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1212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架体;依次并列设置并依次连通的多个沉淀箱,多个所述沉淀箱固定连接在所述架体上;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多个所述沉淀箱中位于一端端部的一个所述沉淀箱固定连接并连通;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多个所述沉淀箱中位于另一端端部的一个所述沉淀箱固定连接并连通;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接并连通;多根与多个所述沉淀箱一一对应的排泥管,多根所述排泥管的一端分别与多个所述沉淀箱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回流管连接并连通。本实施新型有益效果是能够批量生产,移动非常方便,适用于不同环境下对污水进行沉淀处理。

A self return high load sedimentation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
技术介绍
在对污水处理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污水中加入絮凝剂进行沉淀,将污水中的杂物除去,而一般是将污水流入到沉淀池中,使得污水进行沉淀。目前污水处理技术中用到的沉淀池多为通过传统设计的土建物,传统土建的沉淀池具有无法量产、无法移动、造价高、建造时间长等缺点,不适合目前环境快速恶化的情况。另外目前的传统土建的沉淀池需要配合搅拌机来将絮凝剂均匀分散在沉淀池内,方便絮凝剂进行絮凝沉淀,需要耗费较多电能,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本沉淀池能够批量生产,同时移动非常方便,能够适用于不同环境下对污水进行沉淀处理。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包括架体;依次并列设置并依次连通的多个沉淀箱,多个所述沉淀箱固定连接在所述架体上;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多个所述沉淀箱中位于一端端部的一个所述沉淀箱固定连接并连通;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多个所述沉淀箱中位于另一端端部的一个所述沉淀箱固定连接并连通;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排泥阀门;多根与多个所述沉淀箱一一对应的排泥管,多根所述排泥管的一端分别与多个所述沉淀箱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回流管连接并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多个沉淀箱固定在架体上,通过运输架体来运输整个沉淀池,方便运输到不同地方进行使用,同时本沉淀池结构简单方便制造,制造成本低,另外通过设置的回流管能够将沉淀出来的带有絮凝剂的污泥重新回流到沉淀箱内再次絮凝沉淀,不需要额外的搅拌设备,节约制造成本。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多个所述沉淀箱包括第一沉淀箱、第二沉淀箱、第三沉淀箱和第四沉淀箱,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沉淀箱的底端侧壁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沉淀箱的顶端侧壁固定连接并连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多级沉淀箱进行沉淀,沉淀效果好。进一步,还包括第一污泥收集斗、第二污泥收集斗、第三污泥收集斗和第四污泥收集斗,所述第一污泥收集斗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沉淀箱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污泥收集斗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沉淀箱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三污泥收集斗的顶端与所述第三沉淀箱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第四污泥收集斗的顶端与所述第四沉淀箱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对沉淀下来的污泥进行收集,方便进行回流。进一步,所述排泥管包括第一排泥管、第二排泥管、第三排泥管和第四排泥管,所述第一排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污泥收集斗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流管通过法兰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排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污泥收集斗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流管通过法兰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三排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污泥收集斗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流管通过法兰连接并连通,所述第四排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污泥收集斗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流管通过法兰连接并连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多个对应设置的排泥管将污泥排出到回流管中进行回流,排出污泥更快速。进一步,还包括L型导流管,所述L型导流管固定设在所述第一沉淀箱内,所述L型导流管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沉淀箱的顶部并且管口朝向竖直上方,所述L型导流管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沉淀箱的侧壁置于所述第二沉淀箱内。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第一沉淀箱内上层的水进入到L型导流管进入到第二沉淀箱再次沉淀,取上层的水,使得沉淀效果逐级增加。进一步,还包括两根分流管,两根所述分流管位于所述第二沉淀箱内,所述第二污泥收集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污泥收集斗并列设置分别与所述第二沉淀箱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桶,两根所述分流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L型导流管位于所述第二沉淀箱内的一端固定连接并连通,两根所述分流管的另一端分别置于两个所述第二污泥收集斗内。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水输送到第二污泥收集斗的内部底部,方便水内的污泥进行沉淀。进一步,还包括出水堰,所述出水堰设在所述第四沉淀箱内,所述第四沉淀箱内固定连接有用于吊住所述出水堰的吊耳,所述吊耳的底端与所述出水堰的顶端侧边固定连接,所述出水堰与所述出水管连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第四沉淀箱内的水位高度高于出水堰后,水从出水堰流出到出水管排出,利于取上层的干净的水。进一步,还包括第一斜管支架和第二斜管支架,所述第一斜管支架固定设在所述第三沉淀箱内,所述第二斜管支架固定设在所述第四沉淀箱内。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放入斜管,提高沉淀效果。进一步,所述第二沉淀箱与所述第三沉淀箱之间连接的侧边的顶端设有用于水从所述第二沉淀箱流入到所述第三沉淀箱内的第一水流缝隙,所述第三沉淀箱与所述第四沉淀箱之间连接的侧边的顶端设有用于水从所述第三沉淀箱流入到所述第四沉淀箱内的第二水流缝隙。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于沉淀过程中均取上层的水,逐级增加沉淀效果。进一步,还包括加药管,所述加药管的一端与所述回流管固定连接并连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加入絮凝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沉淀池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沉淀池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沉淀池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沉淀池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沉淀池剖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架体,2、进水管,3、第一沉淀箱,4、第二沉淀箱,5、L型导流管,6、第三沉淀箱,7、第四沉淀箱,8、第一水流缝隙,9、第二水流缝隙,10、出水堰,11、出水管,12、吊耳,13、回流管,14、第一排泥管,15、第二排泥管,16、第三排泥管,17、第四排泥管,18、分流管,19、排泥阀门,20、第一污泥收集斗,21、第二污泥收集斗,22、第三污泥收集斗,23、第四污泥收集斗,24、第一斜管支架,25、第二斜管支架,26、加药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包括架体1,架体1为长方体,碳钢加工而成的框架结构,质轻强度高;依次并列设置并依次连通的多个沉淀箱,具体地,多个沉淀箱均为上方敞口式设计,利于水中的气体排出,同时能够从沉淀箱的上方捞出浮于水面上的杂物;进水管2,出水管11,回流管13,多根与多个沉淀箱一一对应的排泥管;多个沉淀箱固定连接在架体1上,具体地,架体1的底端与多个沉淀想的外壁固定焊接,进水管2的一端与多个沉淀箱中位于一端端部的一个沉淀箱固定连接并连通,出水管11的一端与多个沉淀箱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n架体(1);/n依次并列设置并依次连通的多个沉淀箱,多个所述沉淀箱固定连接在所述架体(1)上;/n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的一端与多个所述沉淀箱中位于一端端部的一个所述沉淀箱固定连接并连通;/n出水管(11),所述出水管(11)的一端与多个所述沉淀箱中位于另一端端部的一个所述沉淀箱固定连接并连通;/n回流管(13),所述回流管(13)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2)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排泥阀门(19);/n多根与多个所述沉淀箱一一对应的排泥管,多根所述排泥管的一端分别与多个所述沉淀箱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回流管(13)连接并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1);
依次并列设置并依次连通的多个沉淀箱,多个所述沉淀箱固定连接在所述架体(1)上;
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的一端与多个所述沉淀箱中位于一端端部的一个所述沉淀箱固定连接并连通;
出水管(11),所述出水管(11)的一端与多个所述沉淀箱中位于另一端端部的一个所述沉淀箱固定连接并连通;
回流管(13),所述回流管(13)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2)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排泥阀门(19);
多根与多个所述沉淀箱一一对应的排泥管,多根所述排泥管的一端分别与多个所述沉淀箱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回流管(13)连接并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沉淀箱包括第一沉淀箱(3)、第二沉淀箱(4)、第三沉淀箱(6)和第四沉淀箱(7),所述进水管(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沉淀箱(3)的底端侧壁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出水管(11)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沉淀箱(7)的顶端侧壁固定连接并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污泥收集斗(20)、第二污泥收集斗(21)、第三污泥收集斗(22)和第四污泥收集斗(23),所述第一污泥收集斗(20)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沉淀箱(3)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污泥收集斗(21)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沉淀箱(4)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三污泥收集斗(22)的顶端与所述第三沉淀箱(6)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第四污泥收集斗(23)的顶端与所述第四沉淀箱(7)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回流高负荷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包括第一排泥管(14)、第二排泥管(15)、第三排泥管(16)和第四排泥管(17),所述第一排泥管(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污泥收集斗(20)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流管(13)通过法兰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排泥管(1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污泥收集斗(21)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流管(13)通过法兰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三排泥管(16)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污泥收集斗(22)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流管(13)通过法兰连接并连通,所述第四排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渝康傲桀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悦承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