定套接有挡板(3),且挡板(3)与第一固定筒(7)的内顶壁贴合,所述挡板(3)上沿其周向等间距贯穿设有多个与第二开口(16)对应的第一开口(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勇夏鹏亮任晓红解晓菲樊俊王瑞李京成郭超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烟草公司恩施州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