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卡扣及线束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986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束卡扣及线束固定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绑带捆绑线束容易晃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束卡扣,包括:第一扣件,所述第一扣件的中部设有第一卡线槽;用于和第一扣件扣合的第二扣件,所述第二扣件的中部设有第二卡线槽,当所述第一扣件和所述第二扣件扣合时,所述第一卡线槽和所述第二卡线槽形成用于容纳线束的卡线孔;所述第一扣件的一端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扣件的一端设有用于和所述第一插孔配合的固定插件,所述固定插件设有背向所述第一卡线槽的弯折部,所述固定插件另一端能够插进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扣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扣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弹性公扣。

Harness clip and harness fix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卡扣及线束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线束固定结构领域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束卡扣及线束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今汽车电器线束,一般采用绑带式固定结构,此类结构虽然锁紧力较大,但是由于材料较软,固定后容易左右晃动,长期会使塑料绑带变白甚至断裂,其次,由于锁紧力较大,拆卸时也较为不方便甚至只能进行破坏性拆卸,给维修和返修更换线束带来了诸多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卡扣及线束固定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绑带捆绑线束容易晃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线束卡扣,包括:第一扣件,所述第一扣件的中部设有第一卡线槽;用于和第一扣件扣合的第二扣件,所述第二扣件的中部设有第二卡线槽,当所述第一扣件和所述第二扣件扣合时,所述第一卡线槽和所述第二卡线槽形成用于容纳线束的卡线孔;所述第一扣件的一端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扣件的一端设有用于和所述第一插孔配合的固定插件,所述固定插件设有背向所述第一卡线槽的弯折部,所述固定插件一端立向固定在所述第二扣件上,所述固定插件另一端能够插进所述第一插孔,且当所述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处于扣合位置时,所述第二扣件的拔出方向的位移能够被所述弯折部限制;所述第一扣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扣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弹性公扣,所述第一弹性公扣立向固定在所述第二扣件上,所述第一弹性公扣另一端为能够插进所述第二插孔且卡在所述第二插孔内。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公扣包括第一可变形件及与所述第一可变形件间隔设置的第二可变形件,所述第一可变形件和所述第二可变形件均立向安装在所述第二扣件上,所述第一可变形件和所述第二可变形件的外侧均设有第一卡位凸起,且所述第一卡位凸起外侧设有倾斜导向结构;当所述第一可变形件和所述第二可变形件受到外侧的挤压时,所述第一可变形件和所述第二可变形件能够发生相对靠近方向上的弹性变形。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公扣和所述第二插孔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卡位凸起设有拔出角,所述拔出角范围为20°-30°。可选的,所述第一可变形件和所述第二可变形件在平行于所述线束轴线的方向排列。可选的,所述第一可变形件的根部和所述第二可变形件的根部的间隔处设有加强块,所述加强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可变形件的根部和所述第二可变形件的根部固定。可选的,所述加强块处设有开口朝上的V形缺口,所述V形缺口的最大开口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可变形件和所述第二可变形件的间隔宽度。可选的,所述V形缺口最低点和所述第一可变形件的根部与所述第二可变形件的根部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为2-3mm;所述V形缺口的最大开口处的宽度为2-3mm,所述第一可变形件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可变形件的厚度为0.8-1mm。可选的,所述固定插件的背面设有若干加强筋,所述第一扣件和/或所述第二扣件设有若干翻边。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包括任一所述的线束卡扣,所述第二扣件的远离所述第二卡线槽的一面上设有第二弹性公扣,还包括卡座,所述卡座包括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顶壁,所述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顶壁围成中空结构,所述卡座的后方设有敞口,所述顶壁上设有第三插孔,所述第二弹性公扣能够插进所述第三插孔且卡在所述第三插孔内。可选的,所述第二弹性公扣包括第一立向支撑、和所述第一立向支撑并列间隔设置的第二立向支撑、悬空固定在所述第一立向支撑末端的第三可变形件、及悬空固定在所述第二立向支撑末端的第四可变形件,所述第三可变形件末端和所述第四可变形件末端设有倾斜导向结构;所述第三可变形件和所述第四可变形件外侧均各自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位凸起;所述第三可变形件和所述第四可变形件在被挤压的状态下能够从所述第三插孔插入到所述卡座的空腔内,所述第三可变形件和所述第四可变形件在弹性回位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卡位凸起能够卡在所述卡座的空腔内。如上所述,本技术的线束卡扣及线束固定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配合实现对线束的固定,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比绑带硬度更高,对线束的约束力稳定,有效解决线束捆绑的晃动问题。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线束固定装置和线束配合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第一扣件的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的第二扣件的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卡座的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技术的第一弹性公扣和第二插孔配合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第一扣件2第二扣件11第一卡线槽21第二卡线槽13第一插孔23固定插件231弯折部12第二插孔22第一弹性公扣221第一可变形件222第二可变形件223第一卡位凸起2231倾斜导向结构α拔出角224加强块2241V形缺口232加强筋24翻边3第二弹性公扣4卡座41左侧壁42右侧壁43前侧壁44顶壁45敞口441第三插孔31第一立向支撑32第二立向支撑33第三可变形件34第四可变形件2231倾斜导向结构35第二卡位凸起5线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以下各个实施例仅是为了举例说明。各个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组合,其不仅仅限于以下单个实施例展现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线束5卡扣,可由塑料制成,包括:第一扣件1、用于和第一扣件1扣合的第二扣件2,所述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均可以为板状结构,板状结构能够增加受力面积,对线束5的固定更加可靠,所述第一扣件1的中部设有第一卡线槽11,第一卡线槽11可以为半圆形状;所述第二扣件2的中部设有第二卡线槽21,第二卡线槽21可以为半圆形状,当所述第一扣件1和所述第二扣件2扣合时,所述第一卡线槽11和所述第二卡线槽21形成用于容纳线束5的卡线孔,请参阅图1至图3,卡线孔可以为圆形,在对线束5的进行固定时,线束5置于卡线孔内。请参阅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卡扣,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扣件,所述第一扣件的中部设有第一卡线槽;/n用于和第一扣件扣合的第二扣件,所述第二扣件的中部设有第二卡线槽,当所述第一扣件和所述第二扣件扣合时,所述第一卡线槽和所述第二卡线槽形成用于容纳线束的卡线孔;/n所述第一扣件的一端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扣件的一端设有用于和所述第一插孔配合的固定插件,所述固定插件设有背向所述第一卡线槽的弯折部,所述固定插件一端立向固定在所述第二扣件上,所述固定插件另一端能够插进所述第一插孔,且当所述第一扣件与第二扣件处于扣合位置时,所述第二扣件的拔出方向的位移能够被所述弯折部限制;/n所述第一扣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扣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弹性公扣,所述第一弹性公扣立向固定在所述第二扣件上,所述第一弹性公扣另一端为能够插进所述第二插孔且卡在所述第二插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卡扣,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扣件,所述第一扣件的中部设有第一卡线槽;
用于和第一扣件扣合的第二扣件,所述第二扣件的中部设有第二卡线槽,当所述第一扣件和所述第二扣件扣合时,所述第一卡线槽和所述第二卡线槽形成用于容纳线束的卡线孔;
所述第一扣件的一端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扣件的一端设有用于和所述第一插孔配合的固定插件,所述固定插件设有背向所述第一卡线槽的弯折部,所述固定插件一端立向固定在所述第二扣件上,所述固定插件另一端能够插进所述第一插孔,且当所述第一扣件与第二扣件处于扣合位置时,所述第二扣件的拔出方向的位移能够被所述弯折部限制;
所述第一扣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扣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弹性公扣,所述第一弹性公扣立向固定在所述第二扣件上,所述第一弹性公扣另一端为能够插进所述第二插孔且卡在所述第二插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公扣包括第一可变形件及与所述第一可变形件间隔设置的第二可变形件,所述第一可变形件和所述第二可变形件均立向安装在所述第二扣件上,所述第一可变形件和所述第二可变形件的外侧均设有第一卡位凸起,且所述第一卡位凸起外侧设有倾斜导向结构;
当所述第一可变形件和所述第二可变形件受到外侧的挤压时,所述第一可变形件和所述第二可变形件能够发生相对靠近方向上的弹性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位凸起设有拔出角,所述拔出角范围为20°-3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线束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变形件和所述第二可变形件在平行于所述线束轴线的方向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变形件的根部和所述第二可变形件的根部的间隔处设有加强块,所述加强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可变形件的根部和所述第二可变形件的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萌周建军高源马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平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