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组件、引线连接装置以及同步电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9888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圈组件、引线连接装置以及同步电机,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骨架和接线柱支撑座,所述接线柱支撑座上阵列布置有三个接线柱;每个所述接线柱包括首尾顺序连接的绕线部、安装部和外部连接部,所述外部连接部与伸出所述接线柱支撑座外侧壁的所述安装部一端连接;所述接线柱支撑座与保护壳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外部连接部通过所述保护壳上的通孔伸出所述保护壳外侧与设置于所述保护壳的外侧的外部引线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同步电机通过线圈上的接线柱与外部引线直接电连接,去除了PCB板,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可实现自动化生产,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Coil assembly, lead connection device and synchronous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圈组件、引线连接装置以及同步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线圈组件、引线连接装置以及同步电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有引线同步电机的方案中,采用引线先与电路板(PCB板)焊接,再将电路板(PCB板)焊接到对应的接线柱上以向同步电机定子绕组提供电流(如图1所示);无引线同步电机则是电机上连接器插座与电路板(PCB板)连接到接线柱再向定子绕组提供电流连接方法。不过,无论是前述的有引线同步电机方案还是无引线同步电机方案,中间过渡都采用PCB板方式连接。这种PCB板连接方式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在生产和安装过程中,引线常常会受到外力作用,引起PCB板晃动,由此导致缠绕在接线柱上的漆包线受力易断,导致电机失灵;其次,PCB板采用两道焊接工序,因而可能发生焊接虚焊、焊盘脱落、焊珠飞溅到齿轮等问题;再其次,因为不同的产品配备不同规格的连接引线,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引线装配前对电机性能的测试方法繁杂,不便;最后,PCB关键工序焊接人力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PCB板来过渡连接接线柱与引线直接电导通容易造成漆包线断裂、焊接虚焊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圈组件、引线连接装置以及同步电机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线圈组件,包括线圈骨架,所述线圈骨架包括上下固定连接的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所述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上适于缠绕漆包线;接线柱支撑座,固定于所述第一骨架的上方外边缘;所述接线柱支撑座上阵列布置有三个接线柱;每个所述接线柱包括首尾顺序连接的绕线部、安装部和外部连接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接线柱支撑座固定连接,且所述外部连接部与伸出所述接线柱支撑座外侧壁的所述安装部一端连接;位于每个所述接线柱两侧的所述接线柱支撑座上均设有过线槽,所述第一骨架和所述第二骨架的漆包线的端部穿过不同的过线槽后分别缠绕在三个所述绕线部上,且位于中间的所述绕线部共同缠绕所述第一骨架和所述第二骨架的漆包线一端,位于两边的所述绕线部则分别缠绕所述第一骨架和所述第二骨架的漆包线另一端。所述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上各缠绕一根漆包线,所述外部连接部用于与外部引线直接连接,所述绕线部用于缠绕漆包线,通过设置三个所述接线柱和位于每个接线柱两侧的过线槽,将每根漆包线的端部分别绕设在两个不同的绕线部上,设置过线槽的目的为了对漆包线的起始端和结束端的过渡连接段起到分线作用,使相邻漆包线之间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将漆包线的端部在相邻绕线部上顺序布置可以避免漆包线之间相互缠绕,影响电机的性能。进一步的,所述接线柱支撑座上设有至少三个水平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此时绕线部位于所述接线柱支撑座的内侧,便于缠绕漆包线,所述外部连接部位于所述接线柱支撑座的外侧,便于与外部引线直接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一端向上折弯形成所述绕线部,安装部的另一端向上或者向下折弯形成所述外部连接部。优选的,所述绕线部与所述外部连接部的中心轴平行,且所述绕线部与所述安装部的夹角为90°。优选的,所述第一骨架的漆包线和第二骨架的漆包线为同一根漆包线。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引线连接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的接线柱支撑座两端设有凸筋;保护壳,包括罩于所述接线柱支撑座外侧的面板,所述面板上设有与所述凸筋匹配的卡扣,通过扣接或者过盈插接方式将所述接线柱支撑座和所述保护壳固定,面板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将所述保护壳内外侧连通,所述外部连接部通过所述通孔伸出所述面板外侧与设置于所述面板的外侧的外部引线焊接连接;保护盖,固定于所述保护壳的外侧,并与所述保护壳形成容纳所述外部引线与外部连接部的焊接部位的密闭空间,避免所述焊接部位受损。进一步的,位于所述通孔下方的所述面板的外侧设有至少三个压线槽,每个所述压线槽内适于放置一根外部引线,将所述外部引线在所述保护壳上初步固定,便于焊接操作。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包含呈L型布置的适于所述外部连接部穿过的通孔一和适于所述安装部穿过的通孔二,与所述压线槽对应的所述面板的内侧设有适于放置所述外部连接部的让位导向槽,所述让位导向槽的顶部通过所述通孔一与所述面板外侧连通,所述通孔二位于所述让位导向槽上方的面板上。外部连接部沿所述让位导向槽安装并穿过所述通孔,实现所述外部连接部的初步定位,便于焊接操作。进一步的,所述面板的内侧设置有阻隔相邻两个所述绕线部的隔片,避免绕线部残留漆包线线头或者搪锡拉尖导致的相邻两个接线柱之间距离减小,从而造成击穿或者短路等安全隐患。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同步电机,包括:电机壳,所述电机壳上设有适于卡设所述保护壳的缺口;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轴向装于所述电机壳内;引线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线圈组件套设于所述转子组件外侧,线圈组件用于给所述转子组件提供交变的旋转磁场,从而驱动所述转子组件转动,所述保护壳与所述电机壳共同组成所述同步电机的外壳;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转子组件传动连接,适于将所述转子组件的旋转运动输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所述的线圈组件将接线柱分为绕线部、安装部和外部连接部,通过外部连接部将接线柱与外部引线直接连接,同时将两个骨架上的漆包线端头与集成在接线柱支撑座上的三个绕线部缠绕,与现有技术中在每个骨架上设置接线柱凸块相比,本技术中接线柱布置更紧凑,减少了接线柱占用空间,同时又能保证相邻漆包线之间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2)本技术所述的引线连接装置,将外部连接部和外部引线分别布置在保护壳的内侧和外侧,并将保护壳与线圈组件卡接固定,实现外部连接部和外部引线的定位,通过所述通孔将外部连接部和外部引线直接电连接,整个装置结构紧凑、密封性较好、装配方便。(3)本技术所述的同步电机通过线圈上的接线柱与外部引线直接电连接,去除了PCB板,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可实现自动化生产,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同步电机与外部引线接线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同步电机的整体装配立体图;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线圈组件的立体图;图5是图4中b处放大图;图6是图4所示线圈组件的右视图;图7是图6的A-A向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所述的线圈组件中漆包线绕制完成松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所述的同步电机未安装保护盖时的立体图;图10是本技术所述的同步电机侧视图(含局部剖视);图11是本技术所述的保护壳从外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图12是本技术所述的保护壳从内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图13是本技术所述的线圈组件与保护壳安装完成后的立体图;图14是本技术所述的线圈组件与保护壳装配至第一步时的内部状态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线圈骨架,所述线圈骨架包括上下固定连接的第一骨架(101)和第二骨架(102),所述第一骨架(101)和第二骨架(102)上适于缠绕漆包线(8);/n接线柱支撑座(103),固定于所述第一骨架(101)的上方外边缘;所述接线柱支撑座(103)上阵列布置有三个接线柱(104);/n每个所述接线柱(104)包括首尾顺序连接的绕线部(1041)、安装部(1042)和外部连接部(1043),所述安装部(1042)与所述接线柱支撑座(103)固定连接,且所述外部连接部(1043)与伸出所述接线柱支撑座(103)外侧壁的所述安装部(1042)一端连接;/n位于每个所述接线柱(104)两侧的所述接线柱支撑座(103)上均设有过线槽,所述第一骨架(101)和所述第二骨架(102)的漆包线(8)的端部穿过不同的过线槽后分别缠绕在三个所述绕线部(1041)上,且位于中间的所述绕线部(1041)共同缠绕所述第一骨架(101)和所述第二骨架(102)的漆包线(8)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圈骨架,所述线圈骨架包括上下固定连接的第一骨架(101)和第二骨架(102),所述第一骨架(101)和第二骨架(102)上适于缠绕漆包线(8);
接线柱支撑座(103),固定于所述第一骨架(101)的上方外边缘;所述接线柱支撑座(103)上阵列布置有三个接线柱(104);
每个所述接线柱(104)包括首尾顺序连接的绕线部(1041)、安装部(1042)和外部连接部(1043),所述安装部(1042)与所述接线柱支撑座(103)固定连接,且所述外部连接部(1043)与伸出所述接线柱支撑座(103)外侧壁的所述安装部(1042)一端连接;
位于每个所述接线柱(104)两侧的所述接线柱支撑座(103)上均设有过线槽,所述第一骨架(101)和所述第二骨架(102)的漆包线(8)的端部穿过不同的过线槽后分别缠绕在三个所述绕线部(1041)上,且位于中间的所述绕线部(1041)共同缠绕所述第一骨架(101)和所述第二骨架(102)的漆包线(8)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支撑座(103)上设有至少三个水平贯穿的安装孔(1031),所述安装部(1042)穿设于所述安装孔(103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042)一端向上折弯形成所述绕线部(1041),安装部(1042)的另一端向上或者向下折弯形成所述外部连接部(10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部(1041)与所述外部连接部(1043)的中心轴平行,且所述绕线部(1041)与所述安装部(1042)的夹角为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架(101)的漆包线(8)和第二骨架(102)的漆包线(8)为同一根漆包线(8)。


6.一种引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组件(1),所述线圈组件(1)的接线柱支撑座(103)两端设有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维超王富冈王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