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式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44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该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形成有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的机壳、设置于机壳内的送风组件。送风组件配置为从机壳进风口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空气经机壳出风口向下吹出。机壳包括前面板和设置于前面板下方的导流延伸板,前面板的底端和导流延伸板的顶端围成机壳出风口。导流延伸板的前壁形成有自上至下向前延伸的导流面,导流面的底端设置为基本水平,可增大室内机的送风距离,避免气流吹向地面导致地面上的灰尘浮起、在空调制冷运行时导致地面产生凝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柜式空调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现有机壳出风口形成于机壳下部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中,容易出现向下吹风的情况,导致地面上的灰尘浮起,特别是在空调制冷运行时,会导致地面有凝露产生,用户体验差。综合考虑,在设计上需要一种下部出风且送风距离较远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送风距离较远的柜式空调室内机。本技术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增大室内机的送风距离。本技术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在送风距离较远的同时,增大室内机在横向方向上的送风范围。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形成有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配置为从所述机壳进风口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空气经所述机壳出风口向下吹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前面板和设置于所述前面板下方的导流延伸板,所述机壳出风口由所述前面板的底端和所述导流延伸板的顶端围成;且所述导流延伸板的前壁形成有自上至下向前延伸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的底端设置为基本水平。可选地,所述导流面设置为自上至下其与一沿横向方向和竖直方向延伸的假想平面的夹角逐渐增大;其中所述导流面的顶端基本竖直。可选地,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出风框,配置为将所述送风组件吹出的气流导流至所述机壳出风口;其中所述导流延伸板的顶部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卡槽,所述卡槽设置为将所述出风框的底端卡固于其槽体内。可选地,所述出风框的内壁与所述导流面平滑过渡连接。可选地,所述导流面设置为自其中部向其横向两端向前平滑延伸,以将气流聚集在所述导流面的中部前侧。可选地,所述导流面形成有多个导流凸肋,所述导流凸肋自上向下延伸,以引导气流流动。可选地,每相邻两个导流凸肋在横向方向上的间距自上至下逐渐增大。可选地,所述导流面的顶端位于所述前面板的后方,以隐藏所述机壳出风口。本技术将导流延伸板的导流面设置为自上至下向前延伸,并将导流面的底端设置为基本水平,可增大室内机的送风距离,避免气流吹向地面导致地面上的灰尘浮起、在空调制冷运行时导致地面产生凝露。进一步地,本技术将导流延伸板的导流面设置为自其中部向其横向两端向前平滑延伸,可使换热气体更多地聚集在导流延伸板的中部前侧,进而增强导流延伸板的导流效果,进一步增大送风距离。进一步地,本技术在导流面上形成有多个自上向下延伸的导流凸肋,并使每相邻两个导流凸肋在横向方向上的间距自上至下逐渐增大,可在增大室内机的送风距离的同时,增大室内机在横向方向上的送风范围。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是图2中区域A的示意性放大视图;图4是图1所示导流延伸板的示意性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1和图2,柜式空调室内机100可包括形成有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115的机壳110、设置于机壳110内的送风组件、以及设置于送风组件进风流路上的室内换热器140。机壳110可由底座111和设置于底座111上的机身围成,机身可包括前面板113、导流延伸板150、两个横向侧板114以及后背板112。其中机壳进风口形成于后背板112。导流延伸板150设置于前面板113的下方,机壳出风口115由导流延伸板150的顶端与前面板113的底端围成。送风组件用于从机壳进风口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空气向机壳出风口115流动,其包括横向设置的离心风机122、用于容纳并支撑离心风机122的风道主体123。其中离心风机122配置为向下吹送气流。特别地,导流延伸板150的前壁可形成有自上至下向前延伸的导流面,且导流面的底端可设置为基本水平,以增大室内机100的送风距离,避免气流吹向地面导致地面上的灰尘浮起、在空调制冷运行时导致地面产生凝露。导流延伸板150的导流面的底端的延伸方向(切线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为0~5°,例如导流面的底端的延伸方向为自后至前向上倾斜5°、自后至前向上倾斜0°(即水平方向)、自后至前向下倾斜3°、自后至前向下倾斜5°等。导流面可设置为自上至下其与一沿横向方向和竖直方向延伸的假想平面的夹角逐渐增大,以降低风阻,使气流的流动更加顺畅。其中,导流面的顶端可设置为基本竖直。导流延伸板150的导流面的顶端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为0~3°,例如导流面的顶端的延伸方向为自上至下向前倾斜3°、自上至下向前倾斜2°、自上至下向前倾斜1°、自上至下向前倾斜0°(即竖直方向)等。图4是图1所示导流延伸板150的示意性侧视图。参见图1和图4,导流延伸板150的导流面可设置为自其中部向其横向两端向前平滑延伸,使换热气体更多地聚集在导流延伸板150的中部前侧,进而增强导流延伸板150的导流效果,进一步增大送风距离。导流面可形成有多个自上向下延伸的导流凸肋151,以引导气流流动,避免气流在碰击导流延伸板150时过分紊流,降低气体动能损失。每相邻两个导流凸肋151在横向方向上的间距可设置为自上至下逐渐增大,以增大室内机100在横向方向上的送风范围。导流面的顶端可设置于前面板113的后方,以使空调室内机100在由前向后被观察时,机壳出风口115隐藏于前面板113的后方。空调室内机100还可包括自上至下向前延伸的出风框130。出风框130可设置为连接送风组件的气流出口和机壳出风口115,以将送风组件吹出的气流导流至机壳出风口115。图3是图2中区域A的示意性放大视图。参见图3,导流延伸板150的顶部可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卡槽152,卡槽152可设置为将出风框130的底端卡固于其槽体内,以连接出风框130和导流延伸板150。出风框130的内壁可设置为与导流延伸板150的导流面平滑过渡连接,以降低风阻,提高气流流动的顺畅性。参见图2,送风组件还可包括间隔设置于离心风机122上方的离心风机121。空调室内机100还可包括导风构件200,用于接收由离心风机121吹出的气流并将该气流经由前面板113、两个横向侧板114及后背板112围成的顶部开口导向室内环境。离心风机121可配置为在室内换热器140接收到制冷指令时工作,离心风机122可配置为在室内换热器140接收到制热指令时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n机壳,形成有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n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配置为从所述机壳进风口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空气经所述机壳出风口向下吹出;其特征在于,/n所述机壳包括前面板和设置于所述前面板下方的导流延伸板,所述机壳出风口由所述前面板的底端和所述导流延伸板的顶端围成;且/n所述导流延伸板的前壁形成有自上至下向前延伸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的底端设置为基本水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形成有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
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配置为从所述机壳进风口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空气经所述机壳出风口向下吹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包括前面板和设置于所述前面板下方的导流延伸板,所述机壳出风口由所述前面板的底端和所述导流延伸板的顶端围成;且
所述导流延伸板的前壁形成有自上至下向前延伸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的底端设置为基本水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面设置为自上至下其与一沿横向方向和竖直方向延伸的假想平面的夹角逐渐增大;其中
所述导流面的顶端基本竖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出风框,配置为将所述送风组件吹出的气流导流至所述机壳出风口;其中
所述导流延伸板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婷郝本华成汝振张德明王佳林孔令波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