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液体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8816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液体输送系统,包括高位液体箱、低位液体箱、连通该高位液体箱和低位液体箱的上液管,还包括气泵和气液混合室,所述气液混合室设置在所述上液管的低位,该气液混合室包括进液口、出液口和进气口,所述低位液体箱的出液口连通所述气液混合室的进液口,所述气泵连通所述气液混合室的进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气液体输送系统,大大节省了液体输送的耗电量,输送每吨水耗电0.333度,是现有液体输送系统的六分之一,在系统中设置液力发电机后,系统可以靠液力发电机或空气涡轮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进行自循环运行。(*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体输送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液体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常用的液体输送系统是采用水泵将液体输送至高位或远距离外,耗电量大(输送每吨水耗电2度),且系统不能自循环,需要不断供电,才能维持系统的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气液体输送系统,利用空气能量对液体进行输送,省电并能够维持系统自循环。本技术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空气液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位液体箱、低位液体箱、连通该高位液体箱和低位液体箱的上液管,还包括气泵和气液混合室,所述气液混合室设置在所述上液管的低位,该气液混合室包括进液口、出液口和进气口,所述低位液体箱的出液口连通所述气液混合室的进液口,所述气泵连通所述气液混合室的进气口。在本技术的空气液体输送系统中,所述高位液体箱包括向外送液管和设置在该向外送液管上的闸阀,所述低位液体箱包括向内送液管和设置在该向内送液管上的闸阀。在本技术的空气液体输送系统中,包括设置在所述气液混合室与所述高位液体箱之间上液管上的单向阀、设置在所述低位液体箱连接所述气液混合室的出液口处的闸阀、设置在所述气泵与所述气液混合室连接管路上的单向阀和闸阀。在本技术的空气液体输送系统中,包括设置在所述气液混合室与所述高位液体箱之间的上液管上的液力发电机,该液力发电机经所述气液混合室与所述高位液体箱之间单向阀与所述高位液体箱连通。在本技术的空气液体输送系统中,所述设置在所述气液混合室与所述高位液体箱之间上液管上的单向阀为两个,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液管上并与所述液力发电机出液口相连的透明管,设置在所述低位液体箱与所述气液混合室的连接管路上的透明管。在本技术的空气液体输送系统中,包括连接所述高位液体箱和所述低位液体箱的下液管,设置在该下液管上的闸阀。在本技术的空气液体输送系统中,包括连接所述高位液体箱和所述低位液体箱的下液管、设置在该下液管上的闸阀和液力发电机。在本技术的空气液体输送系统中,包括设置在所述低位液体箱内并连接该低位液体箱与所述气液混合室的进液口连接的出液口的潜水泵。在本技术的空气液体输送系统中,包括与所述气泵排气口连接的空气涡轮发电机。在本技术的空气液体输送系统中,所述气液混合室为T字形,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液口直通相连,所述进液口与该气液混合室的腔体正交;所述出液口为三段缩小变径段,所述进气口为三段扩大变径段。在本技术的空气液体输送系统中,所述气液混合室进气口与出液口直通相连,所述进液口与所述进气口成锐角与该气液混合室的腔体斜交,所述出液口为两段缩小变径段,所述进气口为两段扩大变径段。实施本技术的空气液体输送系统,其有益效果是1、大大节省了液体输送的耗电量,输送每吨水耗电0.333度,是现有液体输送系统的六分之一。2、系统中设置了液力发电机后,系统可以靠液力发电机或空气涡轮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进行自循环运行。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空气液体输送系统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气液混合室的实施方式一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气液混合室的实施方式二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空气液体输送系统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空气液体输送系统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图1示出了本技术空气液体输送系统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空气液体输送系统包括高位液体箱2、低位液体箱6、连通高位液体箱2和低位液体箱6的上液管1、气泵19和气液混合室10。气液混合室10设置在上液管1的低位,包括进液口103、出液口101和进气口104,低位液体箱6的出液口通过出水管16连通气液混合室10的进液口103,气泵19通过管11连通气液混合室10的进气口104。这样,在气液混合室10内,由气泵19输入的气体与低位液体箱6输入的液体进行混合,由于气体比重小于液体,气体上升进入高位液体箱2,并带动液体上升进入高位液体箱2,从而实现液体从低位向高位提升的目的。采用该系统进行空气送水实验,结果表明,空气送水系统送水每吨耗电0.333度,而采用传统的水泵送水系统送水每吨耗电2度,空气送水系统的耗电量仅为传统水泵送水系统的六分之一。在高位液体箱2上设置向外送液管4并在该向外送液管4上闸阀3,可以实现和控制高位液体箱2的液体输出。在低位液体箱6上设置向内送液管15并在该向内送液管15上设置闸阀14,控制低位液体箱6内的液体输入。在气液混合室10与高位液体箱2之间的上液管1上设置单向阀(本实施例设置了两个单向阀5和7,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一个单向阀),控制高位液体箱2中的液体回流。在低位液体箱6连接气液混合室10的出液口处设置闸阀17,控制低位液体箱6中的液体输出。在气泵19与气液混合室10的连接管路上设置单向阀20和闸阀21,控制气液混合室10中的液体流入气泵19中,并方便气泵19检修时从管路上拆除。为了实现系统自循环运行,在气液混合室10与高位液体箱2之间的上液管1上设置液力发电机9,液力发电机9经气液混合室10与高位液体箱2之间的单向阀5、7与高位液体箱2连通。这样,液力发电机9在上升液体的推动下发电并给气泵19供电,且液力发电机9的电能输出大于气泵19所需的电能输入,从而实现该空气液体输送系统的自循环运行。为了方便观察气液混合前后的液体状态,在上液管1上设置与液力发电机9的出液口101相连的透明管8,在低位液体箱6与气液混合室10的连接管路16上设置透明管18。为了进行系统内的液体循环,在高位液体箱2和低位液体箱6之间设置下液管12,并在该下液管12上设置闸阀13,对循环进行控制。在气泵19的排气口处连接空气涡轮发电机23,可以进行发电。如图2所示是气液混合室10的实施方式一示意图。气液混合室10为T字形,进气口104与出液口101直通相连,进液口103与气液混合室10的腔体102正交,出液口101为三段缩小变径段,进气口104为三段扩大变径段。如图3所示是气液混合室10的实施方式二示意图。气液混合室10的进气口104与出液口101直通相连,进液口103与进气口104成锐角与该气液混合室10的腔体102斜交,出液口101为两段缩小变径段,进气口104为两段扩大变径段。实施例二图4示出了本技术空气液体输送系统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未设置连接高位液体箱2和低位液体箱6的下液管12,在低位液体箱6与气液混合室10的连接管路16上也未设置透明管18。在低位液体箱6中设置了潜水泵24(也可以在连接管路16上设置运液泵来代替潜水泵),潜水泵24连接在低位液体箱6与气液混合室10的进液口103连接的出液口上,将低位液体箱6中的液体泵送到气液混合室10中,保证气液有效混合。低位液体箱6的液体来自内送液管15。在其他实施例中,高位液体箱2和低位液体箱6之间也可设置下液管12。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一的结构中,在低位液体箱6中也可设置潜水泵24或在连接管路16上设置运液泵来保证气液的有效混合。实施例三图5示出了本技术空气液体输送系统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低位液体箱6与气液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液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位液体箱、低位液体箱、连通该高位液体箱和低位液体箱的上液管,还包括气泵和气液混合室,所述气液混合室设置在所述上液管的低位,该气液混合室包括进液口、出液口和进气口,所述低位液体箱的出液口连通所述气液混合室的进液口,所述气泵连通所述气液混合室的进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祺恒
申请(专利权)人:德信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