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结构及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2681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天线结构及终端,该天线结构包括:第一辐射臂,第一辐射臂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第一馈源、第一天线匹配电路和第一电感,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第一辐射臂电连接,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第一天线匹配电路电连接,第一天线匹配电路与第一馈源电连接;第二辐射臂和第二天线匹配电路,第二天线匹配电路连接在第二辐射臂与第二接地端之间,第二辐射臂与第一传输线电连接,第一传输线为连接第一电感与第一天线匹配电路的传输线;其中,第一辐射臂的长度大于第二辐射臂的长度。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解决了在原有天线基础上通过增加开关切换电路的方式拓展的天线效率和带宽较差的问题。

An antenna structure and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线结构及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结构及终端。
技术介绍
当前终端金属质感成为主流,显示屏占比也逐步增大,天线谐振臂的设计空间未越来越小。尤其是金属外形终端,天线谐振臂的形状极其简单,不同于FPC(柔性印刷电路板)或LDS(激光成型技术)天线,辐射臂可以有多种变化。其中,金属外形移动终端天线设计在有限空间和简单形状的谐振臂情况之下,通过增加调谐开关的方式,可以分别切换出低频(700MHz、850MHz、900MHz)和高频(1710MHz-2690MHz),但在现有有限的整机环境下想再拓宽天线带宽,使其支持到5G频段N78(3300MHz-3800MHz)/N79(4400MHz-5000MHz),在通过开关调谐出高频分支的情况下,其调谐出的效率和带宽均较差,不能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例如,在中高频辐射臂增加5G频段,只能通过增加开关切换通路数量的方式解决,但是受限于中高频本身辐射臂的长度,通过匹配调节到3.5GHz甚至4.7GHz时,天线辐射效率和带宽均较差,还会影响到现有中频的性能。同时低频的倍频也会落在3GHz-5GHz这个范围,低频天线和中高频天线的隔离度会很差,也会导致5G频段性能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结构及终端,以解决在原有天线基础上通过增加开关切换电路的方式拓展的天线效率和带宽较差的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结构,包括:第一辐射臂,所述第一辐射臂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第一馈源、第一天线匹配电路和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辐射臂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天线匹配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匹配电路与所述第一馈源电连接;第二辐射臂和第二天线匹配电路,所述第二天线匹配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二辐射臂与第二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二辐射臂与第一传输线电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线为连接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一天线匹配电路的传输线;其中,所述第一辐射臂的长度大于第二辐射臂的长度。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上述所述的天线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第一辐射臂和第一天线匹配电路之间设置第一电感,并在第一电感与第一天线匹配电路之间的传输线上连接第二辐射臂,在第二辐射臂与接地端之间设置第二天线匹配电路,使得第一辐射臂和第二辐射臂共用一个馈源,不仅实现了在原有第一辐射臂的工作频段上拓展出第二辐射臂的工作频段,而且通过第一电感阻隔了耦合到第一辐射臂上的信号进入到第二辐射臂上,从而阻隔了耦合到第一辐射臂上的信号对拓展的第二辐射臂的工作频段的影响,解决了在原有天线基础上通过增加开关切换电路的方式拓展的天线效率和带宽较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天线结构的电路原理示意图之一;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天线结构的电路原理示意图之二;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天线结构的电路原理示意图之三;其中图中:1、第一馈源;2、第一辐射臂;7、第一电感;9、第一天线匹配电路;8、第二辐射臂;10、第二天线匹配电路;5、第三辐射臂;4、第二馈源;3、第三天线匹配电路;11、第四天线匹配电路;12、第五天线匹配电路;6、第六天线匹配电路;K1、第一切换开关;K2、第二切换开关;K3、第三切换开关;K4、第四切换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第一辐射臂2,所述第一辐射臂2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第一馈源1、第一天线匹配电路9和第一电感7,所述第一电感7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辐射臂2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天线匹配电路9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匹配电路9与所述第一馈源1电连接;第二辐射臂8和第二天线匹配电路10,所述第二天线匹配电路10连接在所述第二辐射臂8与第二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二辐射臂8与第一传输线电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线为连接所述第一电感7与所述第一天线匹配电路9的传输线;其中,所述第一辐射臂2的长度大于第二辐射臂8的长度。另外,所述第一辐射臂2工作于第一预设频段,所述第二辐射臂8工作于第二预设频段,所述第一馈源1包括所述第一预设频段的信号和所述第二预设频段的信号。所述第一辐射臂2的长度是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频段的信号波长设置的,所述第二辐射臂8是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频段的信号波长设置的。例如,第一辐射臂2的长度可以为60mm。由上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第一辐射臂2和第一天线匹配电路9之间设置第一电感7,并在第一电感7与第一天线匹配电路9之间的传输线上连接第二辐射臂8,在第二辐射臂8与接地端之间设置第二天线匹配电路10,使得第一辐射臂2和第二辐射臂8共用一个馈源,不仅实现了在原有第一辐射臂2的工作频段上拓展出第二辐射臂8的工作频段,而且通过第一电感7阻隔了耦合到第一辐射臂2上的信号进入到第二辐射臂8上,从而阻隔了耦合到第一辐射臂2上的信号对拓展的第二辐射臂8的工作频段的影响,解决了在原有天线基础上通过增加开关切换电路的方式拓展的天线效率和带宽较差的问题。即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原有第一辐射臂2工作的第一预设频段的基础上,拓展了第二辐射臂8工作的第二预设频段,且阻隔了耦合到第一辐射臂2上的信号对第二预设频段的信号的干扰。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第二辐射臂8与第二接地端之间的距离,即通过增加第二辐射臂8的天线净空,来提高天线带宽和效率。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频段为低频段(700MHz-800MHz、824MHz-894MHZ、880MHz-960MHz),所述第二预设频段为5G频段(N78,即3300MHz-3800MHz)/N79,即4400MHz-5000MHz)。此种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低频馈源(即第一馈源1)和第一电感7之间增加第二天线辐射臂调节5G频段谐振,并且通过在第一辐射臂2和第一天线匹配电路9之间增加第一电感7,使得高频天线的信号从第一辐射臂2耦合到第一电感7处时,第一电感7对高频信号阻隔,杜绝高频信号进入第二辐射臂8。在有限的环境下拓展了天线效率带宽,实现了4G频段和5G频段共天线设计,改善了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感7的电感值大于或等于10nH。可选地,所述第二辐射臂8与所述第一传输线通过弹片或者导电泡棉电连接。其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辐射臂8与第一传输线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可选地,所述第二辐射臂8为平面F天线、或者平面倒F天线、或者环形天线、或者柔性印刷电路板天线、或者激光成型天线、或者由金属件构成。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第二辐射臂8的具体设置形式,并不局限于此。可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辐射臂,所述第一辐射臂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n第一馈源、第一天线匹配电路和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辐射臂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天线匹配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匹配电路与所述第一馈源电连接;/n第二辐射臂和第二天线匹配电路,所述第二天线匹配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二辐射臂与第二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二辐射臂与第一传输线电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线为连接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一天线匹配电路的传输线;/n其中,所述第一辐射臂的长度大于第二辐射臂的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辐射臂,所述第一辐射臂与第一接地端电连接;
第一馈源、第一天线匹配电路和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辐射臂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天线匹配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匹配电路与所述第一馈源电连接;
第二辐射臂和第二天线匹配电路,所述第二天线匹配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二辐射臂与第二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二辐射臂与第一传输线电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线为连接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一天线匹配电路的传输线;
其中,所述第一辐射臂的长度大于第二辐射臂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路第三天线匹配电路,所述至少一路第三天线匹配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辐射臂电连接;
第一切换开关,所述第一切换开关连接在所述至少一路第三天线匹配电路与第三接地端之间;
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开关导通一路所述第三天线匹配电路与所述第三接地端之间的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路第四天线匹配电路,目标电路与第二传输线电连接,所述至少一路第四天线匹配电路中除去所述目标电路之外的其他天线匹配电路与所述第一辐射臂电连接,所述目标电路为所述至少一路第四天线匹配电路中的其中一路,所述第二传输线为连接所述第二辐射臂与所述第二天线匹配电路之间的传输线;
第二切换开关,所述第二切换开关连接在所述至少一路第四天线匹配电路与第四接地端之间;
其中,通过所述第二切换开关开关导通一路所述第四天线匹配电路与所述第四接地端之间的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稳高桂淞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