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双级气雾化喷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594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双级气雾化喷嘴,包括壳体、输出头、输出孔、混合腔、密封垫一、固定螺钉、雾化腔、下导座、隔离网、上导座、斜孔、输出管、输出通道、密封垫二、端盖一、副雾化喷头、连接座和腔室一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设置的主雾化喷头,能够将一部分气液混合物雾化喷射到输出通道中使液态金属流粉碎成小液滴并凝固成粉末,而副雾化喷头则能够将另一部分雾化喷射到雾化腔中使液态金属流粉碎成小液滴并凝固成粉末,而后粉末再通过斜孔输送到混合腔中与输出通道喷射出的粉末进行混合,然后在通过输出孔喷出进行打印,这里通过将液态金属分流后进行粉碎成小液滴并凝固成粉末,能够提高液态金属雾化的效率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双级气雾化喷嘴
本技术涉及3D打印
,特别涉及一种3D打印双级气雾化喷嘴。
技术介绍
3D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近年来3D打印得到了全球的高度关注,该技术能够简化产品制造程序,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可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汽车及机械制造等产业;但高质量低成本3D金属粉末的制备技术已成为3D打印技术发展瓶颈,3D打印金属粉末除需具备良好的可塑性外,还必须满足纯净度高、粉末粒径细小、氧含量低、粒度分布较窄、球形度高、流动性好和松装密度高等要求;气雾化制粉技术具有生产率高、成本低、球形度较好的优点,是制备金属及其合金粉末的主要方法之一;气雾化的基本原理是用高速气流将液态金属流粉碎成小液滴并凝固成粉末;气雾化的核心技术是控制气体对液态金属的作用过程,使气体的动能最大限度的转化为新生粉末的表面能,喷嘴是气雾化的关键技术;雾化气体通过喷嘴提高速度和增加能量,从而有效地破碎液态金属,制备出符合要求的球形或亚球形粉末;喷嘴控制着雾化介质的流动和流型,对雾化效率的高低和雾化过程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气雾化喷嘴普遍存在球形度低,成本高,细粉收得率低且不够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3D打印双级气雾化喷嘴,解决了现有的气雾化喷嘴普遍存在球形度低,成本高,细粉收得率低且不够均匀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双级气雾化喷嘴,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壳体、输出头、输出孔、混合腔、密封垫一、固定螺钉、雾化腔、下导座、隔离网、上导座、斜孔、输出管、输出通道、密封垫二、端盖一、副雾化喷头、连接座和腔室一;所述输出头固定连接在壳体底部,所述输出头内部中央竖向设有输出孔,所述输出头顶面与所述壳体底面之间设有密封垫一;所述混合腔设在壳体中央内部;所述下导座通过数个固定螺钉固定连接在混合腔内部底面上;所述雾化腔为数个,所述雾化腔分别均匀位于混合腔外侧四周,所述雾化腔呈圆形排列设在壳体中,所述雾化腔内侧均通过斜孔与混合腔内部相连通;所述隔离网为数个,所述隔离网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雾化腔内部下侧;所述上导座位于下导座上侧,所述上导座外部与混合腔上侧内部相连,所述上导座内部固定连接在输出管下侧外部;所述输出管内部竖向设有输出通道;所述连接座下侧固定连接在壳体上侧,所述连接座底面外侧边缘处与所述壳体顶面之间设有密封垫二;所述腔室一设在连接座下侧中央内部,所述腔室一下侧外侧四周中均通过端盖一固定连接有副雾化喷头;所述副雾化喷头下侧出口分别与对应的混合腔内部相连通。作为优选,还包括连通孔一、腔室二、连通孔二、连接头、输入装置、主雾化喷头、密封垫三、密封垫四和端盖二;所述腔室二位于腔室一上侧,所述腔室二设在连接座中央上侧内部,所述腔室二下侧外侧四周通过数个连通孔一与腔室一内部相连;所述连接头固定连接在连接座中央内部,所述连接头底部固定连接有主雾化喷头,所述连接头内部下侧四周通过数个连通孔二与腔室二内部相连通;所述输入装置固定连接在连接头上侧开口处;所述主雾化喷头底部固定连接在输出管顶部,所述主雾化喷头下侧出口与输出通道内部相连通;所述输出管上侧通过端盖二固定连接在连接座底部中央;所述端盖二顶面与所述输出管上侧台阶底面之间设有密封垫四;所述密封垫三设在混合腔上侧开口处与所述连接座底部之间。作为优选,所述下导座上侧内部呈漏斗形状且上侧边缘处位于斜孔内侧出口处下侧。作为优选,所述上导座下侧设有上大下小的锥面且锥面上侧边缘处位于斜孔内侧出口处上侧。作为优选,所述斜孔呈外高内低设置且为锥孔。作为优选,所述腔室一为圆形腔室。作为优选,所述腔室二为圆形腔室。作为优选,所述输入装置具体包括外壳、气腔、输入接头、输入管、出气孔和气管接头;所述外壳内部设有气腔,所述外壳顶部中央固定连接有输入接头;所述输入管上侧固定连接在气腔内部中央,所述输入管上侧入口与输入接头下侧出口相连通;所述气腔右侧入口处固定连接有气管接头,所述气腔下侧四周中均匀设有数个出气孔。作为优选,所述气腔内部上下侧均设有导向锥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设置的主雾化喷头,能够将一部分气液混合物雾化喷射到输出通道中使液态金属流粉碎成小液滴并凝固成粉末,而副雾化喷头则能够将另一部分雾化喷射到雾化腔中使液态金属流粉碎成小液滴并凝固成粉末,而后粉末再通过斜孔输送到混合腔中与输出通道喷射出的粉末进行混合,然后在通过输出孔喷出进行打印,这里通过将液态金属分流后进行粉碎成小液滴并凝固成粉末,能够提高液态金属雾化的效率和效果。(2)本技术中设置的隔离网,能够保证沉淀在雾化腔中液体不会随雾化后的粉末进入到混合腔中,从而提高了粉末喷出的均匀性和一致性。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输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壳体;2-输出头;3-输出孔;4-混合腔;5-密封垫一;6-固定螺钉;7-雾化腔;8-下导座;9-隔离网;10-上导座;11-斜孔;12-输出管;13-输出通道;14-密封垫二;15-端盖一;16-副雾化喷头;17-连接座;18-腔室一;19-连通孔一;20-腔室二;21-连通孔二;22-连接头;23-输入装置;24-主雾化喷头;25-密封垫三;26-密封垫四;27-端盖二;231-外壳;232-气腔;233-输入接头;234-输入管;235-出气孔;236-气管接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双级气雾化喷嘴,包括壳体1、输出头2、输出孔3、混合腔4、密封垫一5、固定螺钉6、雾化腔7、下导座8、隔离网9、上导座10、斜孔11、输出管12、输出通道13、密封垫二14、端盖一15、副雾化喷头16、连接座17和腔室一18;所述输出头2固定连接在壳体1底部,所述输出头2内部中央竖向设有输出孔3,所述输出头2顶面与所述壳体1底面之间设有密封垫一5;所述混合腔4设在壳体1中央内部;所述下导座8通过数个固定螺钉6固定连接在混合腔4内部底面上;所述雾化腔7为数个,所述雾化腔7分别均匀位于混合腔4外侧四周,所述雾化腔7呈圆形排列设在壳体1中,所述雾化腔7内侧均通过斜孔11与混合腔4内部相连通;所述隔离网9为数个,所述隔离网9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雾化腔7内部下侧;所述上导座10位于下导座8上侧,所述上导座10外部与混合腔4上侧内部相连,所述上导座10内部固定连接在输出管12下侧外部;所述输出管12内部竖向设有输出通道13;所述连接座17下侧固定连接在壳体1上侧,所述连接座17底面外侧边缘处与所述壳体1顶面之间设有密封垫二14;所述腔室一18设在连接座17下侧中央内部,所述腔室一18下侧外侧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双级气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输出头(2)、输出孔(3)、混合腔(4)、密封垫一(5)、固定螺钉(6)、雾化腔(7)、下导座(8)、隔离网(9)、上导座(10)、斜孔(11)、输出管(12)、输出通道(13)、密封垫二(14)、端盖一(15)、副雾化喷头(16)、连接座(17)和腔室一(18);/n所述输出头(2)固定连接在壳体(1)底部,所述输出头(2)内部中央竖向设有输出孔(3),所述输出头(2)顶面与所述壳体(1)底面之间设有密封垫一(5);/n所述混合腔(4)设在壳体(1)中央内部;/n所述下导座(8)通过数个固定螺钉(6)固定连接在混合腔(4)内部底面上;/n所述雾化腔(7)为数个,所述雾化腔(7)分别均匀位于混合腔(4)外侧四周,所述雾化腔(7)呈圆形排列设在壳体(1)中,所述雾化腔(7)内侧均通过斜孔(11)与混合腔(4)内部相连通;/n所述隔离网(9)为数个,所述隔离网(9)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雾化腔(7)内部下侧;/n所述上导座(10)位于下导座(8)上侧,所述上导座(10)外部与混合腔(4)上侧内部相连,所述上导座(10)内部固定连接在输出管(12)下侧外部;/n所述输出管(12)内部竖向设有输出通道(13);/n所述连接座(17)下侧固定连接在壳体(1)上侧,所述连接座(17)底面外侧边缘处与所述壳体(1)顶面之间设有密封垫二(14);/n所述腔室一(18)设在连接座(17)下侧中央内部,所述腔室一(18)下侧外侧四周中均通过端盖一(15)固定连接有副雾化喷头(16);/n所述副雾化喷头(16)下侧出口分别与对应的混合腔(4)内部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双级气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输出头(2)、输出孔(3)、混合腔(4)、密封垫一(5)、固定螺钉(6)、雾化腔(7)、下导座(8)、隔离网(9)、上导座(10)、斜孔(11)、输出管(12)、输出通道(13)、密封垫二(14)、端盖一(15)、副雾化喷头(16)、连接座(17)和腔室一(18);
所述输出头(2)固定连接在壳体(1)底部,所述输出头(2)内部中央竖向设有输出孔(3),所述输出头(2)顶面与所述壳体(1)底面之间设有密封垫一(5);
所述混合腔(4)设在壳体(1)中央内部;
所述下导座(8)通过数个固定螺钉(6)固定连接在混合腔(4)内部底面上;
所述雾化腔(7)为数个,所述雾化腔(7)分别均匀位于混合腔(4)外侧四周,所述雾化腔(7)呈圆形排列设在壳体(1)中,所述雾化腔(7)内侧均通过斜孔(11)与混合腔(4)内部相连通;
所述隔离网(9)为数个,所述隔离网(9)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雾化腔(7)内部下侧;
所述上导座(10)位于下导座(8)上侧,所述上导座(10)外部与混合腔(4)上侧内部相连,所述上导座(10)内部固定连接在输出管(12)下侧外部;
所述输出管(12)内部竖向设有输出通道(13);
所述连接座(17)下侧固定连接在壳体(1)上侧,所述连接座(17)底面外侧边缘处与所述壳体(1)顶面之间设有密封垫二(14);
所述腔室一(18)设在连接座(17)下侧中央内部,所述腔室一(18)下侧外侧四周中均通过端盖一(15)固定连接有副雾化喷头(16);
所述副雾化喷头(16)下侧出口分别与对应的混合腔(4)内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双级气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孔一(19)、腔室二(20)、连通孔二(21)、连接头(22)、输入装置(23)、主雾化喷头(24)、密封垫三(25)、密封垫四(26)和端盖二(27);
所述腔室二(20)位于腔室一(18)上侧,所述腔室二(20)设在连接座(17)中央上侧内部,所述腔室二(20)下侧外侧四周通过数个连通孔一(19)与腔室一(18)内部相连;
所述连接头(22)固定连接在连接座(17)中央内部,所述连接头(22)底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勇梁廷禹潘李乐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金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