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保晨专利>正文

用于燃气供给的管路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035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燃气供给的管路组件,它具有与总供气管路相接的引气管路和与该引气管路相连通的且设置在建筑物顶部的送气管路,以及分别与送气管路相接的且可将其内的燃气自上而下地输送给各用气单元的分支管路。因它埋设于地下管路的部件及连接件特别少,尽可能地减少了隐蔽工程,不仅方便于施工,降低施工成本,而且还可以减少燃气在地下管路内泄漏的概率。(*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尤其是用于住宅接内燃气供给的管路组件。建筑物或住宅楼所使用的燃气,通常是易燃、易爆,甚至是有毒的气体,所以,无论是设计者还是施工者,在为住宅楼布置燃气供给管路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燃气泄漏问题。然而,基于这一点,长期以来的一种技术偏见就是自下而上地供给建筑物或住宅楼燃气。其燃气管路的辅设主要采用一个与主输气管路相接引气管路,并根据建筑物或住宅楼用户单元的个数分别地设置有与引气管路相接的分支管路,同时将引气管路和所有的分支管路完全地埋设于地下,并通过破坏建筑物基础的方式将其引入该建筑物内。可以看出,该种结构的管路组件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自下而上地为建筑物或住宅楼供给燃气的方式,反应在管路上主要是埋设在地下的管路过多过长,伴随着连接部件增多,从而增加了管路泄漏燃气的概率;其次是因为土建工程量大,造成施工成本的总体提高;此外,埋设于地下的引气管路都是隐蔽工程,而一旦发生燃气泄漏,特别是在冬季,由于管路上部的土层的密度大,燃气不能直接从地表面扩散出去,而是在地下迂回地向其周边扩散,最后可能聚集到如地下室或暧气沟等空间部位,当燃气达到一定数量值时,如遇有明火即可能发生恶性的爆炸事故。本技术的任务是为建筑物或住宅楼提供一种非常方便于施工,且尽可能地减少隐蔽工程的燃气供给的管路组件。为完成上述任务,本技术所提出的管路组件具有与主供气管路相接的引气管路和与该引气管路相连通的且设置在建筑物顶部的送气管路,以及分别与送气管路相接的且可将其内的燃气自上而下地输送给各用气单元的分支管路。所述的引气管路包括至少一根可沿建筑物外墙面通向其顶部竖直管路。所述的分支管路可经计量表后再进入各用户单元。由于本技术只要采用一根引气管路即可至少实现为一栋单体建筑物供气,所以,它埋设于地下管路的部件及连接件特别少,尽可能地减少了隐蔽工程,不仅方便于施工,降低施工成本,而且还可以减少燃气在地下管路内泄漏的概率;此外,由于该管路组件的大部分管路辅设于地面上部,所以,即使有的管路有燃气泄漏问题,燃气也会在空气中很快地扩散开,在一般性况下决不会出现燃气聚集进而发生爆炸现象。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它示出燃气供给管路组件的外观结构。该管路组件具有一个与主输气管路1相接的引气管路2,其中,引气管路2与主输气管路1相接的横向部分21基本埋设于地下,而竖向部分22最好是沿着建筑物或住宅楼的外墙5竖直地通入其顶部,并直接与送气管路3相接,同时根据该建筑物或住宅楼所含用气单元的具体数量分别引入分支管路4,即分支管路4的数量与用气单元的数量相匹配,最后通过分支管路4自上而下地将燃气送入用户内。为使计量方便,每个分支管路4可接有燃气计量表后再将燃气送入到各用户内,其燃气计量表的数量应与所服务的用户数量相等。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燃气供给的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与总供气管路相接的引气管路和与该引气管路相连通的且设置在建筑物顶部的送气管路,以及分别与送气管路相接的且可将其内的燃气自上而下地输送给备用气单元的分支管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气管路包括至少一根可沿建筑物外墙面通向其顶部竖直管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支管路可经计量表后再进入各用户单元。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燃气供给的管路组件,它具有与总供气管路相接的引气管路和与该引气管路相连通的且设置在建筑物顶部的送气管路,以及分别与送气管路相接的且可将其内的燃气自上而下地输送给各用气单元的分支管路。因它埋设于地下管路的部件及连接件特别少,尽可能地减少了隐蔽工程,不仅方便于施工,降低施工成本,而且还可以减少燃气在地下管路内泄漏的概率。文档编号F17D1/04GK2439591SQ0021015公开日2001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1日专利技术者王保晨 申请人:王保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燃气供给的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与总供气管路相接的引气管路和与该引气管路相连通的且设置在建筑物顶部的送气管路,以及分别与送气管路相接的且可将其内的燃气自上而下地输送给各用气单元的分支管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晨
申请(专利权)人:王保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