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4786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7:48
提供降低轴向上的尺寸的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马达(1)具有:线圈支承部件(60),其由绝缘性的材料形成,供线圈线(C)贯穿插入;以及散热器(100),其具有供线圈支承部件(60)贯穿插入的贯通孔,在散热器(100)上设置有凹部(111),该凹部(111)位于贯通孔的上端部,从轴向上侧观察时,该凹部(111)的底面露出,线圈支承部件(60)的上表面与凹部(111)的底面的轴向位置不同。

Motor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有一种机电一体型的马达,其一体配置有具有转子和定子的马达主体部以及对该马达主体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作为这样的马达,能够举出日本特开2016-034203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子装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子装置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对置面,其与基板之间隔着间隙而配置;以及突出部,其朝向与电子部件不同的位置突出,壳体的突出部的高度大于电子部件的高度并且小于间隙。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3420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设置突出部来抑制散热凝胶落在供轴贯穿插入的轴孔中。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电子装置中,由于设置有突出部,因此存在轴向上的尺寸大这样的问题。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降低轴向上的尺寸并且防止散热凝胶等散热部件进入到定子内部的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转子,其包含沿轴向延伸的轴;定子,其包围转子的径向外侧,包含通过卷绕线圈线而构成的线圈;线圈支承部件,其由绝缘性的材料形成,配置于定子的轴向上侧,供线圈线贯穿插入;散热器,其配置于定子的轴向上侧,具有供线圈支承部件贯穿插入的贯通孔;以及基板,其配置于散热器的轴向上侧,安装有电子部件,在散热器上设置有凹部,该凹部位于贯通孔的上端部,从轴向上侧观察时,该凹部的底面露出,线圈支承部件的上表面与凹部的底面的轴向位置不同。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降低了轴向上的尺寸并且防止散热部件进入到定子内部的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的马达的剖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1的壳体和凸缘的剖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马达中的相当于图2的区域III的区域的放大图。图4是图3的另一变形例。图5是实施方式1的罩的仰视图。图6是图1的区域VI的放大图。图7是图6的变形例。图8是图6的另一变形例。图9是图6的又一变形例。图10是实施方式1的定子的示意图。图11是实施方式1的汇流条保持部件的立体图。图12是实施方式1的线圈支承部件的立体图。图13是实施方式1的汇流条保持部件和线圈支承部件的立体图。图14是实施方式1的汇流条保持部件和线圈支承部件的仰视图。图15是实施方式1的基板的仰视图。图16是实施方式1的基板和导电部件的剖视图。图17是实施方式1的散热器的俯视图。图18是实施方式1的散热器的仰视图。图19A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7的俯视图。图19B是图19A的变形例。图19C是图19A的变形例。图20是实施方式1的散热器和支承线圈线的线圈支承部件的俯视图。图21是沿着图20的XXI-XXI线的剖视图。图22是沿着图20的XXI-XXI线的另一剖视图。图2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散热器贯通孔与线圈支承部件的关系的示意图。图2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散热器贯通孔与线圈支承部件的另一关系的示意图。图2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散热器贯通孔与线圈支承部件的又一关系的示意图。图26是实施方式1中的散热器贯通孔和线圈支承部件的放大图。图27是图26的变形例。图28是实施方式1中的将散热器从上方向线圈支承部件插入的工序的示意图。图29A是散热器和基板的示意图。图29B是图29A的变形例。图30是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侧视图。图31是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2是实施方式1的散热器和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3是实施方式2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而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记相同的参照标号,不再重复其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将转子的中心轴线A即轴延伸的轴向设为上下方向。另外,将基板侧设为上侧、将壳体的底部侧设为下侧。但是,本说明书中的上下方向是用于确定位置关系的,并不限定实际的方向。即,下方向未必是指重力方向。将与转子的中心轴线A垂直的方向设为径向,径向以中心轴线A为中心。将绕转子的中心轴线A的方向设为周向。在本说明书中,“沿轴向延伸”包含严格地沿轴向延伸的状态和沿相对于轴向在不到45度的范围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状态。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沿径向延伸”包含严格地沿径向延伸的状态和沿相对于径向在不到45度的范围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嵌入(嵌合)”是指使形状相匹配的部件嵌合。形状相匹配包含形状相同的情况、形状相似的情况以及形状不同的情况。在形状相匹配的部件呈凹凸形状的情况下,一方的凸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另一方的凹部中。在本说明书中,“间隙”是指有意设置的间隙。即,将以使部件彼此不接触的方式设计的间隙作为间隙。(实施方式1)参照图1~图27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马达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的马达是具有两组U相、V相以及W相的组的双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马达1主要具有壳体10、凸缘20、罩30、转子40、轴承43、44、定子50、线圈支承部件60、控制部、散热器100以及连接器200,其中,该控制部具有基板70和电子部件80。<壳体>如图1所示,壳体10在内部收纳转子40、定子50以及轴承43、44。壳体10沿轴向延伸,在上侧开口。如图2所示,壳体10包含第1筒部11、接触部12、第2筒部13以及底部14。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0是冲压成型品。另外,第1筒部11、接触部12、第2筒部13以及底部14的厚度相同。另外,“相同”是指并不是有意地形成为不同的厚度,将冲压成型中的拉伸所导致的厚度的不同等视为相同。第1筒部11和第2筒部13呈以中心轴线A为中心的筒状。另外,筒状是指中空形状,俯视时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多边形。第1筒部11在内部收纳定子50。接触部12从第1筒部11的轴向下端向径向内侧延伸。定子50与接触部12的内侧上表面接触。如图2所示,接触部12的壳体下表面12a是沿径向延伸的平坦面。另外,接触部12的壳体下表面12a也可以像图3所示那样随着从第1筒部11朝向径向内侧而向轴向上侧延伸,也可以像图4所示那样随着从第1筒部11朝向径向内侧而向轴向下侧延伸。另外,接触部12的壳体下表面12a也可以是未图示的曲面。第2筒部13从接触部12的径向内端向轴向下侧延伸,呈筒状,具有比第1筒部11小的外径。第2筒部13具有上侧筒部13a、下侧筒部13b以及连接部13c。下侧筒部13b具有比上侧筒部13a小的外径。连接部13c将上侧筒部13a和下侧筒部13b连接起来。底部14从第2筒部13的轴向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其具有:/n转子,其包含沿轴向延伸的轴;/n定子,其包围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包含通过卷绕线圈线而构成的线圈;/n线圈支承部件,其由绝缘性的材料形成,配置于所述定子的轴向上侧,供所述线圈线贯穿插入;/n散热器,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轴向上侧,具有供所述线圈支承部件贯穿插入的贯通孔;以及/n基板,其配置于所述散热器的轴向上侧,安装有电子部件,/n在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位于所述贯通孔的上端部,从轴向上侧观察时,该凹部的底面露出,/n所述线圈支承部件的上表面与所述凹部的所述底面的轴向位置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517 JP 2017-0984991.一种马达,其具有:
转子,其包含沿轴向延伸的轴;
定子,其包围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包含通过卷绕线圈线而构成的线圈;
线圈支承部件,其由绝缘性的材料形成,配置于所述定子的轴向上侧,供所述线圈线贯穿插入;
散热器,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轴向上侧,具有供所述线圈支承部件贯穿插入的贯通孔;以及
基板,其配置于所述散热器的轴向上侧,安装有电子部件,
在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位于所述贯通孔的上端部,从轴向上侧观察时,该凹部的底面露出,
所述线圈支承部件的上表面与所述凹部的所述底面的轴向位置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线圈支承部件具有:
突起部,其供所述线圈线贯穿插入;以及
基部,其位于比所述突起部靠轴向下侧的位置,并沿径向延伸,
沿轴向观察时,所述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贯通孔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线圈支承部件的上表面位于比所述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荻野良冈本俊哉新子刚央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