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管或聚合物金属复合管作内伴热管的管道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9365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合物管或聚合物金属复合管为内伴热管的管通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物料及流体的外管,装于外管内的至少一根内伴热管,与外管和内伴热管连接的管道接头,内伴热管为聚合物管和/或聚合物与金属复合而成的复合管。使用方便,可靠性高,投资小,节能,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管道输送装置,特另涉及的是一种聚合物管或聚合物金属复合管作内伴热管的管道输送装置。对于凝点高、粘度大的原油、重油、燃料油、润滑油(脱腊前)、沥青及冰点高的浓硫酸或各种饱和气体,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由于温降而发生凝固、或产生凝液、增如粘度,故而输送这些物料或流体的管线需要加热保温。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外伴热管线方式输送,即伴热管置于输送物料及流体管外,被保温层包覆。常采用蒸汽加温或加压热水加温或热载体油加温方式对外伴热管加热。使用不方便,耗能。鉴于以上原因,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节能的聚合物管或聚合物金属复合管作内伴热管的管道输送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本技术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物料及流体的外管,装于外管内的至少一根内伴热管,与外管和内伴热管连接的管道接头,内伴热管为聚合物管和/或聚合物与金属复合而成的复合管(参见附图说明图1~图20),内伴热管与管道接头通过熔融或机械方式连接。上述的内伴热管为一根,通过管道接头与外管之外的管网连接面形成回路(参见图1),使内伴热管加压热水或载体热油完成伴热后返回管内系统。上述的内伴热管为二根,通过管接道头连通在外管内形成回路(参见图4),使加压热水或载体加热完成热交换后返回管网系统。上述的内伴热管为聚合物管(参见图6)。上述的内伴热管为聚合物与金属管复合而成的复合管(参见图7~图10)。上述的金属管采用金属箔板卷制焊接而成(参见图10)。上述的内伴热管是聚合物与以金属孔板网为骨架复合而成的复合管(参见图10)。上述的内伴热管呈螺纹状盘绕放置于外管内(参见图11),可防止管的热胀冷缩而损坏管道接头。上述的内伴热管呈往复波形放置于外管内(参见图12),可防止管的热胀冷缩而损坏管道接头。上述的内伴热管内装有电热丝、热载体油或水(参见图3)。上述的管道接头处有与之连接的储油罐(参见图3)。当内伴热管内的载体热油因温升高而容积膨胀溢出内伴热管时,用储油罐收集储存。上述的管道接头内有电加热器(参见图16~图18)。上述的管道接头采用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参见图13~图20)。上述的管道接头包括塑料管道接头体,位于塑料管道接头体内的金属骨架(参见图17)。参见图1、图2,通过管道接头与管网和热源加压热水或载体热油管路连接,当加压热水或载体热油等流经内伴热管时,通过其管壁与外管内流动的物料及流体进行热交换,使物料及流体加温,防止产生凝固或凝液,输送容易且节约能耗。内伴热管除采用流动热源外,还可以采用电加热丝、带加热灌注在内伴热管内的载体热油而产生热源来对外管中的物料及流体加热达到加热升温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聚合物管或聚合物与金属复合的复合管,这些管道内外表面都是聚合物表面,既能承受内外压力,又能防止内外表面流体的化学腐蚀,还能进行热交换达到伴热加温的目的且长久使用内外表面不易结垢不丧失交换能力。如内伴热管采用金属骨架或金属管作复合增加体,可以在较高的压力条件下使用,且有一定柔性,便于与管道接头连接。本技术使用方便,可靠性高,投资小,节能,使用寿命长。特别适合于输送凝固点高、粘度大、对管道腐蚀性强的原油、重油、沥青、化学品及冰点高的浓硫酸或各种饱和气体等。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1。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2。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3。图4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4。图5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5。图6为内伴热管结档示意图1。图7为内伴热管结构示意图2。图8为内伴热管结构示意图3。图9为内伴热管结构示意图4。图10为内伴热管结构示意图5。图11为内伴热管在外管内形状图1。图12为内伴热管在外管内形状图2。图13为管道接头结构示意图1。图14为图13的剖面图。图15为管道接头结构示意图2。图16为管道接头结构示意图3。图17为管道接头结构示意图4。图18为管道接头结构示意图5。图19为管道接头结构示意图6。图20为管道接头结构示意图7。实施例1图1给出了本技术实施例1图。在外管1上装有管道接头2、3。位于外管1内的内伴热管4与管道接头2、3连接。管道接头2、3分别通过管道5、6与进水管7、出水管8连接。物料与流体9装在外管和内伴热管间。实施例2图2给出了本技术实施例2图。参见图2,在外管10上装有管道接头11、12。位于外管10内的内伴热管13的两端分别与管道接头11,12连接。管道接头11、12分别通过联接管道14,15与市售的外加热装置44连接。物料与流体装在外管和内伴管间。实施例3图3给出了本技术实施例3图。参见图3,在外管16上装有管道接头17、18,位于外管16、内的内伴热管19的两端装在管连接关17、18上。装在内伴热管内的电热丝20分别与导线21、22连接。在内伴热管内灌注有载体热油23,在管道接头18上装有与内伴热管相通的储油罐24。物料和流体装在外管和内伴热管间。实施例4;图4给出了本技术实施例4图。参见图4,在外管25上装有管道接头26、27,位于外管内的内伴热管28、29的两端分别与管道接头26、27连通。联接管道30两端分别与管道接头26上的连接体相连而使内伴热管28、29连通。管道接头27上的两连接体上分别连接有联接管道31、32而与内伴热管28、29连通。联接管道31、32分别与进水管33、排水管34连通。物料和流体装在外管和内伴热管间。实施例5图5给出了本实新型实施例5图。参见图5,在外管35上装有四通管道接头36、37,位于外管内的内伴热管38、39分别与四通管道接头上的连接体连通,管道接头36、37又与下一段内伴热管40、41、42、43连通。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内伴热管可采用图6~图10的各种形式。图6所示的内伴热管45是采用聚合物管。图7所示的内伴热管46是在聚合物体47中嵌有金属管48,序号49是粘合聚合物层。图8所示的内伴热管50是在聚合物体51中有搭接焊金属管52,序号53是粘合聚合物层。图9所示的内伴热管54是在聚合物体55中有对接焊金属管56,序号57是粘合聚合物层。图10所示的内伴热管58是在聚合物体59中复合有金属孔板网骨架60。内伴热管可如图11所示呈螺旋状盘绕放置于外管中也可如图12所示呈往复波形放置于外管内。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管道接头可采用如图13~图20所示结构。图13、图14所示的管道接头体61采用塑料制成,其上有连接体62。图15所示的管道接头体62采用塑料制成,其上螺纹连接有管接头体63。图16所示的管道接头64的结构与图13、图14所示的管道接头结构相似,不同处是在管道接头体内腔装有螺旋型电阻丝加热器65、66,固定在管接头体两端的正、负极接线柱67、68、69、70以径向方式引出分别与加热器65、66中的电阻丝连接。图17所示管道接头体71中复合有金属骨架72。在其内腔装有螺旋型电阻丝加热器73、74,固是在管道接头体两端的正、负极接线柱75、76、77、78以轴向或径向方式引出分别与加热器73、74中的电阻丝连接。图18所示的塑料管道接头体79中有螺旋型电阻丝加热器80,固定在管道接头体两端的正、负极接线柱81、82以径向方式引出与加热器电阻丝连接。图19所示的管道接头83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聚合物管或聚合物金属复合管作内伴热管的管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物料及流体的外管,装于外管内的至少一根内伴热管,与外管和内伴热管连接的管道接头,内伴热管为聚合物管和/或聚合物与金属复合而成的复合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国工
申请(专利权)人:东泰成都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