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线驱动的可变刚度的血管介入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3187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线驱动的可变刚度的血管介入导管,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一种基于线驱动的可变刚度的血管介入导管,包括端盖、含有多个中空通道的导管体、多组螺旋槽以及多根驱动线;所述端盖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导管体的尖端;所述多根驱动线的前端均与端盖连接,并通过导管体的多个中空通道沿轴向延伸至导管体另一端的外部;所述多组螺旋槽均设置在导管体的外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线驱动的可变刚度的血管介入导管,具有较大的柔性,可实现大曲率的弯曲,适应人体复杂的血管环境能力强。通过改变导管的长度从而改变导管的刚度,因此导管可以顺利通过不同的血管,对血管的创伤小,快速通过人体不同的血管。

A vascular interventional catheter with variable stiffness based on line dr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线驱动的可变刚度的血管介入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线驱动的可变刚度的血管介入导管。
技术介绍
微创手术是一种通过人体自然腔道或者使用机械手以及各种影像技术,使外科医生无需对病人造成巨大伤口的情况下实施手术,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人体的血管分之多,分布复杂,所以血管介入治疗难度高,操作复杂,加上现有技术有限,因此微创血管介入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传统介入导管对血管的创伤大;2.由于手术过程中导管经过人体血管的粗细不同,能承受的力不同,所以一根刚度不可变的导管并不能很好的完成这个工作。目前心血管手术中主要用的是传统的导管,较低的弯曲刚度可以使其通过人体的血管。但是它不具有可以变化的特性,没有解决刚度以及几何尺度上的矛盾。现在已有可以主动弯曲的导管被提出。主要结构有线驱动导管,SMA驱动导管,预弯曲导管,这些导管可以主动弯曲,但是依然没有解决刚度需求上的矛盾。现在已有可以改变刚度的导管被提出。主要结构是采用SMP(形状记忆聚合物),通过改变导管的温度来改变导管的刚度,并且在改变刚度的时候导管的形状也发生了改变,依然没有解决主动弯曲需求上的矛盾。综上所述,目前有必要提出一种具有可变刚度、可主动弯曲以及可变尺度的导管,帮助手术工具解决导管性能需求上的矛盾,并克服导管进入人体血管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线驱动的可变刚度的血管介入导管,解决血管介入导管在性能需求上的矛盾。一种基于线驱动的可变刚度的血管介入导管,包括端盖、含有多个中空通道的导管体以及多根驱动线;所述端盖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导管体的尖端;所述多根驱动线的前端均与端盖连接,并通过导管体的多个中空通道沿轴向延伸至导管体另一端的外部;所述导管体上设置有多组镂空的螺旋槽。优选地,所述导管体上设置的多组镂空的螺旋槽的宽度和密度根据血管介入导管的弯曲要求和刚度要求决定。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线驱动的可变刚度的血管介入导管,具有较大的柔性,可实现大曲率的弯曲,适应人体复杂的血管环境能力强。当该血管介入导管进入人体血管后,可以实现主动弯曲,对血管的创伤小,快速通过血管的分叉口。同时,因为导管的尖端增加了轴向的局部自由度,不需要整体移动导管就可以改变导管尖端的轴向位置,因此对血管的创伤减小。通过改变导管的长度从而改变导管的刚度,因此导管可以顺利通过不同的血管,对血管的创伤小,快速通过人体不同的血管。撤出人体血管过程中,成柔态,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不适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线驱动的可变刚度的血管介入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管和端盖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管介入导管的弯曲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管介入导管的压缩示意图。图中,1、端盖;2、导管体;3、螺旋槽;4、中空通道;5、驱动线;6、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一种基于线驱动的可变刚度的血管介入导管,如图1所示,包括端盖1、含有中空通道4-1、4-2、4-3、4-4的导管体2以及驱动线5-1、5-2、5-3、5-4;端盖1通过螺纹6连接固定在导管体2的尖端;驱动线5-1、5-2、5-3、5-4的前端均与端盖1连接,并通过导管体2的中空通道4-1、4-2、4-3、4-4沿轴向延伸至导管体2另一端的外部;导管体2上设置有多组镂空的螺旋槽3。多组螺旋槽3的宽度和密度根据血管介入导管的弯曲要求和刚度要求决定。本实施例中,导管体2如图2所示,导管体2和端盖1的连接如图3所示,导管体2采用聚合物,驱动线5采用尼龙。在使用过程中,固定导管体2的末端,沿轴向单独拉驱动线5-1(5-2或5-3或5-4),由于导管体2的结构特性,导管体2向5-1(或5-2或5-3或5-3)的方向弯曲,如图4所示,导管体2发生了主动弯曲。沿轴向拉驱动线5-1和5-2(5-2与5-3或5-3与5-4或5-4与5-1),由于导管体2的结构特性,导管体2向5-1和5-2(5-2与5-3或5-3与5-4或5-4与5-1)间的方向弯曲,导管体2发生了主动弯曲。沿轴向同时拉驱动线5-1,5-2,5-3,5-4,由于导管体2的特殊结构,导管体2长度缩短,导管体2尖端发生了轴向移动,导管体2尖端拥有了局部自由度,同时,导管体2表面的螺旋槽3的距离发生变化,因此导管体2的刚度发生了改变,如图5所示。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线驱动的可变刚度的血管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含有多个中空通道的导管体以及多根驱动线;所述端盖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导管体的尖端;所述多根驱动线的前端均与端盖连接,并通过导管体的多个中空通道沿轴向延伸至导管体另一端的外部;所述导管体上设置有多组镂空的螺旋槽;所述导管体采用聚合物,驱动线采用尼龙;/n所述导管体上设置的多组镂空的螺旋槽的宽度和密度根据血管介入导管的弯曲要求和刚度要求决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线驱动的可变刚度的血管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含有多个中空通道的导管体以及多根驱动线;所述端盖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导管体的尖端;所述多根驱动线的前端均与端盖连接,并通过导管体的多个中空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林刘敏吕玉超朱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