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1851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构建方法,包括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常水位区护岸单元、洪水位区护岸单元以及分段设置在所述洪水位区护岸单元上用于观景的景观附属结构,所述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块石坡脚以及中空混凝土块,所述常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雷诺护垫层、生态缓冲槽以及净水湿地与集水暗渠,所述集水暗渠底部通过连通管与生态缓冲槽底部相连通,所述洪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生态草地、引水横沟以及渗滤坝。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河道护岸各区域不同特点,将河道护岸的防洪、生态和景观功能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既解决了传统护岸生态、景观效果差的问题,又提高和改善了河岸带生态系统和护岸稳定性。

A compound ecological revetment structur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护岸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防洪、景观与生态恢复一体化功能的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构建方法,尤其适用于水位变化较大的河道。
技术介绍
生态护岸是遵循再循环、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人为措施,重建或修复河道原有驳岸的水陆生态结构使其恢复成自然河岸或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其具有调节河流水文状态、滤除污染物、营造生物栖息环境、维持水体滨岸带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复合型生态护岸的概念是在对河流护岸功能的研究与认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与常规护岸及传统生态型护岸具有一定的区别。常规护岸更多的是从护岸的防洪安全功能用度出发进行设计,其更强调结构的安全性。常规护岸主要采用浆砌块石、现浇混凝土、混凝土排等硬质材料,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比较规范,一旦确定不能随意改变。在护岸工程完工后,虽然在防洪安全方面拥有显著的功效,但是在改善岸边生态环境和滨岸景观方面难以形成明显的效果,并且后期的维护费用较高。传统生态护岸在体现一定的防洪功能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护岸的生态功能,其一般采用植物或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常水位区护岸单元、洪水位区护岸单元以及分段设置在所述洪水位区护岸单元上用于观景的景观附属结构,所述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设置在河床基底上的块石坡脚(1-1)以及设置在所述块石坡脚(1-1)内侧且侧面开孔的中空混凝土块(1-2),所述常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设置在中空混凝土块(1-2)上的雷诺护垫层(2-4)、设置在所述雷诺护垫层(2-4)内侧的生态缓冲槽(2-3)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生态缓冲槽(2-3)内侧上部、下部的净水湿地(2-1)与集水暗渠(2-2),所述集水暗渠(2-2)底部通过连通管(2-5)与生态缓冲槽(2-3)底部相连通,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30 CN 201910696133X1.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常水位区护岸单元、洪水位区护岸单元以及分段设置在所述洪水位区护岸单元上用于观景的景观附属结构,所述枯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设置在河床基底上的块石坡脚(1-1)以及设置在所述块石坡脚(1-1)内侧且侧面开孔的中空混凝土块(1-2),所述常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设置在中空混凝土块(1-2)上的雷诺护垫层(2-4)、设置在所述雷诺护垫层(2-4)内侧的生态缓冲槽(2-3)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生态缓冲槽(2-3)内侧上部、下部的净水湿地(2-1)与集水暗渠(2-2),所述集水暗渠(2-2)底部通过连通管(2-5)与生态缓冲槽(2-3)底部相连通,所述洪水位区护岸单元包括设置在原始岸坡上部的生态草地(3-1)、设置在所述生态草地(3-1)底部的引水横沟(3-2)以及设置在所述引水横沟(3-2)与净水湿地(2-1)之间的渗滤坝(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附属结构包括间隔设置在生态草地(3-1)上通向河道的观景台阶(4-1)、与所述观景台阶(4-1)相连的观景平台(4-2)以及设置在所述观景平台(4-2)周围的护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混凝土块(1-2)的长×宽规格为100cm×50cm,高度根据河流平水期低水位高度确定;所述中空混凝土块(1-2)嵌入河床基底内15cm;所述中空混凝土块(1-2)的宽面中心设有宽20cm的方形通道,所述方形通道底边与原始河床基底等高、顶边应高于河流枯水位10cm;所述中空混凝土块(1-2)的长面在第20cm和60cm处分别设置高10cm、宽20cm的孔并与所述方形通道相连,孔顶与方形通道顶端同高,孔底与河流枯水位等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暗渠(2-2)的框架由混凝土桩板(2-7)制成,设置在平整后的岸坡原土基上,所述集水暗渠(2-2)的底部与河流低水位(B)等高;所述集水暗渠(2-2)的高度为河流平水期水位变化幅度的1/2到2/3之间;所述集水暗渠(2-2)内部铺设有储水模块,所述集水暗渠(2-2)底部间隔设有排水阀(2-6),所述连通管(2-5)的管径为1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湿地(2-1)设置在集水暗渠(2-2)上方,所述净水湿地(2-1)底部采用混凝土桩板(2-7)与集水暗渠(2-2)隔开,且间隔设置排水口与所述集水暗渠(2-2)相连通;所述净水湿地(2-1)深度为50~80cm;所述净水湿地(2-1)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细砂层、净水填料层、土壤层以及种植在所述土壤层内的湿生景观植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缓冲槽(2-3)的框架为无砂混凝土槽(2-8)制成,所述生态缓冲槽(2-3)底部与河床基底等高并设置混凝土桩角嵌入原土坡基底中,所述生态缓冲槽(2-3)的顶部与河流高水位(C)和河流低水位(B)的中值线等高;所述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樊蓓莉冉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