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栖机器人
本技术属于智能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栖机器人。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多,如用来探测、救援、特种作业等。常见的机器人有飞行机器人、爬壁机器人和地面行走机器人等。但现今社会上还没有出现将飞行、行走及爬壁相结合的三栖机器人。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4648516A一种飞行爬壁机器人中公开了“本爬壁机器人结合了旋翼飞行器与爬壁机器人的特点,具有飞行、爬壁、栖息三种状态;可以在三种状态下灵活、快速切换,能够适应不同空间壁面,稳定性高;同时克服了爬壁机器人移动缓慢、功耗高以及四旋翼飞行器续航能力差、无法贴近壁面自由移动的缺点;适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该飞行爬壁机器人虽然具有飞行和爬壁的功能,但是不具有行走功能,而且还存在体型较大、结构复杂和成本高的不足之处。再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1491898A一种多旋翼腿轮式多功能空中机器人中公开了“机器人在飞行中具有稳定性高、体积小等优点;机器人在爬壁中具有壁面适应性强、越障能力强、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该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信号接收单元、飞行单元(11)、第一移动单元(12)和第二移动单元(13),所述信号接收单元、飞行单元(11)、第一移动单元(12)和第二移动单元(13)均设置在所述本体(10)上;/n所述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终端的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传输到所述飞行单元(11)、第一移动单元(12)和第二移动单元(13);/n所述飞行单元(11),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带动所述本体(10)执行飞行动作;/n所述第一移动单元(12),设置在所述本体(10)的前端,包括相对于所述本体(10)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的相同的两个第一移动件(12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信号接收单元、飞行单元(11)、第一移动单元(12)和第二移动单元(13),所述信号接收单元、飞行单元(11)、第一移动单元(12)和第二移动单元(13)均设置在所述本体(10)上;
所述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终端的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传输到所述飞行单元(11)、第一移动单元(12)和第二移动单元(13);
所述飞行单元(11),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带动所述本体(10)执行飞行动作;
所述第一移动单元(12),设置在所述本体(10)的前端,包括相对于所述本体(10)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的相同的两个第一移动件(121),所述第一移动件(121)包括前大腿(1210)、前小腿(1211)和爪脚(1212),所述前大腿(121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本体(10)上,所述前小腿(1211)和所述爪脚(1212)均铰接在所述前大腿(1210)的另一端上;
所述第二移动单元(13),设置在所述本体(10)的后端,包括相对于所述本体(10)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的相同的两个第二移动件(131),所述第二移动件(131)包括后大腿(1310)和后小腿(1311),所述后大腿(131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本体(10)上,所述后大腿(1310)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小腿(1311)铰接;
两个所述爪脚(1212)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缩起,且两个所述前小腿(1211)和两个所述后小腿(1311)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伸开,则两个所述前小腿(1211)、两个所述后小腿(1311)形成四足行走结构,所述本体(10)在所述四足行走结构执行行走动作时跟随移动;
两个所述爪脚(1212)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伸开,且两个所述前小腿(1211)和两个所述后小腿(1311)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缩起,则两个所述爪脚(1212)形成两爪爬壁结构,所述本体(10)在所述两爪爬壁结构执行爬壁动作时跟随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大腿(1210)的另一端设置有一转轴(1213),所述前小腿(1211)和所述爪脚(1212)均铰接在所述转轴(1213)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爪脚(1212)具有一套接部,通过该套接部套设以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伟,刘笑,张艳辉,张晨宁,尹铎,冯亚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