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74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分别开设有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还包括若干粗过滤器、若干精过滤器和挡板;若干粗过滤器安装于壳体内,且靠近于入口开口处;若干精过滤器安装于壳体内,且靠近于出口开口处;依次从入口开口、粗过滤器、精过滤器至出口开口间形成过滤通道;所述挡板安装于壳体内,且位于粗过滤器和精过滤器间;所述挡板的一端与壳体铰接,且可绕铰接端做转动式运动打开或关闭入口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高效的实现空气的过滤;在车辆慢速行驶或者静止时,利用风扇的鼓风作用,可实现空气流过滤的作用。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滤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过滤用具,具体涉及过滤器。
技术介绍
过滤器内一般安装有若干滤网,用于阻挡杂质。现有技术中,EP1571024A1、DE7902819U、DE29622912U、US2006/156927A、EP2098275B1、EP2098275B1等专利中均公开了一种用于清洁带有污染物空气的过滤器。这些过滤器安装于过滤系统中,所述过滤系统中具有用于待清洁空气的入口开口和用于净化空气的出口开口。为了产生空气流,过滤系统的入口开口横向于空气流方向。其中,所述空气流可为自然空气流、非自然空气流(由风扇等设备的驱动而产生的空气流)。现有的过滤器结构较为复杂,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过滤器,能够实现空气过滤且结构不复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分别开设有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还包括若干粗过滤器、若干精过滤器和挡板;若干粗过滤器安装于壳体内,且靠近于入口开口处;若干精过滤器安装于壳体内,且靠近于出口开口处;依次从入口开口、粗过滤器、精过滤器至出口开口间形成过滤通道;所述挡板安装于壳体内,且位于粗过滤器和精过滤器间;所述挡板的一端与壳体铰接,且可绕铰接端做转动式运动打开或关闭入口开口;所述粗过滤器可为初效过滤器;所述粗过滤器可为高效过滤器;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器与雨滴传感器;所述雨滴传感器安装于壳体上,并通过信号传输线路与驱动器连接;所述驱动器安装于壳体内,并依据雨滴传感器的检测信号驱动挡板做关闭入口开口运作。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栅格,所述第一栅格的外周与入口开口的内周固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栅格为多孔金属网。进一步地,所述精过滤器为细尘过滤器。进一步地,还包括若干风扇;所述风扇安装于壳体内,且位于精过滤器和出口开口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栅格为外凸的弧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精过滤器内设有若干层过滤层。进一步地,若干过滤层的材料不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高效的实现空气的过滤;(2)在车辆慢速行驶或者静止时,利用风扇的鼓风作用,可实现空气流过滤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轴二测图;图中:1-过滤器,2-壳体,3-入口开口,4-第一栅格,5-出口开口,6-第二栅格,7-粗过滤器,8-精过滤器,9-挡板,10-排水管,11-雨滴传感器,12-挡板运动方向,13-风扇,14-控制单元,15-电动马达,16-自由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过滤器,包括壳体2、第一栅格4、一个粗过滤器7、排水管10、挡板9、驱动器、雨滴传感器11、一个精过滤器8、控制单元14、三个风扇13、三个电动马达15和第二栅格6;所述壳体2的相对两端分别开设有入口开口3和出口开口5;所述第一栅格4为多孔金属网;所述第一栅格4的外周与入口开口3的内周固连,且第一栅格4为外凸的弧面状;所述第一栅格4可防止较大物块进入壳体2内部,例如:石块;所述粗过滤器7安装于壳体2内,且靠近于入口开口3处;所述排水管10水平安装于壳体2的入口开口3处,且位于粗过滤器7的外侧;所述精过滤器8为细尘过滤器;所述精过滤器8安装于壳体2内,且靠近于出口开口5处;三个风扇13平齐的安装于壳体2内,且位于精过滤器8和出口开口5间;每一电动马达15的驱动轴分别与对应风扇13的转动轴同轴线固连,用于为风扇13的转动提供驱动力;所述第二栅格6的外周与出口开口5的内周固连,且第二栅格6为平面状;于粗过滤器7和精过滤器8间所形成的自由空间16内,所述挡板9、驱动器、雨滴传感器11安装于该自由空间16内;所述挡板9的底端铰接于排水管10上,且可绕铰接端做转动式运动打开或关闭入口开口3;对应铰接端,所述排水管10上开设有水流入口;依次从入口开口3、粗过滤器7、精过滤器8至出口开口5间形成过滤通道;所述控制单元14安装于壳体2上,其通过信号传输线路分别与雨滴传感器11、驱动器、电动马达15连接。其中,所述精过滤器8内设有若干层过滤层;若干过滤层的材料不同;所述粗过滤器7、精过滤器8和风扇13的个数依据实际需要可设置若干个;空气粗过滤器7的过滤精度低于空气精过滤器8的过滤精度;所述驱动器可为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中推杆的外端头与挡板9固连。使用方式(用于除去空气中的灰尘):安装:将本技术安装于车辆上,例如:公共汽车、轻型卡车、乘用车的前车顶区域上,使得过滤器1的入口开口3朝向车辆正向行驶方向的前端、出口开口5朝向车辆正向行驶方向的后端,以满足空气可以流过过滤器1;使用:控制单元14控制挡板9打开、风扇13运作;(1)无雨水时:雨滴传感器11实时检测气候状况,并将检测信号传输至控制单元14;在风扇13的作用下,从入口开口3、粗过滤器7、精过滤器8至出口开口5间形成空气流;(2)有雨水、雨滴时:雨滴传感器11实时检测气候状况,并将检测信号传输至控制单元14;所述控制单元14控制风扇13停止运作;同时,控制单元14控制驱动器驱动挡板9运动,即:挡板9绕铰接端枢转,使得挡板9的顶端沿挡板运动方向12移动至贴合于壳体2的顶壁;雨水、雨滴顺着挡板9滑移至排水管10内;再顺着排水管10排出(可防止雨水、雨滴进入到过滤器1内,损坏细过滤器8)。此外,前方车辆扬起喷雾时,也可同时关闭入口开口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过滤器,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上分别开设有入口开口(3)和出口开口(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粗过滤器(7)、若干精过滤器(8)和挡板(9);/n若干粗过滤器(7)安装于壳体(2)内,且靠近于入口开口(3)处;若干精过滤器(8)安装于壳体(2)内,且靠近于出口开口(5)处;依次从入口开口(3)、粗过滤器(7)、精过滤器(8)至出口开口(5)间形成过滤通道;/n所述挡板(9)安装于壳体(2)内,且位于粗过滤器(7)和精过滤器(8)间;所述挡板(9)的一端与壳体(2)铰接,且可绕铰接端做转动式运动打开或关闭入口开口(3)。/n

【技术特征摘要】
1.过滤器,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上分别开设有入口开口(3)和出口开口(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粗过滤器(7)、若干精过滤器(8)和挡板(9);
若干粗过滤器(7)安装于壳体(2)内,且靠近于入口开口(3)处;若干精过滤器(8)安装于壳体(2)内,且靠近于出口开口(5)处;依次从入口开口(3)、粗过滤器(7)、精过滤器(8)至出口开口(5)间形成过滤通道;
所述挡板(9)安装于壳体(2)内,且位于粗过滤器(7)和精过滤器(8)间;所述挡板(9)的一端与壳体(2)铰接,且可绕铰接端做转动式运动打开或关闭入口开口(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器与雨滴传感器(11);所述雨滴传感器(11)安装于壳体(2)上,并通过信号传输线路与驱动器连接;
所述驱动器安装于壳体(2)内,并依据雨滴传感器(11)的检测信号驱动挡板(9)做关闭入口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东·克鲁格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蔻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