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组件及具有该送风组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449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送风组件。该送风组件包括一个离心风机和风道主体。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蜗壳内的叶轮。风道主体形成有一个风道部,离心风机设置于风道部内。风道部形成有至少一个气流入口和一个气流出口,离心风机配置为从气流入口吸入空气并促使空气向气流出口流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风道容纳并支撑离心风机,相比于现有技术分别固定离心风机和导流风道的技术方案,生产制造简易,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特别在送风组件包括多个离心风机的情况下,可避免多个部件拼接造成的误差叠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风组件及具有该送风组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送风组件及具有该送风组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现有柜式空调室内机通常将离心风机直接固定在机体框架上,与机壳形成一个风道腔体、或通过与导流风道连通将气流导向出风口。第一种方案安装简单,但只能实现单向送风,且由于冷气流直接作用于机壳上,容易造成机壳外壁凝露。第二种方案可通过增设离心风机和导流风道来实现多个方向送风,但生产装配复杂,且多个部件拼接会使误差叠加,不易维修。综合考虑,在设计上需要提供一种装配简单且精度高的送风组件及具有该送风组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生产简易、成本低的送风组件。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送风组件的稳定性。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便于离心风机的安装拆卸。本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该送风组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送风组件,包括:一个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所述蜗壳内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还包括:风道主体,形成有一个风道部,所述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风道部内;其中所述风道部形成有至少一个气流入口和一个气流出口,所述离心风机配置为从所述气流入口吸入空气并促使空气向所述气流出口流动。可选地,所述风道部包括:容置段,其内壁设置为与所述蜗壳的外壁形配,以容纳并支撑所述离心风机;以及导风段,与所述容置段连通,且其内壁设置为与所述离心风机的蜗壳风道平滑过渡连接;其中所述蜗壳的进风口与所述气流入口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所述蜗壳的进风口显露于所述气流入口;且所述气流出口为所述导风段的出风口。可选地,所述风道部还形成有一个拆装开口,用于拆装所述离心风机;且所述拆装开口形成于所述容置段靠近所述蜗壳的出口段的位置处,以在便于拆装离心风机的同时,使所述风道部具有足够的强度。可选地,所述容置段开设有至少一个卡口,所述卡口设置为沿所述离心风机的拆装方向贯穿所述容置段;且所述蜗壳对应地形成有至少一个卡扣,所述至少一个卡扣设置为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卡口卡接,以便于所述离心风机的安装定位。可选地,所述拆装开口的横向周缘处形成有多个台阶槽;且所述蜗壳对应地形成有多个连接凸起,所述多个连接凸起设置为分别于所述多个台阶槽的底壁紧固连接;其中所述多个台阶槽关于所述离心风机的中央平面镜像对称。可选地,所述风道主体由两个风道半壳沿一垂直于所述叶轮的转动轴线的假想平面拼接组成。可选地,一个所述风道半壳形成有多个定位柱,且另一个所述风道半壳对应地形成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多个定位柱设置为分别与所述多个定位孔卡接,以便于所述两个风道半壳装配。可选地,所述蜗壳形成有一个拆装把手,以便于拆装所述离心风机。可选地,所述送风组件还包括:衬垫,设置于所述蜗壳与所述风道部之间,以防凝露并减少振动。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形成有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根据以上任一所述的送风组件,配置为从所述机壳进风口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空气向所述机壳出风口流动;以及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进风口与所述送风组件之间的进风流路上。本技术通过风道容纳并支撑离心风机,相比于现有技术分别固定离心风机和导流风道的技术方案,生产制造简易,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特别在送风组件包括多个离心风机的情况下,可避免多个部件拼接造成的误差叠加。进一步地,本技术在风道主体对应离心风机的蜗壳出口段的位置处开设拆装开口,不仅便于拆装离心风机,还使风道主体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进而使其与离心风机共同形成的送风组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本技术先通过风道主体的沿离心风机的拆装方向贯穿容置段的卡口与离心风机蜗壳的卡扣卡接,再通过拆装开口的横向周缘处的台阶槽与离心风机蜗壳的连接凸起紧固连接,实现了离心风机的快速定位安装,不仅可靠稳定,还便于离心风机的拆卸维修。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是图1中送风组件的示意性爆炸视图;图3是从后向前观察图1中送风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图4是图3中区域A的示意性放大视图;图5是图2中风道主体的示意性爆炸视图;图6是图5中区域B的示意性放大视图;图7是图1中导风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出风框处于打开位置;图8是图1中导风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出风框处于闭合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1,柜式空调室内机100可包括机壳110、设置于机壳110内的送风组件和设置于送风组件进风流路上的室内换热器150。机壳110可由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的机身围成,机身可包括前面板、导流延伸板115、两个横向侧板以及后背板。其中后背板形成有机壳进风口。导流延伸板115设置于前面板的下方,导流延伸板115的顶端与前面板的底端围成机壳110的下部出风口116。前面板、两个横向侧板及后背板可围成的上部出风口。送风组件用于从机壳进风口的周围环境吸入环境空气并促使空气分别向上部出风口和下部出风口116流动,其包括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离心风机121和离心风机122、以及用于容纳并支撑离心风机121和离心风机122的风道主体130。图2是图1中送风组件的示意性爆炸视图。参见图2,风道主体130可形成有互相隔离并反向延伸的风道部131和风道部132,离心风机121和离心风机122可分别设置于风道部131和风道部132中。每个风道部可形成有至少一个气流入口和一个气流出口,设置于其内的离心风机可配置为从气流入口吸入空气并促使空气向气流出口流动。具体地,风道部131可包括与离心风机121的蜗壳外壁形配的容置段1311和自离心风机121的出风口向上延伸的导流段1312。离心风机121设置于容置段1311内。导流段1312的顶端形成有气流出口。风道部132可包括与离心风机122的蜗壳外壁形配的容置段1321和自离心风机122的出风口向下延伸的导流段1322。离心风机122设置于容置段1321内。导流段1322的底端形成有气流出口。离心风机121和离心风机122可均横向设置,且每个离心风机的两个横向侧壁分别形成有一个风机进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风组件,包括:/n一个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所述蜗壳内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还包括:/n风道主体,形成有一个风道部,所述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风道部内;其中/n所述风道部形成有至少一个气流入口和一个气流出口,所述离心风机配置为从所述气流入口吸入空气并促使空气向所述气流出口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风组件,包括:
一个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设置于所述蜗壳内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还包括:
风道主体,形成有一个风道部,所述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风道部内;其中
所述风道部形成有至少一个气流入口和一个气流出口,所述离心风机配置为从所述气流入口吸入空气并促使空气向所述气流出口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部包括:
容置段,其内壁设置为与所述蜗壳的外壁形配,以容纳并支撑所述离心风机;以及
导风段,与所述容置段连通,且其内壁设置为与所述离心风机的蜗壳风道平滑过渡连接;其中
所述蜗壳的进风口与所述气流入口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所述蜗壳的进风口显露于所述气流入口;且
所述气流出口为所述导风段的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部还形成有一个拆装开口,用于拆装所述离心风机;且
所述拆装开口形成于所述容置段靠近所述蜗壳的出口段的位置处,以在便于拆装离心风机的同时,使所述风道部具有足够的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置段开设有至少一个卡口,所述卡口设置为沿所述离心风机的拆装方向贯穿所述容置段;且
所述蜗壳对应地形成有至少一个卡扣,所述至少一个卡扣设置为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卡口卡接,以便于所述离心风机的安装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林耿宝寒郝本华成汝振张德明孙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