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菊、艾和白前“无需组织培养”的毛状根遗传转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2800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菊、艾和白前“无需组织培养”的毛状根遗传转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转的基因转入发根农杆菌的感受态细胞中,挑取阳性菌株经培养后提取菌体,利用培养基重悬所述菌体至OD值为0.6‑1.0,于黑暗条件下放置,得菌悬液;将菊、艾和白前的枝条底部完全浸入所述菌悬液中真空浸润20‑30min;共培养:将浸润后的植物材料扦插于育苗盘中,移至人工气候室内培养,生成毛细根。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要6‑8周即可获得大量转基因发根。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操作简单,一步法免组培方式大大减少了组培的繁琐流程;采用枝条作为植物材料不受时间限制,不受品种限制;具备操作简单、成本低、通量高、周期短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遗传转化,特别是涉及一种菊、艾和白前“无需组织培养”的毛状根遗传转化方法


技术介绍

1、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2、菊、艾和白前为湖北省道地药材,这三种材料遗传转化体系作为分子精准育种和基因功能研究的必需技术,亟待进行建立。目前对于菊、艾和白前的研究多局限于有效成分方面,遗传转化技术研究暂为空白。传统遗传转化方式都是在严格无菌环境下利用农杆菌侵染植株,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外植体的脱分化和再分化实现基因的转化,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包括材料选择、预培养、共培养、筛选培养和植株再生。该过程要求严格无菌的实验条件、熟练准确的操作技能、且存在转化效率低、转化周期长等问题。如棉花通过组培方式获得阳性幼苗需要4-6个月,诱导效率1%;水稻通过组培方式获得阳性幼苗需要48-65天,诱导效率5.0%-7.5%。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获得药材转基因毛状根的“无需组织培养”的遗传转化方法,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菊、艾和白前“无需组织培养”的毛状根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状根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外植体的获得方法为:取新发幼嫩枝条或将组培培养的成苗缓苗后选取幼嫩枝条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状根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外植体取当年新萌发15-20d幼嫩枝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状根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前包括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状根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侵染液的菌悬液中农杆菌OD600=0.4-0.8。>

6.根据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菊、艾和白前“无需组织培养”的毛状根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状根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外植体的获得方法为:取新发幼嫩枝条或将组培培养的成苗缓苗后选取幼嫩枝条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状根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外植体取当年新萌发15-20d幼嫩枝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状根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前包括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状根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侵染液的菌悬液中农杆菌od600=0.4-0.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状根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根农杆菌选自k599、msu440或ar.a4之一;优选msu440或ar.a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状根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共培养步骤中,人工气候室内环境具体是光周期16h光照/8h黑暗,温度保持在22℃-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玉焕张婧怡刘大会彭赛男刘方杰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