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449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形成有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的机壳、设置于机壳内的送风组件和导风构件。送风组件配置为从机壳进风口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空气向机壳出风口流动。导风构件形成有导风通道,用于将送风组件吹出的气流导流至机壳出风口。其中,导风通道设置为自送风组件的气流出口向下向前延伸,且导风构件的底部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导风构件的导流槽,以将该导风通道内壁上的冷凝水导流至机壳内,避免了冷凝水留到地面污染室内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空调在制冷过程中,冷量会经冷空气传递至风道壁,使风道壁的温度远低于环境空气的温度。环境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风道壁上凝结形成冷凝水,并随着制冷时间的增加沿着风道壁成股流下污染室内环境。综合考虑,在设计上需要一种可收集风道内壁产生的冷凝水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可收集导风通道的导流面产生的冷凝水。本技术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避免机壳内的空气在导风通道的壁面上产生冷凝水。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形成有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配置为从所述机壳进风口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空气向所述机壳出风口流动;以及导风构件,形成有导风通道,用于将所述送风组件吹出的气流导流至所述机壳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设置为自所述送风组件的气流出口向下向前延伸;且所述导风构件的底部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导风构件的导流槽,以将该导风通道内壁上的冷凝水导流至所述机壳内。可选地,所述导风构件包括:导流延伸板,其前壁形成有用于构成所述导风通道的导流面;且所述导流延伸板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前面板的下方,其导流面的横向两端、及底端与所述前面板的底端围成所述机壳出风口;其中所述导流槽形成于所述导流延伸板的底部。可选地,所述导流延伸板包括:衬板,其底部形成有所述导流槽;和饰板,设置于所述衬板的前侧并与所述衬板间隔设置,且其前壁形成有所述导流面;其中所述饰板的底端沿其导流方向的投影处于所述导流槽的前侧开口内。可选地,所述饰板的顶部形成有向后延伸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为与所述衬板抵触,以限定所述饰板与衬板之间的间距。可选地,所述饰板的周缘处形成有多个向后延伸的卡扣;且所述衬板对应地开设有多个卡口,多个所述卡扣设置为分别穿过所述多个卡口与所述衬板卡接。可选地,所述多个卡扣设置为关于所述饰板在前后方向上的竖直中央平面镜像对称,且每个所述卡扣均设置为向背离该竖直中央平面的方向弯折。可选地,所述饰板的周缘处形成有多个向后延伸的连接凸起;且所述衬板对应地形成有多个连接通孔,多个所述连接凸起设置为穿过所述多个连接通孔与所述衬板紧固连接。可选地,所述导风构件还包括:出风框,配置为接收所述送风组件吹出的气流并将气流导流至所述导流延伸板;其中所述衬板的顶部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卡槽,所述卡槽设置为将所述出风框的底端卡固于其槽体内。可选地,所述出风框的内壁、所述卡槽的前壁、以及所述导流面平滑过渡连接。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柜式空调室内机,所述导流延伸板的底端设置为与所述机壳的底座固定连接;且所述底座形成有储水槽,所述导流槽设置为自外向内倾斜向下延伸,以将冷凝水直接导流至所述储水槽内。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由于在导风构件的底部开设导流槽,将导风通道内壁上的冷凝水导流至机壳内,避免了冷凝水留到地面污染室内环境。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导流延伸板由前后间隔设置的饰板和衬板组成,通过在饰板和衬板之间形成空气隔离带,可减少由饰板传递到衬板的冷量,进而避免衬板的后壁产生冷凝水。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是图1中区域A的示意性放大图;图3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侧视图;图4是图3中区域B的示意性放大图;图5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爆炸视图;图6是从前向后观察图5中衬板的示意性侧视图;图7是从后向前观察图5中衬板的示意性侧视图;图8是从后向前观察图5中饰板的示意性侧视图;图9是图1中导风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出风框处于打开位置;图10是图1中导风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出风框处于闭合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1,空调室内机100可包括形成有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115的机壳110、设置于机壳110内的送风组件、以及设置于送风组件进风流路上的室内换热器140。送风组件用于从机壳进风口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空气向机壳出风口115流动,其可包括横向设置且向下吹送气流的离心风机122、用于容纳并支撑离心风机122的风道主体123。空调室内机100还可包括导风构件130,其形成有导风通道并与风道主体123连通,用于接收从离心风机122吹出的气流并将该气流导流至机壳出风口115。其中,导风构件130的导风通道可设置为相对于离心风机122向下向前延伸。图3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100的示意性侧视图;图4是图3中区域B的示意性放大图。参见图3和图4,导风构件130的底部可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该导风构件130的导流槽1511,以将其导风通道内壁上的冷凝水导流至机壳110内,避免冷凝水污染室内环境。在本技术中,空调室内机100可为柜式室内机。机壳110可由底座111和设置于底座111上的机身围成,机身可包括前面板113、两个横向侧板114以及后背板112。其中机壳进风口形成于后背板112。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构件130可包括出风框160和自出风框160的出风端向下并向前延伸的导流延伸板150。其中,出风框160可配置为接收离心风机122吹出的气流,导流延伸板150可设置为其底端与底座111固定连接且其导流面的横向两端、及底端与前面板113的底端围成机壳出风口115。即出风框160的内壁与导流面共同形成导风构件130的导流风道。图2是图1中区域A的示意性放大图;图5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100的示意性爆炸视图。参见图2和图5,导流延伸板150可包括衬板151和设置于衬板151前侧的饰板152。饰板152与衬板151之间可留有间隙,以避免衬板151的后壁产生冷凝水。其中,衬板151的底部可形成有导流槽1511。饰板152的前壁可形成有导流面,且饰板152的底端沿其导流方向的投影处于导流槽1511的前侧开口内,以使饰板152产生的冷凝水流动至导流槽1511内。饰板152的顶部可形成有向后延伸的限位凸起1525,限位凸起1525可设置为与衬板151相抵触,以限定饰板152与衬板151之间的间距。图6是从前向后观察图5中衬板151的示意性侧视图;图7是从后向前观察图5中衬板151的示意性侧视图;图8是从后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n机壳,形成有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n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配置为从所述机壳进风口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空气向所述机壳出风口流动;以及/n导风构件,形成有导风通道,用于将所述送风组件吹出的气流导流至所述机壳出风口;其特征在于,/n所述导风通道设置为自所述送风组件的气流出口向下向前延伸;且/n所述导风构件的底部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导风构件的导流槽,以将该导风通道内壁上的冷凝水导流至所述机壳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形成有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
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配置为从所述机壳进风口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空气向所述机壳出风口流动;以及
导风构件,形成有导风通道,用于将所述送风组件吹出的气流导流至所述机壳出风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通道设置为自所述送风组件的气流出口向下向前延伸;且
所述导风构件的底部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导风构件的导流槽,以将该导风通道内壁上的冷凝水导流至所述机壳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构件包括:
导流延伸板,其前壁形成有用于构成所述导风通道的导流面;且
所述导流延伸板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前面板的下方,其导流面的横向两端、及底端与所述前面板的底端围成所述机壳出风口;其中
所述导流槽形成于所述导流延伸板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延伸板包括:
衬板,其底部形成有所述导流槽;和
饰板,设置于所述衬板的前侧并与所述衬板间隔设置,且其前壁形成有所述导流面;其中
所述饰板的底端沿其导流方向的投影处于所述导流槽的前侧开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饰板的顶部形成有向后延伸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为与所述衬板抵触,以限定所述饰板与衬板之间的间距。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林耿宝寒郝本华成汝振张德明孙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