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煤油型增稠剂的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34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煤油型增稠剂的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内设有搅拌装置和冷凝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一个主搅拌器和至少一个副搅拌器,主搅拌器设于反应釜内的中轴线处,主搅拌器和每个副搅拌器均通过独立的电机控制;冷凝装置包括两组或两组以上冷凝盘管,各组冷凝盘管均以主搅拌器为中轴至上向下盘旋排布;各组冷凝盘管为内外相互独立设置,每组冷凝盘管两端分别与相应的进水口、出水口相连;副搅拌器均匀设于任意两组冷凝盘管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应釜,通过对反应釜内搅拌装置和冷凝装置的改进,使该反应釜可在短时间内将物料充分乳化,同时可将釜内的反应热量及时带走,使釜内物料温度分布均匀,保证最终产品的品质。

A reactor for producing kerosene thicke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煤油型增稠剂的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产煤油型增稠剂的反应釜,属于化工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反应釜是化工生产中经常用到且非常重要的生产设备,用于为物料提供反应场所,而物料的反应通常需要进行分散、乳化、混合、溶解等过程,这些均需要反应釜内的搅拌器来实现;此外,反应釜的冷却系统也堪称反应釜的核心。传统的反应釜,由于其搅拌装置和冷凝装置的限制,生产中往往造成釜内物料不能得到充分、均匀的分散或乳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无法及时消除,最终影响反应产率和产品质量。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关于反应釜搅拌装置的改进方法。如申请号为201820072776.8的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杀菌剂反应釜,工作时,通过电机带动主搅拌轴转动,再通过主动齿轮与两从动齿轮之间的啮合,带动两副搅拌轴转动,实现反应釜内物料的搅拌混合。上述反应釜的搅拌装置包括了主搅拌轴和两个从搅拌轴,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反应釜内物料的混合程度;但是,由于整个搅拌装置只靠一个电机驱动,从搅拌轴依靠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而转动,主搅拌轴与从搅拌轴之间只能保持一致的转动速度,这就使得该搅拌反应釜在实际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一些特定的使用需求。申请号为201610713330.4的技术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全方位分层搅拌的反应釜,其搅拌装置包括一个主搅拌轴和两个副搅拌轴,每个搅拌轴分别与电机相连;主搅拌轴位于反应釜本体内的轴线处,两个副搅拌轴分别位于反应釜本体内的左上侧和右上侧;反应釜本体的下方侧壁上还连有涡轮式搅拌器。从上述技术的说明书内容和说明书附图中可以看出,主搅拌轴上连接的搅拌叶和两个副搅拌轴上连接的搅拌叶均为相同类型的搅拌叶,即叶片式搅拌叶,此种类型的搅拌叶对于物料的分散、混合效果尚可,但是在需要短时间内高速剪切乳化的反应体系中,上述反应釜仍然无法满足需求。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关于反应釜冷凝装置的改进方法。如:申请号为200920234300.0的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反应釜,釜体内设有两组冷却盘管,两组冷却盘管的进水口(釜底)在釜体外连接在总进水管上,两组冷却盘管的出水口(釜顶)在釜体外也连接在总出水管上。循环水通过盘管时带走釜内热量,达到控温效果。上述反应釜由于设置了多组冷却盘管,与物料接触面积大,移走热量更迅速,温控效率高,安全可靠。然而,上述反应釜仍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在上述反应釜中,将进水口设置在釜底,很多反应釜的外部都设有夹套,将进水口设置在釜底会增加设备的制造成本,同时也会影响设备的保温效果;其次,在上述反应釜中,进水口设于釜底,出水口设于釜顶,冷却水从反应釜的底部进入冷却盘管,冷却盘管内的水温是上高下低状态,这种水温分布对于反应集中在釜底的化工生产来说是比较合适的,但在很多化工生产中,往往需要在反应过程中滴加助剂,助剂通常从釜顶加入,因此会在釜顶发生相对较为剧烈的反应,造成釜内上部温度较高、下部温度较低的现象,而针对此类生产,目前尚未有针对性的反应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煤油型增稠剂的反应釜,通过对反应釜内搅拌装置和冷凝装置的改进,使该反应釜可在短时间内将物料充分乳化,同时可将釜内原料中和反应时放出的反应热量及时带走,使釜内物料温度分布均匀,保证产品的品质。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产煤油型增稠剂的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外部设有夹套,所述反应釜内设有搅拌装置和冷凝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一个主搅拌器和至少一个副搅拌器,所述主搅拌器设于所述反应釜内的中轴线处,所述的主搅拌器和每个所述的副搅拌器均通过独立的电机控制;所述冷凝装置包括两组或两组以上冷凝盘管,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均以主搅拌器为中轴至上向下盘旋排布;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为内外相互独立设置,每组所述的冷凝盘管两端分别与相应的进水口、出水口相连;所述副搅拌器均匀设于任意两组冷凝盘管之间。所述的副搅拌器为高速剪切搅拌器,所述副搅拌器的数量为2~4个。所述主搅拌器包括主搅拌轴以及与其上端相连的主电机,每个所述的副搅拌器均包括一个副搅拌轴以及与其上端相连的一个副电机;所述主搅拌轴上的搅拌叶为叶片式搅拌叶,所述主搅拌轴的上中下位置均设有搅拌叶;每个所述的副搅拌轴上的搅拌叶均为锯齿圆盘式搅拌叶。各个所述的副搅拌器均匀、等距地分布于以所述主搅拌器为中心的圆上。所述副搅拌器深入所述反应釜内的长度小于所述主搅拌器深入所述反应釜内的长度。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的顶部端口均与进水口相连,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的底部端口均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与相应的出水口相连,所述导水管将冷凝盘管内的冷冻水引导至反应釜顶部出水口排出;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于反应釜的顶部;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内冷冻水的流向均为自上向下。所述的冷凝盘管优选为两组,分别为第一冷凝盘管和第二冷凝盘管,所述第一冷凝盘管靠近所述反应釜内壁设置,所述第二冷凝盘管设于所述主搅拌器与副搅拌器之间。所述第一冷凝盘管的顶部端口与第一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一冷凝盘管的底部端口连接有第一导水管,所述第一导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二冷凝盘管的顶部端口与第二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二冷凝盘管的底部端口连接有第二导水管,所述第二导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出水口相连。上述反应釜的工作方式如下:煤油型增稠剂生产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一方面需要在短时间内将物料充分乳化;另一方面,由于会在反应过程中向反应釜内滴加助剂,助剂进入釜内后,会率先在反应釜上部迅速反应产热,需要在短时间内将热量消除。实际生产时,在主搅拌器作用下,釜内上层物料翻向下层,再沿釜壁从下层翻至上层,加上副搅拌高速剪切的作用,使得整个釜内物料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乳化。同时,10-15度的冷冻水从进水口进入各组冷凝盘管的顶部端口后,随着盘管的盘旋自上向下流动,将反应釜内的热量带走后,水温逐渐升高,温度相对较高的冷冻水到达冷凝盘管的底部端口,然后经导水管至出水口排出。搅拌装置和冷凝装置一起配合使用,使反应釜内物料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反应控制更加稳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反应釜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采用主搅拌器与至少一个副搅拌器配合,主搅拌器采用叶片式搅拌叶,实现物料上下翻腾混合;副搅拌器采用锯齿圆盘式搅拌器,实现物料高速剪切乳化;两者优势结合,可使反应釜内物料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充分乳化,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2)在反应釜内设置两组及以上相互独立的冷凝盘管,冷冻水在冷凝盘管内的流向为自上向下,冷凝盘管内冷冻水的水温自上向下逐步上升,与反应釜内物料温度的分布方向相反,可以起到很好的冷却效果,使反应釜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反应控制更加稳定,从而稳定了反应的工艺条件,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3)在反应釜顶部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设备改造、维修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1提供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实施例2提供的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产煤油型增稠剂的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外部设有夹套,所述反应釜内设有搅拌装置和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一个主搅拌器和至少一个副搅拌器,所述主搅拌器设于所述反应釜内的中轴线处,所述的主搅拌器和每个所述的副搅拌器均通过独立的电机控制;所述冷凝装置包括两组或两组以上冷凝盘管,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均以主搅拌器为中轴至上向下盘旋排布;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为内外相互独立设置,每组所述的冷凝盘管两端分别与相应的进水口、出水口相连;所述副搅拌器均匀设于任意两组冷凝盘管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煤油型增稠剂的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外部设有夹套,所述反应釜内设有搅拌装置和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一个主搅拌器和至少一个副搅拌器,所述主搅拌器设于所述反应釜内的中轴线处,所述的主搅拌器和每个所述的副搅拌器均通过独立的电机控制;所述冷凝装置包括两组或两组以上冷凝盘管,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均以主搅拌器为中轴至上向下盘旋排布;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为内外相互独立设置,每组所述的冷凝盘管两端分别与相应的进水口、出水口相连;所述副搅拌器均匀设于任意两组冷凝盘管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煤油型增稠剂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搅拌器为高速剪切搅拌器,所述副搅拌器的数量为2~4个。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生产煤油型增稠剂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搅拌器包括主搅拌轴以及与其上端相连的主电机,每个所述的副搅拌器均包括一个副搅拌轴以及与其上端相连的一个副电机;所述主搅拌轴上的搅拌叶为叶片式搅拌叶,所述主搅拌轴的上中下位置均设有搅拌叶;每个所述的副搅拌轴上的搅拌叶均为锯齿圆盘式搅拌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生产煤油型增稠剂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的副搅拌器均匀、等距地分布于以所述主搅拌器为中心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军程远江熊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