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不间断电源零秒切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88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不间断电源零秒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开关电源、直流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连接交流开关电源与直流开关电源,用于控制交流开关电源工作或/和直流开关电源工作,交流开关电源输入整流后的直流源为第一直流源,直流开关电源的直流输入电源为第二直流源,交流开关电源的直流输出为第三直流源,直流开关电源的直流输出为第四直流源,所述第三直流源、第四直流源共用滤波电感,滤波电感的输出端为所述直流不间断电源的正输出端。本申请通过对交流输入的检测,在交流输入低于设定值时,交流开关电源与直流开关电源同时工作,在切换完成后,由直流开关电源进行供电。实现了电路的零秒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不间断电源零秒切换电路
本技术涉及直流不间断电源
,尤其是涉及一种直流不间断电源零秒切换电路。
技术介绍
直流不间断电源是一种UPS,目前直流不间断电源有以下几种工作方式:第一种是UPS通过AC-DC将市电转换为电池电压,同时再通过DC-DC将电池电压转换为用户需要的直流电。此方案缺点为AC-DC.DC-DC电路级联,效率较低。第二种是UPS通过AC-DC直接获得用户需要的直流电压,同时使用DC-DC电路将电池电压转换为用户所需的直流电压。AC-DCDC-DC输出电压处于并联状态。此方案缺点为,需要AC-DC的输出电压略微高于DC-DC输出电压才能保证AC-DC优先工作。同时,此方案AC(市电)跟电池切换工作时,输出电压会出现跌落,无法达到零秒切换。第三种是针对第二种方案,可以使用输出串联二极管的方式来达到零秒切换的目的。此方案的缺点则是二极管损耗较大,只适合于小功率场合。因此,亟待需要解决现有技术直流不间断电源存在的转换效率低、无法零秒切换、功率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流不间断电源零秒切换电路,通过设置控制电路,实现交流电优先接入,在交流电压跌落时、交流电源继续供电、切换完成直流电源开启工作、交流电源完全关闭,实现电源零秒切换,提高电源转换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直流不间断电源零秒切换电路,包括交流开关电源、直流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连接交流开关电源与直流开关电源,用于控制交流开关电源工作或/和直流开关电源工作,交流开关电源输入整流后的直流源为第一直流源,直流开关电源的直流输入电源为第二直流源,交流开关电源的直流输出为第三直流源,直流开关电源的直流输出为第四直流源,所述第三直流源、第四直流源共用滤波电感,滤波电感的输出端为所述直流不间断电源的正输出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比较器、第一光耦,所述比较器采用交流开关电源的VCC电源,用于将第一直流源的电压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到比较信号,所述第一光耦用于第一直流源与第二直流源之间的隔离,所述比较器的输出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负输入端,所述第一光耦的正输入端连接交流开关电源的VCC电源端,其输出端连接第二直流源的COM2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比较器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一串联电阻组合的连接处,第一串联电阻组合一端连接第一直流源的VCC电源端,另一端连接第一直流源的电源地,所述比较器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二串联电阻组合的一个连接处,第二串联电阻组合连接在第一直流源的两端,所述比较器的负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连接其输出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串联电阻组合包括五个串联电阻,第一电阻与第一直流源的电源端连接,第五电阻与第一直流源的电源地连接,所述比较器的负输入端连接第四电阻与第五电阻的连接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输出反馈电路,直流不间断电源的输出连接输出反馈电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出反馈电路包括可控稳压源、第二光耦、第三光耦,所述可控稳压源的参考端通过第三串联电阻组合连接到直流不间断电源的正输出端,通过第五串联电阻组合连接到直流不间断电源的负输出端,其第三端连接直流不间断电源的负输出端,所述可控稳压源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光耦、第三光耦的负输入端,并与参考端之间连接第三电容;第二光耦、第三光耦的正输入端通过第六电阻连接直流不间断电源的正输出端,通过第五电阻连接第二光耦、第三光耦的负输入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光耦用于隔离直流不间断电源输出与第一直流源,其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直流源的COM1端、地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光耦用于隔离直流不间断电源输出与第二直流源,其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直流源的COM2端、地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交流开关电源、直流开关电源采用单端正激拓扑结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直流源、第四直流源分别采用半波整流,所述第三直流源半波整流后的正极、第四直流源半波整流后的正极连接第一电感的一端,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为所述直流不间断电源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三直流源半波整流后的负极、第四直流源半波整流后的负极为所述直流不间断电源的负输出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申请通过在直流不间断电源中设置控制电路,实现了交直流同时供电时交流优先,节约电源。2.本申请通过对交流输入的检测,在交流输入低于设定值时,交流开关电源与直流开关电源同时工作,在切换完成后,由直流开关电源进行供电。实现了电路的零秒切换。3.本申请的交流开关电源与直流开关电源的直流输出端,共用一个储能电感,能够输入断电后增加输出电压保持时间,提高电源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零秒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零秒切换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一本申请的一种直流不间断电源零秒切换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交流开关电源、直流开关电源、控制电路,交流开关电源包括交流输入电路、第三直流源,第三直流源为交流开关电源的直流输出;直流开关电源包括直流开关电源包括直流输入电路、第四直流源,第四直流源为直流开关电源的直流输出;控制电路连接交流开关电源与直流开关电源,用于控制交流开关电源工作或/和直流开关电源工作,交流开关电源输入整流后的直流源为第一直流源,直流开关电源的直流输入电源为第二直流源,所述第三直流源、第四直流源共用滤波电感,滤波电感的输出端为所述直流不间断电源的正输出端。具体实施方式二本申请的一种直流不间断电源零秒切换电路,如图2所示,包括交流开关电源、直流开关电源,交流开关电源、直流开关电源采用单端正激拓扑结构。交流开关电源包括交流输入电路与第三直流源,交流输入电路包括全波整流电路、第一变压器T1、第一功率管Q1,为方便起见,称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为第一直流源,交流开关电源的直流输出为第三直流源。第一直流源的正极连接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线圈的一端,原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功率管Q1的输入端,第一功率管Q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直流源的电源地。第三直流源包括半波整流二极管D1、续流二极管D2,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线圈的一端连接半波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半波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2的负极,续流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副边线圈的另一端。直流开关电源包括直流输入电路与第四直流源,直流输入电路包括第二变压器T2、第二功率管Q2,为方便起见,称直流输入电路为第二直流源,直流开关电源的直流输出为第四直流源。第二直流源的正极连接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线圈的一端,原边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功率管Q2的输入端,第二功率管Q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直流源的电源地。第四直流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不间断电源零秒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开关电源、直流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连接交流开关电源与直流开关电源,用于控制交流开关电源工作或/和直流开关电源工作,交流开关电源输入整流后的直流源为第一直流源,直流开关电源的直流输入电源为第二直流源,交流开关电源的直流输出为第三直流源,直流开关电源的直流输出为第四直流源,所述第三直流源、第四直流源共用滤波电感,滤波电感的输出端为所述直流不间断电源的正输出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不间断电源零秒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开关电源、直流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连接交流开关电源与直流开关电源,用于控制交流开关电源工作或/和直流开关电源工作,交流开关电源输入整流后的直流源为第一直流源,直流开关电源的直流输入电源为第二直流源,交流开关电源的直流输出为第三直流源,直流开关电源的直流输出为第四直流源,所述第三直流源、第四直流源共用滤波电感,滤波电感的输出端为所述直流不间断电源的正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不间断电源零秒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比较器、第一光耦,所述比较器采用交流开关电源的VCC电源,用于将第一直流源的电压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到比较信号,所述第一光耦用于第一直流源与第二直流源之间的隔离,所述比较器的输出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负输入端,所述第一光耦的正输入端连接交流开关电源的VCC电源端,其输出端连接第二直流源的COM2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不间断电源零秒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器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一串联电阻组合的连接处,第一串联电阻组合一端连接第一直流源的VCC电源端,另一端连接第一直流源的电源地,所述比较器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二串联电阻组合的一个连接处,第二串联电阻组合连接在第一直流源的两端,所述比较器的负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连接其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不间断电源零秒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串联电阻组合包括五个串联电阻,第一电阻与第一直流源的电源端连接,第五电阻与第一直流源的电源地连接,所述比较器的负输入端连接第四电阻与第五电阻的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承力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