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负载金纳米粒子的中空介孔碳纳米球复合材料及在持续处理CO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632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载金纳米粒子的中空介孔碳纳米球复合材料及其在持续处理CO中的应用,在引发剂存在下,将苯胺与吡咯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去离子水中聚合,形成中空碳前驱,然后经过煅烧得到中空介孔碳纳米球;将中空介孔碳纳米球浸泡在含有氯金酸的溶液中,搅拌处理,然后离心分离,去除液体得到负载金纳米粒子的中空介孔碳纳米球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克服了现有技术需要复杂的制备方法才可制备出介孔碳载体并负载催化剂的缺陷;尤其是如此简单的制备方法制备的产品具有优异的处理CO的性能,非常利于工业化应用。

Hollow mesoporous carbon nanospheres loaded with gold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continuous CO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载金纳米粒子的中空介孔碳纳米球复合材料及在持续处理CO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属于专利技术名称为负载金纳米粒子的中空介孔碳纳米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在持续处理CO中的应用、申请日为2016年12月28日、申请号为2016112385305专利技术申请,属于产品及应用技术部分。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复合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负载金纳米粒子的中空介孔碳纳米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在持续处理CO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快速的工业化,CO、SO2、NO2等有毒气体的排放严重超标,已经损坏了生态环境、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CO是常见且危害最大的有毒气体之一,CO气体的排放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煤炭等的不充分燃烧,它无色无味,且可迅速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排挤氧气,造成人体缺氧,对人体的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处理CO气体的污染迫在眉睫,而利用金属纳米粒子催化氧化处理CO是一种有发展前途且应用广泛的气体处理方法。金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但在实际应用中,金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需要一个良好地载体。在以往的文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载金纳米粒子的中空介孔碳纳米球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金纳米粒子的中空介孔碳纳米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1)在引发剂存在下,将苯胺与吡咯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去离子水中聚合,形成中空碳前驱,然后经过煅烧得到中空介孔碳纳米球;/n(2)将中空介孔碳纳米球浸泡在含有氯金酸的溶液中,搅拌处理,然后离心分离,去除液体,最后还原处理得到负载金纳米粒子的中空介孔碳纳米球复合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金纳米粒子的中空介孔碳纳米球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金纳米粒子的中空介孔碳纳米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引发剂存在下,将苯胺与吡咯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去离子水中聚合,形成中空碳前驱,然后经过煅烧得到中空介孔碳纳米球;
(2)将中空介孔碳纳米球浸泡在含有氯金酸的溶液中,搅拌处理,然后离心分离,去除液体,最后还原处理得到负载金纳米粒子的中空介孔碳纳米球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金纳米粒子的中空介孔碳纳米球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苯胺、吡咯、表面活性剂、引发剂、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3∶9.3∶2∶63.5∶2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金纳米粒子的中空介孔碳纳米球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聚合的温度为0℃,时间为24小时;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金纳米粒子的中空介孔碳纳米球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煅烧在氩气中进行,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建美陈冬赟蒋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