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竖向构件底部抗剪加劲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1414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构造领域,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竖向构件底部抗剪加劲键,其包括上部支撑板、下部支撑板、纵向腹板、竖向肋板、角钢立柱和垫板;上部支撑板和下部支撑板之间垂直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纵向腹板;两个纵向腹板外侧均设置有若干竖向肋板,下部支撑板下方垂直固定有两行相互平行的角钢立柱,每个角钢立柱底部均固定有垫板,垫板通过螺栓与基础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墙、柱与混凝土基础充分的结合在一起,上部支撑板、下部支撑板和纵向腹板围成的腔体填充混凝土之后能够形成握裹作用,使得各个方向的混凝土都能够均匀受力,并且各个方向同时可以相互制约,保证上部结构的稳固,承载能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结构竖向构件底部抗剪加劲键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构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结构竖向构件底部抗剪加劲键。
技术介绍
高层建筑通常对竖向构件的要求较高,竖向构件如果抗剪失效极易引起建筑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发生地震时,在地震波的作用下,地面运动通过房屋基础影响上部结构,使结构产生振动,对房屋的破坏主要是由水平振动引起,这种水平震动对建筑的竖向构件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果构件的抗剪承载力不足可导致建筑物或构筑物由于变形过大而破坏。除了构件的抗剪能力,构件与基础的连接也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在以往的地震灾害中,许多建筑的破坏点是在墙、柱与基础的连接部位,该连接部位通常为建筑的受荷最大的位置。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采用在构件的底部围绕钢筋、焊接螺栓的方式来提高其底部的抗剪承载力,并加强与基础的连接,这一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钢筋的绑扎过程非常繁琐,且在绑扎钢筋之后再浇筑混凝土,容易引起钢筋位置的错动;(2)为了满足抗剪要求,通常需要绑扎大量的钢筋,成本较高;(3)抗剪能力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竖向构件底部抗剪加劲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支撑板(1)、下部支撑板(2)、纵向腹板(3)、竖向肋板(4)、角钢立柱(5)和垫板(6);/n上部支撑板(1)和下部支撑板(2)相互平行,上部支撑板(1)比下部支撑板(2)大一圈,上部支撑板(1)和下部支撑板(2)之间垂直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纵向腹板(3);/n纵向腹板(3)为倒置的等腰梯形,其长底边固定在上部支撑板(1)上,且与上部支撑板(1)长度相同,短底边固定在下部支撑板(2)上,且与下部支撑板(2)的长度相同;/n两个纵向腹板(3)外侧均设置有若干竖向肋板(4),竖向肋板(4)为直角梯形,其直角边固定在竖向肋板(4)上,长底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竖向构件底部抗剪加劲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支撑板(1)、下部支撑板(2)、纵向腹板(3)、竖向肋板(4)、角钢立柱(5)和垫板(6);
上部支撑板(1)和下部支撑板(2)相互平行,上部支撑板(1)比下部支撑板(2)大一圈,上部支撑板(1)和下部支撑板(2)之间垂直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纵向腹板(3);
纵向腹板(3)为倒置的等腰梯形,其长底边固定在上部支撑板(1)上,且与上部支撑板(1)长度相同,短底边固定在下部支撑板(2)上,且与下部支撑板(2)的长度相同;
两个纵向腹板(3)外侧均设置有若干竖向肋板(4),竖向肋板(4)为直角梯形,其直角边固定在竖向肋板(4)上,长底边固定在上部支撑板(1)上,短底边固定在下部支撑板(2)上;
下部支撑板(2)下方垂直固定有两行相互平行的角钢立柱(5),同一行的角钢立柱(5)朝向相同,两行角钢立柱(5)两两相对,相对的两个角钢立柱(5)呈中心对称设置,每个角钢立柱(5)底部均固定有垫板(6),垫板(6)上设置有螺栓孔,垫板(6)通过螺栓与基础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竖向构件底部抗剪加劲键,其特征在于,纵向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云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杰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