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蒜蓉螺蛳酱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0245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蒜蓉螺蛳酱的制备方法,通过合适的吐沙、脱腥、嫩化和除嘌呤工艺,改善口感、提高实用安全性。采用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备的蒜蓉螺蛳酱,结合了蒜蓉的鲜香与螺蛳特有的鲜美,口味平和醇厚,口感嫩滑,营养丰富,老少咸宜。既可作为佐餐佳品,又可作为调料与其他食材搭配烹饪。本工艺独有的除嘌呤技术使本产品最终的嘌呤含量降至极低水平,痛风患者和尿酸偏高群体可放心食用。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mashed garlic and snail sau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蒜蓉螺蛳酱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蒜蓉螺蛳酱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螺蛳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品,有“美容食品”之称,是一种保健价值极高的动物性天然食品,其营养成分的含量和组合优于鸡、鸭、鹅肉等。在常见的60多种水生动物中,它的保健和营养价值仅次于虾,是群众喜爱的水产品。螺肉性甘、咸、寒,有清热、利水的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治“田螺利湿热,治黄疸”。大蒜是著名的食药两用植物,富含有机硫化物、黄酮类化合物、皂苷类化合物和多糖等药用功能成分。医学研究表明,大蒜功能成分具有抑菌、降血脂、抗肿瘤、防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中医认为大蒜“性温热”,与螺蛳肉搭配制成食品,可以寒热中和且两者风味相得益彰。螺蛳喜食藻类和腐殖质,因此其肉土腥味较重。且其口感较为坚韧,咀嚼时较为费力。同时,包括螺蛳肉在内的水产品嘌呤含量较高,代谢产物为尿酸,大量进食后易诱发或加重痛风病症。目前已公开的螺酱大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螺蛳粉/面配套的酱料包,另一类为专门研发的独立螺肉酱,不限定搭配食品。本专利技术属于后者。第一类产品的专利技术专利,为了配合螺蛳粉/面,都是“重口浓汤”的思路,配料辛辣重口加猪牛骨熬制。在不同口味的螺蛳酱料包中,除了少数调料替换,其他大部分调料和工艺都是相同的。这类螺蛳酱口味重,成本高,且一般不单独零售,因此并不适用于螺蛳粉/面之外的佐餐食用。第二类螺蛳酱大多制作工艺简单,配料简单,除主料替换为螺肉外,制作工艺和配料都与市售其他种类肉酱相近,并没有对螺蛳的食性问题,做针对性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蒜蓉螺蛳酱的制备方法,通过合适的吐沙、脱腥、嫩化和除嘌呤工艺,改善口感、提高实用安全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一种蒜蓉螺蛳酱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所用的材料和用量如下:菜籽油80-120kg,玉米油70-90kg,去皮大蒜60-90kg,新鲜螺蛳肉(腹足肌)50-70kg,洋葱15-25kg,香葱8-12kg,生姜8-12kg,鲜紫苏叶8-12kg或干紫苏叶1-2kg),干辣椒18-22kg,黑胡椒粉2.5-3.5kg,白胡椒粉0.8-1.2kg,食盐4-6kg,白糖7-9kg,料酒1.5-2.5kg,嘌呤脱氨酶18-22g,苹果多酚45-55g;(1)螺蛳暂养:环棱螺在暂养池内清水暂养40-50h,水中加入薄荷油乙醇溶液,薄荷油:乙醇质量百分比1:9~1:10,水中添加比例为0.1-0.15g/L,暂养期间10-12h换水一次,并加入同等比例的薄荷油乙醇溶液;(2)螺肉炖煮:分离剪除螺蛳内脏得到其腹足肌肉50-70kg,将螺蛳肉加水加紫苏叶,鲜紫苏叶和水的质量比例是1:7~1:10,干紫苏叶质量比1:40~1:50,炖煮50-80min;(3)脱腥切粒:螺蛳肉捞出冲洗后,加脱腥剂浸泡120-180min,然后-4℃以下冷冻螺肉,并切割成螺肉颗粒;所述的脱腥剂由以下组分在水中的质量百分比组成:柠檬皮提取物0.3-0.4%、荆芥油0.1-0.15%、茶多酚0.5-1.5%、乳酸1-2%、壳聚糖3-5%。(4)螺肉嫩化:将螺肉单层平铺,压紧后放入脉冲电场,50-60Hz,20-25μs下为2.5-3kV,总处理时间为25-35S。电场强度0.2-0.25kV/cm,总比能1.93-2.17kJ/kg,温度升高的平均值为3-5℃;(5)蒜蓉制备:生姜打成粉末,洋葱和香葱切丁,大蒜粉碎成小颗粒,混合拌匀,加玉米油烧至五成热,放入蒜蓉混合物并保持搅拌,微火炸至蒜粒微黄后捞出备用;(6)熬制:搅拌锅内煮沸菜籽油,加入干辣椒并转微火继续熬制,待油色变红后将干辣椒捞出。大火加热搅拌锅内红油,依次向搅拌锅内加入螺肉颗粒、蒜蓉、黑白胡椒粉、食盐、糖、和料酒,微火熬制10-15min后关火冷却。(7)降嘌呤处理:加入腺嘌呤脱氨酶和苹果多酚,并搅拌均匀;(8)电子束灭菌:将装瓶密封后的蒜蓉螺蛳酱进行电子束辐照灭菌处理,辐照剂量为2-2.5kGy,即得。以上所述的方法中,优选的,柠檬皮提取物制备方法如下:冷冻干燥后的柠檬皮粉碎后,按1:25~1:30的体积比(V/V)加入75-80%的乙醇,20-22℃超声提取15-20min,提取2-3次,合并溶液后过滤除去残渣,滤液浓缩后进行冷冻干燥得固体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很好待解决了螺蛳的土腥味。由于螺蛳的食性问题,其饵料来源决定了螺蛳肉含有较重的土腥味(放线菌代谢产物)。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思路,已公开的现有技术要么采取了回避默认态度(即愿意接受这一产品的消费者默认螺蛳肉土腥味较重,对此并不介意),要么通过极重的香料加以遮蔽(如螺蛳粉酱料包的熬制过程中添加了多种香料,如八角、桂皮、草果、茴香、陈皮等)。本专利口味相对清淡,浓厚的土腥味将极大的影响产品风味,脱腥处理环节必不可少。除茶多酚、荆芥油能常用土腥味遮蔽原料外,本专利还原创采用了柠檬皮提取物,多种原料配合浸泡螺蛳肉,可以达到较好的去腥效果。2、本专利技术对螺蛳肉进行了肉质嫩化处理,提高其适口度螺蛳肉质较为坚韧,对口齿较差的幼儿和老年消费者而言并不友好,而现有技术中从未对这一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本申请采取了脉冲电场“肉质嫩化”工艺,能有效降低螺蛳肉剪切力,且无脂质氧化等副作用。3、本专利技术的产品专门进行了降嘌呤处理,在保证鲜味的前提下,使得产品本身更加健康螺蛳等水产品嘌呤含量较高,目前现有技术采用猪、牛骨高汤熬制法制成的酱料包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尿酸偏高以及痛风患者对此极为敏感。本专利技术专门设置了降嘌呤处理环节,通过加入嘌呤脱氨酶和苹果多酚,可将嘌呤含量降至极低水平。4、电子束灭菌这一非加热灭菌法,灭菌的同时,保持了螺蛳酱的风味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高温灭菌法,螺蛳酱持水率较高,采取传统高温灭菌法水份析出,并出现明显的蒸煮味,极不适于嫩度保持,为了保持螺蛳酱风味和生理活性成分,本专利技术采用了电子束灭菌这一非加热灭菌法,在灭菌保持风味的同时,也能杀灭寄生虫,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5、对活螺采取了吐沙处理现有技术更关注螺肉处理,对活螺原材料基本采取了默认上游供货商已将螺肉清洗干净的前提,或在活螺宰杀分离后采用洗涤方式清洗泥沙。由于螺蛳食管和排泄肠道都穿过了腹足肌,因此宰杀后即便反复清洗仍存泥沙残留,极大影响口感(牙碜),本专利技术利用薄荷油“催吐”效果,可保证螺蛳体内泥沙完全排出。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如未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式,所述试剂或材料,如未特别说明,均来源于商业渠道。实施例1:一种蒜蓉螺蛳酱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本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和用量如下:菜籽油100kg,玉米油80kg,去皮大蒜80kg,新鲜螺蛳肉(腹足肌)60kg,洋葱20kg,香葱10kg,生姜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蒜蓉螺蛳酱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n所用的材料和用量如下:/n菜籽油80-120kg,玉米油70-90kg,去皮大蒜60-90kg,新鲜螺蛳肉(腹足肌)50-70kg,洋葱15-25kg,香葱8-12kg,生姜8-12kg,鲜紫苏叶8-12kg或干紫苏叶1-2kg),干辣椒18-22kg,黑胡椒粉2.5-3.5kg,白胡椒粉0.8-1.2kg,食盐4-6kg,白糖7-9kg,料酒1.5-2.5kg,嘌呤脱氨酶18-22g,苹果多酚45-55g;/n(1)螺蛳暂养:环棱螺在暂养池内清水暂养40-50h,水中加入薄荷油乙醇溶液,薄荷油:乙醇质量百分比1:9~1:10,水中添加比例为0.1-0.15g/L,暂养期间10-12h换水一次,并加入同等比例的薄荷油乙醇溶液;/n(2)螺肉炖煮:分离剪除螺蛳内脏得到其腹足肌肉50-70kg,将螺蛳肉加水加紫苏叶,鲜紫苏叶和水的质量比例是1:7~1:10,干紫苏叶质量比1:40~1:50,炖煮50-80min;/n(3)脱腥切粒:螺蛳肉捞出冲洗后,加脱腥剂浸泡120-180min,然后-4℃以下冷冻螺肉,并切割成螺肉颗粒;/n所述的脱腥剂由以下组分在水中的质量百分比组成:柠檬皮提取物0.3-0.4%、荆芥油0.1-0.15%、茶多酚0.5-1.5%、乳酸1-2%、壳聚糖3-5%;/n(4)螺肉嫩化:将螺肉单层平铺,压紧后放入脉冲电场,50-60Hz,20-25μs下为2.5-3kV,总处理时间为25-35S;电场强度0.2-0.25kV/cm,总比能1.93-2.17kJ/kg,温度升高的平均值为3-5℃;/n(5)蒜蓉制备:生姜打成粉末,洋葱和香葱切丁,大蒜粉碎成小颗粒,混合拌匀,加玉米油烧至五成热,放入蒜蓉混合物并保持搅拌,微火炸至蒜粒微黄后捞出备用;/n(6)熬制:搅拌锅内煮沸菜籽油,加入干辣椒并转微火继续熬制,待油色变红后将干辣椒捞出;大火加热搅拌锅内红油,依次向搅拌锅内加入螺肉颗粒、蒜蓉、黑白胡椒粉、食盐、糖、和料酒,微火熬制10-15min后关火冷却;/n(7)降嘌呤处理:加入腺嘌呤脱氨酶和苹果多酚,并搅拌均匀;/n(8)电子束灭菌:将装瓶密封后的蒜蓉螺蛳酱进行电子束辐照灭菌处理,辐照剂量为2-2.5kGy,即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蒜蓉螺蛳酱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所用的材料和用量如下:
菜籽油80-120kg,玉米油70-90kg,去皮大蒜60-90kg,新鲜螺蛳肉(腹足肌)50-70kg,洋葱15-25kg,香葱8-12kg,生姜8-12kg,鲜紫苏叶8-12kg或干紫苏叶1-2kg),干辣椒18-22kg,黑胡椒粉2.5-3.5kg,白胡椒粉0.8-1.2kg,食盐4-6kg,白糖7-9kg,料酒1.5-2.5kg,嘌呤脱氨酶18-22g,苹果多酚45-55g;
(1)螺蛳暂养:环棱螺在暂养池内清水暂养40-50h,水中加入薄荷油乙醇溶液,薄荷油:乙醇质量百分比1:9~1:10,水中添加比例为0.1-0.15g/L,暂养期间10-12h换水一次,并加入同等比例的薄荷油乙醇溶液;
(2)螺肉炖煮:分离剪除螺蛳内脏得到其腹足肌肉50-70kg,将螺蛳肉加水加紫苏叶,鲜紫苏叶和水的质量比例是1:7~1:10,干紫苏叶质量比1:40~1:50,炖煮50-80min;
(3)脱腥切粒:螺蛳肉捞出冲洗后,加脱腥剂浸泡120-180min,然后-4℃以下冷冻螺肉,并切割成螺肉颗粒;
所述的脱腥剂由以下组分在水中的质量百分比组成:柠檬皮提取物0.3-0.4%、荆芥油0.1-0.15%、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炬光熊光权王卫民文衍红廖涛鉏晓艳李海蓝白婵罗福广黄杰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